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350篇 |
免费 | 9478篇 |
国内免费 | 169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196篇 |
农学 | 10173篇 |
基础科学 | 9318篇 |
18335篇 | |
综合类 | 83233篇 |
农作物 | 12215篇 |
水产渔业 | 7631篇 |
畜牧兽医 | 28193篇 |
园艺 | 13029篇 |
植物保护 | 84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77篇 |
2023年 | 3742篇 |
2022年 | 8035篇 |
2021年 | 7973篇 |
2020年 | 7449篇 |
2019年 | 7435篇 |
2018年 | 5490篇 |
2017年 | 8315篇 |
2016年 | 5712篇 |
2015年 | 8512篇 |
2014年 | 8883篇 |
2013年 | 10709篇 |
2012年 | 14673篇 |
2011年 | 15176篇 |
2010年 | 14623篇 |
2009年 | 12832篇 |
2008年 | 13144篇 |
2007年 | 11840篇 |
2006年 | 9592篇 |
2005年 | 7555篇 |
2004年 | 4849篇 |
2003年 | 3038篇 |
2002年 | 3161篇 |
2001年 | 2904篇 |
2000年 | 2718篇 |
1999年 | 1087篇 |
1998年 | 260篇 |
1997年 | 205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87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105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3篇 |
1965年 | 4篇 |
1962年 | 3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56篇 |
1955年 | 28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2022年2月云南省元江县某农户饲养的山羊出现疑似羊痘病情,袭击率为16.91%(46/272),病死率为45.65%(21/46)。为确定病因,防止病情扩散,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病羊临床症状以及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本起疫情为输入性羊痘疫情。通过采取病羊与健康羊群隔开饲养、紧急免疫、对症治疗、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认为,养殖户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缺乏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调入携带病原羊只混群饲养等是引发病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病情警示,养殖场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做好未出售羊群返场的隔离检疫,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以预防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中药化合物成分,并获取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靶点,将两者预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用Cytoscape_3.8.0软件对其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用AutoDuck_4.2.6软件对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含有11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核心成分,其对应靶点基因65个,疾病靶点854个,交集靶点25个。PPI网络中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NF-κB抑制剂α(NFKBIA)、IL1B、IL10、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为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型流感、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参与转录调控、免疫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核心成分与TNF、IL1B等关键靶点结合紧密,亲和力较好。【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通过参与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进而治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养牛业的高速发展,牛精液液体保存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人工授精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加速了肉牛的繁殖改良,同时还促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提高牛的饲养效益。与此同时,优良的种牛精液品质也是改良的关键,有实验结果表明: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会影响牛的精液品质[1],同时强制运动也是决定种牛精液品质的关键环节[2]。合理的精液冷冻与保存不仅能发挥优良的精液品质,同时也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从牛精液新型冷冻保护剂和损伤修复、牛精液冷冻保存添加剂、牛冷冻精在人工受精中的应用、冷冻保存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期对今后种牛精液冷冻和保存技术发展有所帮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ADP核糖基化因子(ARF)基因干扰表达转化植株为材料,用qRT-PCR法对转基因植株的ARF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降低,生长后期略有增加,表明ARF基因干扰表达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发生改变。ARF基因干扰表达影响马铃薯叶片中酶活性,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与对照相比,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升高11.61%~27.84%,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提高21.10%~41.32%,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性降低2.88%~57.64%,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活性提高29.00%~39.57%;不同温度(4℃和室温)贮藏的块茎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先降低,再升高,但前者较后者AR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室温较4℃贮藏的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30.44%~56.28%,NR活性提高17.41%~40.92%,PLD活性降低24.39%~85.11%,SPS活性提高30.89%~45.78%。室温较4℃贮藏的非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25.11%~70.66%,NR活性提高36.07%~89.62%,PLD活性降低11.35%~72.64%,SPS活性提高27.31%~61.33%。本研究通过探讨ARF基因干扰表达对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RF基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施磷对苜蓿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施磷是否能有效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以感蓟马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抗蓟马苜蓿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设0,6,12,18(P2O5) g/m2等4个磷水平,在大田蓟马为害高峰期,评价和测定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苜蓿的受害指数、植株磷含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植株的磷含量增加,受害指数均明显降低,株高、产量及叶片含水量增加,茎叶比下降;植株磷含量、叶片的含水量均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但第2茬植株磷含量与苜蓿的受害指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茎叶比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同磷水平处理下,第1茬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均显著低于甘农3号(P<0.05);第2茬在12(P2O5) g/m2和18(P2O5) g/m2处理下,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与甘农3号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后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低于未施磷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磷元素可通过提高苜蓿生长性能来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大田条件下,通过施磷管理来提高感虫苜蓿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12(P2O5) g/m2是本试验中最经济有效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构建禽流感双价或多价DNA疫苗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前期研制的禽流感DNA疫苗p CAGGopti HA5为基础[其中含有禽流感病毒(AIV)A/Goose/Guang Dong/1/96(H5N1)的HA基因],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作为第二个目的基因,利用双启动子启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介导以及通过蛋白Linker编码序列连接融合表达两个目的基因的形式,构建了双启动子重组表达质粒pH5-eGFP、IRES介导的重组表达质粒pHIE以及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H6E。并采用脂质体介导将这3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A和eGFP这两种目的蛋白的瞬时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这3种重组质粒均能够正确表达AIV的HA蛋白和eGFP。其中pH5-eGFP表达出两个独立的目的蛋白,而且互相不影响各自的表达和细胞定位;pH6E则以融合形式表达两种目的蛋白,由于HA蛋白具有膜定位信号,所以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双启动子表达质粒和双目的蛋白融合表达质粒适合用于构建AIV以及其他相关病原的双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997.
湖羊在西北寒旱地区行为学和生理指标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湖羊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进而为西北地区湖羊引种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12只(公、母各半)舍饲周岁湖羊,通过近红外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A因子,A1夏季,A2冬季)、性别(B因子,B1♂,B2♀)和不同时段(C因子,C1昼,C2夜)条件下湖羊的采食、饮水、反刍、卧息等行为。结果表明,季节因子(A因子)对湖羊采食、卧息、反刍等行为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因子(B因子)仅对湖羊采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昼夜因子(C因子)对湖羊的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采食和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季节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湖羊采食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对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余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湖羊行为学无显著影响。试验羊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和血常规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湖羊在当地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在西北地区引种湖羊可行。 相似文献
998.
高质量、长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不仅是连续监测陆地表面特征的基础,也是研究气候与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西北地区东部为例,借助多种时间序列重建方法对LTDR NDVI数据集中的噪声进行拟合重建,并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和高质量NDVI数据,对不同重建方法的拟合结果开展适用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下垫面类型是影响重建方法拟合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植被类型或作物生长特点,每种重建方法对其噪声消除能力有所不同;2)在年均NDVI较高(NDVI≥0.3),且NDVI曲线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草地、林地以及牧草等作物种植区域内,经过D-L拟合重建的NDVI具有较高的保真能力和适应性;3)在年均NDVI较低(NDVI<0.3),且植被季节生长变化不明显或NDVI曲线不呈季节对称性变化的稀疏植被区,以及以冬小麦为典型作物种植的区域内,经过S-G滤波重建的NDVI数据表现出相对较好的保真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9.
陇东雨养农区紫花苜蓿叶片氮、磷、钾重吸收与生物固氮的偶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豆科植物中,养分重吸收与生物固氮有何关联尚不可知。为揭示养分重吸收与生物固氮间的偶联关系,以陇东雨养农区已建植2、4、7、11和14年龄的陇东苜蓿草地为对象,测定了叶片N、P、K浓度及δ15N,分析了叶片N、P、K重吸收效率(NRE、PRE和KRE)、重吸收度(NRP、PRP和KRP)及其与生物固氮率的关系。随紫花苜蓿建植年龄增长,叶片NRE、PRE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RE和PRE分别为36.5%(28.4%~43.4%)和52.6%(38.1%~68.2%),其中7年龄苜蓿的NRE和PRE最高;2、11和14年龄苜蓿KRE为17.8%(23.0%~27.5%),但4和7年龄为负值。随紫花苜蓿年龄变化,叶片NRP、PRP和KRP均无明显变化趋势。随紫花苜蓿年龄增长,生物固氮率先降低后升高,平均固氮率为51.0%,其中7年龄苜蓿的最低。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与叶片NRE、PRE和KRP负相关,但与叶片KRE、NRP和PRP不相关。紫花苜蓿生物固氮与叶片的氮、磷、钾重吸收存在偶联关系,对氮、磷重吸收效率和钾重吸收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对不同品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生长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TKPR和TNSP 2个白三叶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温室控制设定了3个光照梯度和3个水分梯度共9个组合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白三叶形态、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比及其可塑性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品种TKPR各指标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品种TNSP受水分强度、光照与水分交互作用的影响较大;品种TNSP的相对生长速率大于TKPR;在适宜的环境下品种TNSP的生物量积累高于品种TKPR;光照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品种TKPR的开花繁殖策略影响较大;在不利的环境下品种TKPR适应可塑性较强,TNSP较弱。本研究结果为培育白三叶的新品种和高效生产栽培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