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63篇
  免费   1999篇
  国内免费   2816篇
林业   2325篇
农学   2179篇
基础科学   1426篇
  3466篇
综合类   14912篇
农作物   2045篇
水产渔业   1209篇
畜牧兽医   5006篇
园艺   2187篇
植物保护   1523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555篇
  2022年   1279篇
  2021年   1341篇
  2020年   1253篇
  2019年   1238篇
  2018年   872篇
  2017年   1446篇
  2016年   977篇
  2015年   1465篇
  2014年   1494篇
  2013年   1813篇
  2012年   2763篇
  2011年   2777篇
  2010年   2616篇
  2009年   2395篇
  2008年   2285篇
  2007年   2205篇
  2006年   1764篇
  2005年   1458篇
  2004年   886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通过NaCl溶液(0、1.5、3.0、6.0、9.0g/L)处理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测定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关指标。结果表明:美洲狼尾草较耐盐,在9.0g/L盐溶液处理下比其它品种维持了高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并且其相对值高,以及较高的相对苗长和根长,盐处理显著提高几种牧草幼苗质膜相对透性,总体上降低胚乳的利用速度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3.
牛磺酸在猫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近年猫的牛磺酸营养,从研究方法来看衡量牛磺酸利用的方法与指标已较完善,对牛磺酸的代谢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关注猫肠道菌群影响牛磺酸代谢的机理的研究;初步揭示大豆蛋白和脂肪等营养物质降低牛磺酸利用率的原因;在猫粮加工方面指出不良热处理导致的猫粮中牛磺酸利用率降低的机制,并分析了一些不适合配制猫粮的原料如米糠、大豆蛋白对牛磺酸代谢的影响;以及在猫粮中直接添加晶体牛磺酸的重要性。从文中可以看到,作为必需氨基酸的牛磺酸对于猫的生长繁殖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4.
水产养殖清洁生产的内涵与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适用于各生产性行业并有助于各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陆上工厂化水产养殖为例,讨论了水产养殖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使用分别扩增整个S1糖蛋白基因 (引物A)和S1糖蛋白基因N_端高变区Ⅰ (引物B)的 2对引物对 3个IBV标准株M41、Connecticut、Arkansas及 5个地方分离株 (C60 ,D41A ,D41B ,A112 1,A1171)进行RT_PCR扩增。用引物A时 ,有 5个IBV毒株扩增到目的片段 (172 0bp) ;用引物B时 ,所有 8个IBV毒株均得到与预计大小相符的目的产物 (2 2 8bp)。对 172 0bp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酶切 ,结果得出 3个不同的RFLP图谱 ,其中M41、Connecticut、D41B具有相同的HaeⅢ酶切图谱。Arkansas和D41A则分别具有互不相同的图谱 ;对 2 2 8bp的PCR产物进行DdeⅠ、Rsa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根据它们的RFLP图谱 ,8个IBV毒株可分为 5个基因型。综合 2对引物的PCR产物的RFLP分析结果 ,8个IBV毒株可分为 7个基因型 ,分型的结果与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吻合。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特异、灵敏等优点 ,为现场流行毒株的定型(基因型 /血清型 )及其S1基因变异的跟踪研究以及更有效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47.
田萍 《家畜生态》2004,25(4):227-229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常可见到猪的咬尾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引起猪咬尾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同时作用,且发生于不同的饲养阶段。可见防制猪咬尾症的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并应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始终。本文分析了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介绍了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8.
对浙江等地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发病特点,分离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26株;已对其中20株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主要为078,占70%(14/20),其次是O1,占15%(3/20);人工感染试验表明,80%(8/10)菌株毒力强,皮下、肌肉、足蹼3种途径均易复制该病;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肺、脾等,表现急性炎症,出血等病变;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除对鸭菌消、卡那霉素等高敏外,对多数常用抗菌药已耐药,最后就该病的防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以大豆体细胞胚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全长基因P1导入大豆基因组中.获得了抗性植株。经GUS染色、PCR及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为利用大豆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新型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采用鸡大肠杆菌多发病型菌株以及地方病型菌株作为制苗用菌种,保证了疫苗既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采用液体通气培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菌数;采用中草药蜂胶作为佐剂不但可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兼具有治疗,保健和促生长作用,另外蜂胶还可以增大抗原表面积,延长抗原在组织的贮存时间,可持久地释放抗原,保证了机体持续产生高效价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