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67篇
  免费   1796篇
  国内免费   3410篇
林业   2734篇
农学   3333篇
基础科学   1978篇
  4217篇
综合类   13624篇
农作物   2146篇
水产渔业   1064篇
畜牧兽医   5134篇
园艺   1899篇
植物保护   1844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1316篇
  2021年   1419篇
  2020年   1391篇
  2019年   1326篇
  2018年   934篇
  2017年   1435篇
  2016年   1102篇
  2015年   1563篇
  2014年   1541篇
  2013年   1827篇
  2012年   2552篇
  2011年   2586篇
  2010年   2428篇
  2009年   2222篇
  2008年   2116篇
  2007年   2008篇
  2006年   1669篇
  2005年   1468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697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726篇
  2000年   631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了农业CDM项目的开发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开发障碍,该项目对大气、土壤、附近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负面影响可大幅度降低,符合当前清洁生产发展趋势,应大力支持该类项目的开发。  相似文献   
52.
通过设计9个配方,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亚香棒虫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3(绿豆芽250g、白糖10g、琼脂10g、KH2P040.5g、MgSO40.5g、蛋白胨0.25g、水500mL)和配方7(葡萄糖15g、淀粉20g、琼脂15g、硝酸钾1g、氯化钙0.05g、硫酸锰0.1g、蛋白胨2g、水500mL)为最佳配方,亚香棒虫草菌丝体在这两个配方培养基上生长得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53.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 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区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和器官的变化均不显著;杉木林乔木层碳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和林分郁闭度对杉木乔木层碳密度的影响显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0 cm以上土层内变化较大,40 cm以下变化较小,受枯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不同年龄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变化较复杂;不同年龄杉木林枯落物碳密度大小次序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储存碳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碳库)与地下部分(土壤和枯落物碳库)之比为1∶3.72,地下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碳库.  相似文献   
54.
采用优质品种浙薯60-2与广薯88-70进行杂交,选育出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该品种在产量、晒干率、出粉率、食味和抗病性等重要经济性状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可利用其优质和薯形美观的特点,实现产业化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56.
The biocontrol fungus Trichoderma harzianum, from both marine and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 harzianum has a tremendous potential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bio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SMs), which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ew herbicides and antibiotics. This review prioritizes the SMs of T. harzianum from 1988 to June 2022, and their relev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Marine-derived SMs, especially terpenoids, polyketides, and macrolides compounds, occupy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from T. harzianum, deserving more of our attention.  相似文献   
57.
木薯组培苗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M60444和SC9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组培苗根、茎、叶为材料,采用乙醇∶丙酮溶液萃取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两种木薯组培苗根、茎、叶中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都是叶>茎>根;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叶>茎≈根。  相似文献   
58.
以拐枣(Hovenia dulcis)浓缩汁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以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为指标,进行拐枣饮料配方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方组合为:配制100 mL拐枣饮料所需拐枣浓缩汁的用量20 mL,蔗糖与安赛蜜用量比5.000 g∶0.020 g,柠檬酸用量0.20 g,柠檬黄与胭脂红用量比0.100 mL∶0.050 mL,黄原胶与瓜尔胶用量比0.02 g∶0.02 g。该配方配制的拐枣饮料酸甜适口,带有清淡的拐枣香气,可用于拐枣饮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59.
为解决除草剂防除困难的问题,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PX、PM和Mn2+三种代谢酶抑制剂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防除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增效作用,测定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这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其与莠去津混用后稗草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3种代谢酶抑制剂中,代谢酶抑制剂PX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最显著。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不同,其中75 g (a.i.)/hm2代谢酶抑制剂PX对莠去津的增效最佳,株防除效果和鲜重防除效果分别增加了35.33个百分点和37.33个百分点。莠去津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后,稗草体内GST和CYP450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表明除草剂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能增加除草剂对稗草的防除效果,可以达到减施除草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日光温室黄瓜智能灌溉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日光温室中进行了不同灌溉土壤水分上、下限对黄瓜生长、生理指标、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的试验。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在结瓜期设置了3个处理,灌溉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75%~85%FC、70%~80%FC、65%~75%FC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在结瓜期3种灌溉水平下的产量分别为:67.637、59.559、52.898 t/hm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2.03、21.53和20.42 kg/m3。不同的灌溉水平对黄瓜的产量有显著差异,而对水分利用效率并没有形成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不同灌溉水平对黄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认为结瓜期灌溉土壤水分保持在75%~85%FC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