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5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612篇
林业   711篇
农学   443篇
基础科学   318篇
  687篇
综合类   3760篇
农作物   425篇
水产渔业   347篇
畜牧兽医   1425篇
园艺   533篇
植物保护   34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41.
为保证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的质量,测定了3种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EID_(50),选取滴度最高的病毒株作为毒种,建立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WH株种子批,并对冻干毒种进行了毒价测定。结果表明,含毒尿囊液在冻干前后毒价无显著性差异,毒种的EID_(50)在10代内无变化。冻干毒种在-40℃和-15℃保存1年,其毒价基本不变。经检验种子批未受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2.
143.
【目的】了解不同年份陈皮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以贮藏时间分别为 1 年(2017 年)、5 年(2013 年)和 15 年(2003 年)的新会陈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陈皮挥发性成分。【结果】3 个不同贮藏年份的陈皮中共检测到 61 种化合物,且在一定贮藏年限内,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贮藏 1 年陈皮中有 34 种挥发性成分,贮藏 5 年和贮藏 15 年陈皮中分别有 38、39 种。在陈皮贮藏过程中,烯烃类和萘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酯类、酚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醛类化合物含量逐年递减,而烷烃类物质只在贮藏 5 年的陈皮中检测到。【结论】在陈皮贮藏 1~15 年间,随着陈皮贮藏时间延长,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为陈皮“陈久者良”的说法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4.
我国是生猪养殖与猪肉消费大国,多年来猪肉总产量和人均猪肉占有量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猪肉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猪营养研究也经历了从最初营养需要的研究,到通过营养技术调控猪肉品质、肠道健康、繁殖性能和免疫等方面的转变。随着研究模型、组学技术、功能性分子营养以及肠道健康等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生猪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综述了近 5 年来国内外生猪相关营养调控技术,包括母猪、公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常量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生产性能与营养调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精准饲喂技术等多个方面,以期为今后生猪营养调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146.
甜樱桃花芽不同发育时期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甜樱桃花芽不同发育时期均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甜樱桃桑提娜和黔樱一号不同发育时期花芽为材料,通过qRT-PCR技术检测28S rRNA、EF1-a1、EF1-a2、UBC、RPL13、18S rRNA、RSP3、CYP40、ACT2和α-TUB3等10个常用看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综合评价其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EF-1a2和RSP3在所有样品中稳定性最好。分别以EF-1a2、RSP3及EF-1a2+RSP3作为内参基因检测不同发育时期花芽生长素运输载体AUX1基因及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基因的表达模式,该2个基因在不同内参基因标定下表达模式相同。表明EF-1a2、RSP3及EF-1a2+RSP3可作为甜樱桃花芽不同发育时期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47.
为探明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各个性状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评价各性状在产量构成中的重要性,对88份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尖长、果轴长、每蒴粒数、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16%~78.99%,参试芝麻种质资源类型丰富;株高、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果轴长>株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效应大小排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因此,在西北地区选育高产芝麻品种,应重视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3个性状,同时兼顾株高、果轴长等性状。  相似文献   
148.
颗粒肥料离散元仿真摩擦因数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分体圆筒法、倾斜法、抽板法和斜面法4种颗粒特性测试方法进行Plackett-Burman多因素显著性筛选试验,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方法影响测量结果的显著因素与因素显著程度。根据分体圆筒法、倾斜法和斜面法的方差分析结果,提出一种基于颗粒物料整体特性的摩擦因数标定方法,将仿真试验与真实试验相结合,依次标定出尿素颗粒与PVC材料间静摩擦因数为0. 41,颗粒间静摩擦因数为0. 36,颗粒间滚动摩擦因数为0. 15。将所标定的摩擦因数采用无底圆筒法进行验证试验,休止角仿真试验结果为30. 57°,真实试验结果为31. 74°,相对误差为3. 69%,不同含水率下的实际试验休止角与所标定摩擦因数下的仿真休止角相对误差均不大于4. 59%,仿真试验结果与真实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验证了所标定摩擦因数的有效性。本方法可用于其他颗粒状物料间摩擦因数的标定试验。  相似文献   
149.
为探究一次性施加生物炭后对黑土区坡耕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CK(不施用生物炭)和BC(2016年施用75 t/hm~2生物炭,2017、2018年不再施用生物炭)两个处理,于2016—2018年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生物炭3年内,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第1年降低最明显,为3.87%,孔隙度和总有机碳、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P0.05),p H值则是施炭后前两年显著提高(P_(2016)=0.034、P_(2017)=0.038),分别提高了0.9、0.6,第3年与未施炭处理无显著差异(P_(2018)=0.067);施用生物炭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保土性能,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5.58%、4.78%、7.29%,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P0.05),年径流深最大减少量为4.92 mm,土壤侵蚀量最大减小率为5.71%;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29.01%、16.92%。但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效应逐年减弱,随着生物炭施用年限的延长,BC处理土壤容重线性递增,p 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呈幂函数递减,孔隙度和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线性递减,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线性递减,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线性递增,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幂函数递减和线性递减。采用改进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和GM(1,1)模型测算并预测土地生产力指数,结果显示,BC处理的土地生产力指数均高于CK处理,但其值逐年下降,预计到2021年与CK处理十分接近,表明一次性施用75 t/hm~2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可持续5~6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生物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实现多级转速和转矩的输出,轴向柱塞马达必须使用节流阀、减压阀等耗能元件来改变输入压力和流量,但同时降低了效率。新型双斜盘多排式轴向柱塞马达可以利用其结构的特殊性,实现输出转矩的多样性。本文基于双斜盘多排式轴向柱塞马达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推导了该马达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理论瞬时转矩和转矩不均匀系数,并通过Matlab分析了内外马达转矩系数比对转矩不均匀系数的影响,设计了马达的实验液压系统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马达进行了原理性实验,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额定压力和额定排量下,该马达能实现多种不同的转速与转矩输出,随着内外马达转矩系数比的增大,低速大转矩的转矩不均匀系数越小,高速低转矩不稳定系数越大,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实现马达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稳定运行,验证了新型马达在结构原理上的可行性,为新型轴向柱塞马达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