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50篇 |
免费 | 2208篇 |
国内免费 | 150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65篇 |
农学 | 831篇 |
基础科学 | 840篇 |
2079篇 | |
综合类 | 9587篇 |
农作物 | 1308篇 |
水产渔业 | 624篇 |
畜牧兽医 | 3253篇 |
园艺 | 1435篇 |
植物保护 | 9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6篇 |
2023年 | 483篇 |
2022年 | 967篇 |
2021年 | 907篇 |
2020年 | 898篇 |
2019年 | 846篇 |
2018年 | 571篇 |
2017年 | 956篇 |
2016年 | 600篇 |
2015年 | 929篇 |
2014年 | 959篇 |
2013年 | 1119篇 |
2012年 | 1714篇 |
2011年 | 1689篇 |
2010年 | 1580篇 |
2009年 | 1439篇 |
2008年 | 1385篇 |
2007年 | 1188篇 |
2006年 | 937篇 |
2005年 | 751篇 |
2004年 | 465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84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筛选获得对复合重金属具有耐受能力且能在本地豆科植物根系内定殖共生的抗性根瘤菌,本研究从贵州省内的锰矿区、铅锌矿区采集野生豆科牧草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71个根瘤菌保存菌株。系统发育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7属28种,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4.93%,为优势属,木兰根瘤菌(R.indigoferae)的分布频率最高(15.49%),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尾矿区、不同种类的根瘤菌17株,采用重金属平板法测定各供试菌株对贵州尾矿土分布较多的Pb2+,Zn2+,Cr6+,Mn2+,Cd2+五种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发现17个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的重金属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能力,其中HMZT039-6,HSST042-6,HSST042-1,ZHQT052-1和HXTT050-1对5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耐受能力,为筛选出的最优抗性根瘤菌株。本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13.
14.
Hui JIANG Yu-Ming QIN Xiao-Tong YANG Qiao-Ling LI Qing-Chun SHEN Jia-Bo DING Run-Yu WEI Jian-Dong ZHANG Jia-Li SUN Ming-Jun SUN Xue-Zheng FAN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21,83(10):1593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s an important zoonotic pathoge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and toxin types of C. perfringens in retail beef collected from Beijing, China. Among 221 beef samples collected, 53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C. perfringens, resulting in the average prevalence as 23.98%. By toxin gene-based typing, the most C. perfringens strains belong to type A (96.23%, 51/53), only 2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type D. By a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based analysis, a total of 36 sequence types (STs) were detected, and the most STs (n=30) represented just a single strain. These finding suggest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 perfringens in retail beef in Beijing was considerably high and these bacteria displayed extreme diversity in genetics.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省乐都县养殖基地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两种日光暖棚羊舍,对其主要内环境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半拱式塑料覆膜暖棚羊舍内的温度、湿度、CO2和NH3浓度均高于双列式玻璃钢瓦暖棚羊舍。两种类型日光暖棚羊舍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无创伤的血瘀痛经小鼠模型。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240只,连续灌胃己烯雌酚12 d,第11天背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后动物饲养环境温度保持在8-10℃24 h,末次灌胃己烯雌酚1 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观察并记录小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与尾部血栓形成长度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值。数据采用X±S表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筛选血瘀痛经小鼠模型建立条件。结果:模型建立方法为灌胃己烯雌酚2 mg/kg,连续12 d,第11天背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300 mg/kg,后将动物饲养环境温度保持在8-10℃24 h,第12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5 u/kg,小鼠痛经扭体现象出现,尾部血栓形成明显。结论:小鼠血瘀痛经模型是一种造模方法易于掌握,造模成功后体征表征明显,便于观察,在活血调经药效筛选中可以节约实验动物的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三黄连散对人工感染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预防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以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3.2 g的三黄连散为推荐剂量,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立三黄连散试验组、中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个组,每组300尾罗非鱼,连续用药7 d后,每组随机取30尾,测定增重率、器官指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用药后第8天,采用同居感染的方法感染鱼群,于感染后第14天计算保护率。结果表明,给药7 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黄连散试验组罗非鱼的增重率明显提高,器官指数和多项肝脏抗氧化指标均明显升高,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总体无明显异常,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保护率为43.67%。综上提示,三黄连散能够提高罗非鱼机体抵抗力,降低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板黄口服液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药物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板黄口服液对鸡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牛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50 mg/m L。说明板黄口服液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鲜乳中β-谷甾醇的检测方法,由于理论研究表明生鲜乳中的乳脂肪是动物油脂,不应含有或很少含有植物油脂中特有的甾醇β-谷甾醇,因此对多个地区生鲜乳中β-谷甾醇的本底含量进行分析,给出生鲜乳中掺假植物油脂的鉴定方法。用质量比1.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5 mL皂化样品,100 mL维生素C的乙醇溶液作为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皂化液用石油醚和乙醚萃取,转溶剂至甲苯,离心进样质谱。选用高柱效的60 m DB-5毛细管柱,进样量1 μL,程序升温在35 min内实现β-谷甾醇与其他醇类及杂质的良好分离。选择离子414定量,检出限为0.10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1。运用该方法对6个地区生鲜乳中β-谷甾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得到最高值为0.86 mg/L,常见植物油中β-谷甾醇的含量为1~3 g/L。表明生鲜乳中利用植物脂肪代替乳脂肪时,每提高1%植物脂肪将多产生最少相当于本底量12倍的β-谷甾醇,从而判定生鲜乳中是否掺假植物脂肪。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