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50篇 |
免费 | 2208篇 |
国内免费 | 150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65篇 |
农学 | 831篇 |
基础科学 | 840篇 |
2079篇 | |
综合类 | 9587篇 |
农作物 | 1308篇 |
水产渔业 | 624篇 |
畜牧兽医 | 3253篇 |
园艺 | 1435篇 |
植物保护 | 9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6篇 |
2023年 | 483篇 |
2022年 | 967篇 |
2021年 | 907篇 |
2020年 | 898篇 |
2019年 | 846篇 |
2018年 | 571篇 |
2017年 | 956篇 |
2016年 | 600篇 |
2015年 | 929篇 |
2014年 | 959篇 |
2013年 | 1119篇 |
2012年 | 1714篇 |
2011年 | 1689篇 |
2010年 | 1580篇 |
2009年 | 1439篇 |
2008年 | 1385篇 |
2007年 | 1188篇 |
2006年 | 937篇 |
2005年 | 751篇 |
2004年 | 465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84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干旱荒漠区引水工程上水后,将原先的大片固定沙地和旱耕地转变为水浇地,并形成了新的绿洲。灌溉所涉及的区域由于有了水,生态环境得到巨大的改变,更适宜于人类居住与生存。在新绿洲的外围沙区,其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退化状态,自然因子是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2.
分别在种雉、育成雉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酶制剂 ,研究酶制剂对环颈雉 (种雉、育成雉 )日粮能量及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试验组环颈雉日粮能量、无氮浸出物、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均高于对照组 ;各试验组环颈雉日粮粗纤维表观代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各试验组育成雉日粮总磷、钙表观代谢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种雉的酶制剂推荐添加方案为 0 5 %纤维素酶 +0 5 %中性蛋白酶 ;育成雉的酶制剂推荐添加方案为 1 2 %ZY -Ⅱ型复合酶 相似文献
993.
磷脂是所有活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对其进行高效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特定的磷脂如何在正常生理或疾病状态发挥作用,更能为磷脂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平台。由于自然界和生物体内存在的磷脂种类繁多,且每种磷脂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其组成变化大,对磷脂的分析一直比较困难。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磷脂分析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磷脂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提取方法、分离方法、质谱鉴定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及在脂质组学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并对磷脂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磷脂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磷脂生物学特性和营养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XIANG Xiao-liang NING Shu-ju JIANG Xia GONG Xiao-gui ZHU Ren-lei WEI Dao-zhi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10,9(10):1530-1537
Protein extraction is a critical step for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Different plant samples require different and adaptive protein extraction protocols. The leaves of medicinal plant,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are notoriously recalcitrant to common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due to high levels of interfering compounds (especially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pigments).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a routine procedure for the proteomic analysis ofB. cusia leaves, and a new protocol for the protein extraction was developed by optimizing trichloroacetic acid (TCA)/ acetone extraction method. The efficiency of this protocol was demonstrated by comparison with 3 published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chloroform/acetone, Mg/NP-40, Tris-base/acet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TCA/ acetone precipitation extraction method gave a relatively high protein yield (9.263 mg g^-1 fresh weight), high-resolution separation, clear protein profiles, the highest proteins spots (1 31 t protein spots), and displayed less contamination in 2- DE gels. Therefor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ized TCA/acetone method was the most effective among the 4 methods for B. cusia leaves.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克隆条锈菌诱导上调表达的小麦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并研究其在小麦感病、抗病单株苗期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以大麦(Hordeum vulgareL.)SAMDC全长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采用电子克隆、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方法,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CYR32侵染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抗条锈病新种质NR1121中分离出1个新的小麦SAMDC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TaSAMDC2(GU016570)。TaSAMDC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003 bp,5′非翻译区区域和一个带有Poly(A)的3′非翻译区区域长分别为553和283 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167 bp,编码388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酶原剪切位点和PEST结构域。基因组序列全长2 539bp,位于5′UTR存在一个526 bp长的内含子序列,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同源序列分析表明,TaSAMDC2与来自大麦、水稻(Oryza sativaL.)、玉米(Zea maysL.)、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cumL.)4种植物SAMDC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0%、85.0%、80.0%和80.0%。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SAMDC2的表达受条锈菌诱导,小麦苗期经条锈菌侵染后,在抗病材料中,该基因于48 hpi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而在感病材料中先下调、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明显滞后。结果提示,分离到的是一个条锈菌CYR32诱导后上调表达的小麦SAMDC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的抗条锈病反应。 相似文献
996.
以辣椒抗蚜虫野生种质03-C79′与感蚜品种A0003杂交并自交得到F2为试材,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BSA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寻找与辣椒抗蚜虫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从2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到1个辣椒抗蚜虫性状特异的多态性引物RA750。经F2单株验证,RA750的扩增片段在抗蚜虫植株中稳定出现,而在感蚜植株中没有。利用JoinmapV3.0软件计算标记与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6.03 cM。根据对该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了1对引物,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命名为RA750-S。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甘肃省1 051户农户粮食补贴政策实施状况的入户调查,发现农户对实施补贴政策认同程度较高,但对政策本身缺乏了解,因此制约了政策效果。针对补贴实施过程中政策宣传不足,"普惠制"发放方法导致政策目标模糊,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种类难以满足农户需要,补贴农机具售后服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用不同浓度的促滤泡激素(FSH)和17α,20β-双羟孕酮分别作用于斑马鱼卵母细胞。结果表明,1 IU/mL的FSH和5 ng/mL的17α,20β-双羟孕酮对斑马鱼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17α,20β-双羟孕酮的作用效果较好,经过SDS-PD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5 ng/mL 17α,20β-双羟孕酮对斑马鱼卵母细胞诱导后,分裂原蛋白激酶被激活,生发泡破裂的卵母细胞数目增多。免疫组化检测证实,第Ⅰ期的卵母细胞中分裂原蛋白激酶没有激活,第Ⅱ期、第Ⅲ期细胞质中分裂原蛋白激酶开始激活,第Ⅴ期卵母细胞的胞质与核区同时存在活性的分裂原蛋白激酶,并伴有生发泡破裂。以上结果说明分裂原蛋白激酶在斑马鱼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随着分裂原蛋白激酶激活,其活性部位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 相似文献
999.
为筛选适宜闽清县推广的杂交中稻品种,进行了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16、嘉浙优99、中浙优8号比对照增产,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当地主要推广的新品种,简述了表现较好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00.
为分析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细小病毒(PPV)体外共感染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凋亡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PCV2和PPV共感染机制及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病毒滴度和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CV2和PPV感染PBMC后PCV2、PPV的病毒滴度含量及Bcl-2、FasL、p53、Caspase-8、PBR、TNF-α等的转录时相变化。结果表明:PCV2、PPV能够感染PBMC细胞,PCV2/PPV共感染中PCV2、PPV的含量分别在24h显著最高(P<0.001);PCV2、PPV单独感染和PCV2与PPV共感染PBMC后引起Bcl-2、FasL、p53、Caspase-8、PBR、TNF-αmRNA转录水平上升;在3h时PCV2/PPV共感染组PBR、P53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12h时PCV2/PPV共感染组FasL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24h时Bcl-2、Caspase-8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PCV2/PPV共感染组TNF-α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PV组(P<0.05),与PCV2组差异不显著。结论:PCV2与PPV共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上调,加速淋巴细胞凋亡,本试验为PCV2和PPV共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