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264篇 |
免费 | 8891篇 |
国内免费 | 1577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182篇 |
农学 | 8634篇 |
基础科学 | 8471篇 |
16752篇 | |
综合类 | 80040篇 |
农作物 | 11538篇 |
水产渔业 | 7069篇 |
畜牧兽医 | 26773篇 |
园艺 | 12697篇 |
植物保护 | 77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0篇 |
2023年 | 3629篇 |
2022年 | 7712篇 |
2021年 | 7550篇 |
2020年 | 7032篇 |
2019年 | 7012篇 |
2018年 | 5184篇 |
2017年 | 7894篇 |
2016年 | 5300篇 |
2015年 | 8002篇 |
2014年 | 8420篇 |
2013年 | 10182篇 |
2012年 | 14047篇 |
2011年 | 14474篇 |
2010年 | 13941篇 |
2009年 | 12247篇 |
2008年 | 12535篇 |
2007年 | 11281篇 |
2006年 | 9074篇 |
2005年 | 7111篇 |
2004年 | 4601篇 |
2003年 | 2802篇 |
2002年 | 2866篇 |
2001年 | 2613篇 |
2000年 | 2473篇 |
1999年 | 849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5篇 |
1981年 | 27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54篇 |
1955年 | 28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探索IFIT5基因作为抗性性状的候选标记的可能性,为家禽抗病育种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以樱桃谷北京鸭、苏牧麻鸭(樱桃谷鸭×金定鸭)、金定鸭、白羽番鸭为试验材料,利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扫描IFIT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在IFIT5基因外显子2上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G544A),产生2种等位基因,2种基因型(GG、GA),未发现有AA基因型。经χ2检验,4个鸭群体只有金定鸭和苏牧麻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樱桃谷鸭体内H5含量GG型显著高于GA型(P0.05),而Ig M含量GG型显著低于GA型(P0.05),其余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苏牧麻鸭体内H5含量GG型极显著高于GA型(P0.01),其余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金定鸭不同基因型各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羽番鸭在+544位点均为GG纯合基因型。由此可以看出,IFIT5(544GA)可作为樱桃谷鸭体内H5含量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62.
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斜发沸石对苏淮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的影响,为斜发沸石在苏淮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选择体重(50±2)kg、健康的苏淮阉公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个处理组。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自由采食对照组基础日粮;正试期64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至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的斜发沸石。结果: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道黏膜IgG含量升高。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含量升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降低。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降低;空肠绒毛高度和空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升高的趋势。试验表明,在各组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均满足且一致的情况下,添加适宜比例斜发沸石对改善猪的机体血液及肠道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综合考虑以上检测指标变化规律及斜发沸石添加成本,建议斜发沸石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963.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丝分裂相。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染色体数目为2n=18,这2种植物各有4条小染色体。膜荚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4sm+14m,核型类型为2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6sm+12m,核型类型为2C型。 相似文献
964.
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采集12只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PCR产物直接测序获得Cyt b基因1140bp序列,采用Clustal X 1.84、MEGA 6.0、Dna SP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系统地位分析。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Cyt b基因含116个多态信息位点,群体中多态位点类型有转换、颠换,Cyt b基因T,C,A,G碱基含量分别为33.7%,25.9%,27.6%,12.9%。基于Kimura双参数的遗传距离显示,属内种间大黄鼠(Spermophilus major)与新疆黄鼠(Spermophilus fulvus)间遗传距离最小(0.034),高加索黄鼠(Spermophilus musicus)与达乌尔黄鼠最大(0.172),达乌尔黄鼠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140,种群分化较大,基于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符合传统分类标准,研究为达乌尔黄鼠Cyt b基因标记的种群遗传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5.
松嫩平原优势种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芦苇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 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 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967.
采用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RH CM)培养ICR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发现由囊胚分离的ES细胞传代后ES集落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囊胚更适合作为ES细胞分离克隆的材料。以RH CM为培养基的试验组ES细胞传代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8 h,对照组传代的时间间隔平均为78 h,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RH CM能够促进ES细胞贴壁增殖和ES集落的形成,有效地维持ES细胞未分化状态。试验中设计的3 种培养条件对原代ES集落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对传代后的ES集落的形成和传代的代次有显著差异。其中以MEF作饲养层,添加RH CM培养基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68.
L-精氨酸对肺动脉高压肉鸡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240羽14日龄艾维茵-2000商品代肉鸡于14d时随机等分为常温对照组(NT组),低温组(LT组)和低温加L-精氨酸组(LA),白14d起,LT和LA组舍内温度从28℃以1~2℃/d的速度下降,至21d降至12~14℃,并维持到试验结束。此外,LA组自14d起在饲料中按100mg/kg剂量添加L—Arg,直至试验结束。记录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病率,并分别于24、32、39和45d测定右心室/全心室质量比(RV/TV)、血浆NO、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平均中膜厚度(mMTPA),并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肺小动脉凋亡平滑肌细胞进行染色和计数。结果:LT组肉鸡PHS发病率、RV/TV、mMTPA和WA/TA值较NT组升高(P〈0.05);LA组肉鸡PHS发病率较LT组降低(P〈0.05),mMTPA和WA/TA值与LT组相比呈下降趋势,在32d时显著降低(P〈0.05);LT组血浆N0浓度总体上与NT组差异不显著(P〉0.05),仅在39d时降低(P〈0.05),而LA组血浆N0浓度自32d时起较NT和LT组显著升高(P〈0.05);LA组肉鸡肺小动脉平滑肌凋亡细胞百分率较NT组和LT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LT组与NT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L-Arg/NO通过促进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血管重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9.
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鹌鹑(Coturnix coturnix)染色体核型及G带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Z染色体上。NO.1染色体,家鸡为m型,而鹌鹑为sm型;NO.4、NO.6、NO.8和Z染色体,家鸡分别为sm、sm、m、m型,而鹌鹑全为t型。G带分析结果显示,家鸡和鹌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映在NO.1、NO.2染色体上,这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所致。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