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146篇 |
免费 | 8818篇 |
国内免费 | 1578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180篇 |
农学 | 8628篇 |
基础科学 | 8469篇 |
16736篇 | |
综合类 | 79931篇 |
农作物 | 11515篇 |
水产渔业 | 7069篇 |
畜牧兽医 | 26771篇 |
园艺 | 12683篇 |
植物保护 | 77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0篇 |
2023年 | 3627篇 |
2022年 | 7711篇 |
2021年 | 7545篇 |
2020年 | 7026篇 |
2019年 | 7012篇 |
2018年 | 5182篇 |
2017年 | 7886篇 |
2016年 | 5295篇 |
2015年 | 7997篇 |
2014年 | 8406篇 |
2013年 | 10167篇 |
2012年 | 14034篇 |
2011年 | 14460篇 |
2010年 | 13929篇 |
2009年 | 12228篇 |
2008年 | 12533篇 |
2007年 | 11269篇 |
2006年 | 9072篇 |
2005年 | 7098篇 |
2004年 | 4592篇 |
2003年 | 2798篇 |
2002年 | 2862篇 |
2001年 | 2610篇 |
2000年 | 2473篇 |
1999年 | 847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5篇 |
1981年 | 27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54篇 |
1955年 | 28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中国畜牧兽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2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主要对近年来畜禽遗传标记以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经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经专家评审共收录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论文160余篇,内容反映了国内畜禽遗传标记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12.
113.
小肠黏膜下组织(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降解性及胶原组织结构的细胞外基质框架,通常取自猪的空肠,SIS中的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及糖蛋白构成的细胞外基质框架无抗原性,植入体内仅引起轻微的排斥反应,可以在体内存活,同时为受体自身细胞的生长提供框架。由于SIS具有无免疫原性、抗微生物活性、促进组织再生等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14.
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即将开始,这将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又一次大的税收制度的调整,其目标是使我国的分税制体制更加完善,更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税制改革中地方税制度的改革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构思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5.
植物衰老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衰老的意义和影响衰老的内部、外部因素 ,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植物衰老的机制及其遗传学调控 相似文献
116.
117.
利用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分离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冷冻和复苏;通过接触抑制和解除抑制研究该类细胞的增殖潜力,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并通过脂质体介导对分离到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EGFP-N1和DsRed-N1基因转染。结果成功分离到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体外可以大量传代和冷冻,目前已经传至50代以上,生长良好;冷冻复苏和接触抑制解除后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形蛋白表达阴性;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表明瞬时转染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可以获得成功,其中转染DsRed-N1基因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已经传至60代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在体外能稳定培养和传代,并可以成功获得转基因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18.
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北京地区对褐斑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目测法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31个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对褐斑病(Rhizoctonia solani)的抗性有较明显差异,抗病程度分别从高感到高抗,其中有9个品种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均在0.70~1.00,属褐斑病高抗;有6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50~0.70,属于褐斑病中抗;有1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30~0.50,属褐斑病感病;有9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10~0.30,属褐斑病中感;有3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10以下,属褐斑病高感;有3个品种由于评价结果不一致尚不确定其抗病等级。 相似文献
119.
本研究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退化梯度草地中大针茅(Stipa grandis)根系构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分叉数、根表面积和总根长3个参数是分析大针茅根系构型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变化的主要指标,其中根分叉数对该变化的解释力最强,3个参数的累积贡献率为90.7%;2)从轻度、重度到极度退化程度的草地系列中,大针茅的根系构型小型化趋势明显;3)中度退化程度的草地中大针茅根系构型小型化特别明显;4)根系构型小型化最终导致整个植物体小型化,因此在群落退化演替进程中大针茅的建群种作用逐渐减弱并最终为其他优势种取代。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