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9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林业   717篇
农学   443篇
基础科学   318篇
  688篇
综合类   3784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368篇
畜牧兽医   1428篇
园艺   533篇
植物保护   34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评价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性状,本研究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1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参试材料,2011-2018年连续8年定点田间试验,测定了块茎产量、营养品质(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和矿物质元素(钾、钙、铁、锌)含量。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块茎产量和营养品质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而营养品质中的维生素C、粗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参试材料的块茎产量24 549~50 140 kg·hm-2,淀粉产量4 271~9 298 kg·hm-2,干物质含量21.07%~30.18%,淀粉含量14.63%~21.83%,维生素C含量12.20~18.95 mg·100g-1,粗蛋白含量2.17%~2.71%,还原糖含量0.18%~0.43%,钾含量4 316~5 368 mg·kg-1,钙含量85.10~138.40 mg·kg-1,铁含量10.17~24.50 mg·kg-1,锌含量2.45~3.80 mg·kg-1。大西洋的衍生品种陇薯8号、陇薯9号、陇薯12号、陇薯14号、L0527-2、L08104-12、LZ111和L1149-2淀粉含量均超过18%,其中,L1149-2总体表现优异,其平均块茎产量50 140 kg·hm-2、淀粉产量9 298 kg·hm-2、干物质含量26.75%、淀粉含量19.30%、维生素C含量14.62 mg·100g-1、粗蛋白含量2.52%、还原糖含量0.28%、钾含量5 297 mg·kg-1、钙含量138.40 mg·kg-1、铁含量20.40 mg·kg-1、锌含量3.20 mg·kg-1;而陇薯5号淀粉产量及营养品质较差。本研究为合理利用陇薯系列高淀粉马铃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改良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3个不同的侧耳品种,利用稻草进行生料栽培法,在湛江进行全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温度(月份)对不同侧耳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经分析表明,月积温、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与肺形侧耳的产量均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 9,0.958 6,0.939 1。月积温、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与酷暑1号和假姬菇10号直线相关关系不明显。在本试验地区,假姬菇10号为典型的低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5.5~29.0 ℃,最适温度为9.9~26.4 ℃,生物学效率达95%以上。肺形侧耳为高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21.5~34.9 ℃,最适温度为23.6~34.3 ℃,生物学效率达61%以上。酷暑1号为中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5.5~32.0 ℃,最适温度为12.5~32.2 ℃,生物学效率达65%以上。1~2月份及12月份,3个品种之中,假姬菇10号为最佳品种;6~9月份,肺形侧耳为最佳品种;酷暑1号适应性较广,可8个月份的适宜栽培期。  相似文献   
993.
江河源区植被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将江河源区的天然植被划分为森林植被区、灌木与灌丛植被区、草原植被区、草甸植被区、荒漠植被区和湿地植被区6个区,并分析了各植被区的分布范围及其优势种。  相似文献   
994.
森林重大病虫害诊治专家咨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介绍了森林病虫害诊断防治的重要性和研建森林病虫害诊治专家咨询系统的意义,分析了森林保护专家对森林病虫害的诊治流程、知识组成以及专家系统中森林病虫害诊治知识表示方法,设计了森林病虫害诊治知识库、森林重大病虫害诊治专家咨询系统的结构和推理机制,给出了推理机制及推理求解过程,研制了基于Web的森林重大病虫害诊治专家咨询系统.该系统由知识库管理子系统、病虫害检索子系统、病虫害诊断子系统、病虫害防治药品信息子系统4个主要功能子系统构成.系统通过ASP发布在网上,可以进行远程操作.系统的使用将大大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5.
耐辐射球菌中的irrE基因作为一种全局性调节因子,在抵御极端辐射照射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irrE基因转化拟南芥,筛选和鉴定出表达irrE的植株,并分析了转基因植株的盐胁迫耐受能力。结果显示,转irrE拟南芥表现出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提高;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体内脯氨酸含量比野生型有明显的提高。RNA半定量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中AtNHX1表达水平升高。因此推测irrE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调控了AtNHX1的表达,引起了植株的盐胁迫耐受性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造成极大危害。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对环境、人畜不安全。本试验从生物防治角度解决此问题。试验采用土壤诱捕法、菌核内生菌分离法及土壤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对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共15株,其中以"克H3"菌株对菌核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平皿对峙培养时抑菌圈直径可达11.4 cm。同时对"克H3"菌株的形态、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采取RT-PCR方法对7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海南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扩增、测定及分析,应用DNAStar软件将这些分离毒株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国际上其它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的结果都表明:这7个分离毒株与CK/CH/LNM/05毒株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与疫苗株H120和Ma5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48E9国内标准强毒株编码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用于扩增M和NP基因。经序列测定,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转化E.coliBL21(DE3),筛选表达NDVF48E9株M蛋白和NP蛋白的菌株。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NDVM蛋白在E.coliBL21(DE3)内以可溶形式存在,而NP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用纯化的M和NP蛋白免疫鸡制备超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它们可以与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M和NP蛋白以及NDV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NDVM和NP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999.
旨在建立一种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犬细小病毒感染的新方法。根据Gen-Bank中犬细小病毒(CPV)VP2基因序列,设计4条LAMP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条件、特异性、敏感性、可视化效果和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65℃等温条件下、1h内可完成LAMP扩增过程;病毒的最低检出限量为10-2个TCID50/mL;特异性和可视效果良好;对36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0.5%(29/36),检出率高于普通PCR 72.2%(26/36)。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显示了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兼具高效、快捷、可视化的优势,为临床检测犬细小病毒感染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2株NDV贵州分离株(GN、ND99)与2株疫苗毒株(Ⅰ系和Ⅱ系)经检测为生物异质性毒株.利用蚀斑克隆技术对以上4株毒株进行蚀斑纯化,结果得到11株克隆毒株.其中,10株克隆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形成圆形、透明无色蚀斑,1株形成圆形、透明、红色蚀斑.经RT-PCR检测,11株克隆毒株中6株为弱毒,形成蚀斑的大小在0.4~8mm之间;5株为强毒,形成蚀斑的大小在1.0~2.0mm之间.结果表明:所形成蚀斑的大小与病毒毒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