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50篇 |
免费 | 2208篇 |
国内免费 | 150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65篇 |
农学 | 831篇 |
基础科学 | 840篇 |
2079篇 | |
综合类 | 9587篇 |
农作物 | 1308篇 |
水产渔业 | 624篇 |
畜牧兽医 | 3253篇 |
园艺 | 1435篇 |
植物保护 | 9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6篇 |
2023年 | 483篇 |
2022年 | 967篇 |
2021年 | 907篇 |
2020年 | 898篇 |
2019年 | 846篇 |
2018年 | 571篇 |
2017年 | 956篇 |
2016年 | 600篇 |
2015年 | 929篇 |
2014年 | 959篇 |
2013年 | 1119篇 |
2012年 | 1714篇 |
2011年 | 1689篇 |
2010年 | 1580篇 |
2009年 | 1439篇 |
2008年 | 1385篇 |
2007年 | 1188篇 |
2006年 | 937篇 |
2005年 | 751篇 |
2004年 | 465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84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分析了四川简阳地区砂岩和土壤中的水分运动特性和砂岩中储存的水分对土壤水分补给量的多少。对当地的砂岩和土壤进行了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试验、入渗试验和蒸发试验,并采用研究中常用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通过对拟合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当地土壤和砂岩的水分特性,总结出了该地区表面土层在缺水时水分很容易被下部砂岩层补给,砂岩中的水分是作物利用的重要水资源的结论。这对于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合理确定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灌溉定额,解决无灌溉条件丘陵区作物缺水问题,实现农业节水灌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83.
利用A-PAGE方法对小麦(黑麦)异源重组系异源2号组配的22个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亲本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图谱能将除绵农2号和绵农3号外的所有亲本区分开。电泳共分离出44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7条具多态性,每个材料可分离出17~27条谱带。父本异源2号与其强优势组合母本间醇溶蛋白遗传距离相对较小,平均值为0.34。根据醇溶蛋白遗传距离聚类结果,1B/1R和非1B/1R易位系被分别聚在不同(亚)类中,多数系谱相同或相近的品种(系)能被聚在一起。醇溶蛋白遗传距离与亲本各性状表型差异及F1杂种优势间相关均不显著,难以用于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4.
以SRAP和EST-SSR标记分析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对192份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能很好地揭示品种间遗传关系;在31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的270个等位基因中多态性占62.08%,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5.45个;25对SSR引物扩增的136个等位基因中56.28%呈多态性,平均每对检测引物产生3.04个。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为0.70时,192份材料可被分为3个类群;阈值为0.75时类群Ⅰ又可分为6组,表明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我国南部地区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i=2.572)较中部(Hi=2.117)和北部地区 (Hi=2.114)丰富。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芝麻种质资源,并为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以紫花苜蓿阿尔岗金(Medicago sativa‘Algonquin’)、金皇后(M. sativa‘Golden empress’)和三得利(M.sativa‘Sanditi’)为材料,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丙二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SNP浸种能有效缓解PEG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MDA含量的积累,在第6 d SNP+PEG与PEG处理相比,阿尔岗金、金皇后和三得利种子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3. 11%,21. 81%和30. 38%。(2)随PEG胁迫时间延长,3个苜蓿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SNP+PEG与PEG处理相比,阿尔岗金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在处理第4 d,第2 d和第4 d达到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3.71%,18.57%和9.23%;金皇后各含量均在第2 d有最大值,分别提高了20.96%,16.84%和5.48%;三得利各含量分别在第4 d,第2 d和第2 d达到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7.87%,17.52%和13.40%。(3) 3个品种紫花苜蓿SOD、POD、CAT、APX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且均在第4 d活性最大。与PEG处理相比,SNP+PEG处理下三得利SOD、POD活性增加率是阿尔岗金的2.76倍和1.21倍,是金皇后的4.10倍和1.21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是紫花苜蓿适应干旱的生理基础,外源NO可提高紫花苜蓿对干旱的防御,3个品种紫花苜蓿受外源NO调节强弱顺序为:三得利金皇后阿尔岗金。 相似文献
86.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案探究降香种子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适条件,结合显微切片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对冷冻后细胞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形态观察法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法对超低温保存后的降香植株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降香种子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佳条件为:室温(25 ℃)装载 25 min,0 ℃ 玻璃化脱水 30 min,40 ℃水浴解冻 5 min。对比检测不同冷冻时间的降香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α-淀粉酶、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显微观察超低温保存前后的降香种胚内部结构,未见明显变化。超低温保存后的降香种子发芽时,出现短暂的生长停滞期,恢复培养后,其表观形态指标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SRA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冷冻前后的降香再生植株,其 SRAP 带型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差异带型。综上表明,超低温保存降香种子是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杜×长×大"猪空肠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基因指标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体重约为65 kg的育肥猪分为2组,每组6头。对照组育肥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育肥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的RES的饲粮,试验期4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的RES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空肠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育肥猪空肠抗氧化基因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Px-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活性(P<0.05);显著提高育肥猪空肠抗氧化酶活相关基因CAT、T-SOD和GSH-Px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MDA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育肥猪空肠紧密连接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 (Claudin-1)和链接黏附分子A (JAM-A)的表达水平(P<0.05)。研究表明,饲粮添加400 mg/kg的RES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空肠抗氧化能力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改善动物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8.
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结构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了麦长管蚜在小麦拔节期一成熟期种群结构的动态.结果显示,麦长管蚜在种群发展过程中世代重叠,内部组成结构是一个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虫与若虫并存的混合体;各组分占种群的比例不均等.并随着小麦生育期和麦蚜种群发展过程而变化.在小麦乳熟期,翅型和虫态结构的比例表现为有翅型高于无翅型.若虫低于成虫.在其他生育期,则有翅型低于无翅型,低龄若虫>成虫>高龄若虫.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内部结构的比例动态与小麦生育期关系密切,其组成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麦长管蚜种群的兴衰. 相似文献
89.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双孢蘑菇眼蕈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板和黑光灯诱集法分别在北京和福建评价了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控制双孢磨菇(Agaricus bisporus)眼蕈蚊(sciarid flies)的效果.黄板诱集结果表明,施用线虫后眼蕈蚊种群数量大幅度降低,北京点处理后第19天的虫口减退率达68.8%;福建点处理后第33天的虫口减退率达81.9%;杀虫灯诱集结果表明, 施用线虫后12 d,对照菇房平均日诱虫量3.59万头,处理菇房平均日诱虫量2.67万头.大蜡螟诱集法检测发现,线虫施入培养料后58 d,对大蜡螟致死率3 d达87.5%,5 d达100%;线虫施入培养料后120 d对大蜡螟幼虫致死率3 d仍达52.6%. 相似文献
90.
用低致死剂量(LD30)氰菊酯和氰戊菊酯胸部点滴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后,研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存活雌蛾化学通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雌蛾的求偶行为不产生明显影响,对照组和杀虫剂处理组雌蛾的求偶高峰均为第3个暗期的8-8.5h,求偶率均可达73%-82%。氰戊菊酯处理组中雌蛾性信息素各组分滴度和总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溴氰菊酯处理组中雌蛾性信息素的主组分Z11-16:Ald和次要组分Z9-16:Ald、Z7-16:Ald的滴度及信息素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个活性组分Z11-16:Ald和Z9-16:Ald的比例与对照组雌蛾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