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9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林业   289篇
农学   297篇
基础科学   197篇
  493篇
综合类   2539篇
农作物   429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746篇
园艺   344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蔡春芳  任胜杰  万金娟  姚仕彬  吴萍  曹霞敏  叶元土 《水产学报》2024,2(4):049608-1-049608-16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20%~30% 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DFs种类有关,果胶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比纤维素强得多。DFs的致病机制与其对胆汁酸 (BAs)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扰有关。因DFs具有结合BAs的特性,这会阻碍BAs对法尼醇X受体 (FXR)等BAs受体的激活,而FXR负反馈调控BAs的合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大量DFs进入肠道后就会引起BAs合成亢进,提高组织中BAs水平及其疏水性并干扰BAs循环节律,再由BAs的细胞毒性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DFs还具有可发酵性,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或由BAs的抗菌作用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进而加剧包括BAs在内的代谢紊乱。DFs的致病性与其他胁迫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和进展。从DFs的致病机制出发,通过控制DFs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向饲料中添加BAs及牛磺酸、防止DFs与其他胁迫因子的叠加效应等方式可防控DFs诱导的疾病。本研究首次阐述了DFs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其潜在机制,为植物性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及饲料配制技术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为鱼类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也提示未来应进一步阐明不同植物性原料中DFs的种类、含量和特性以及水产动物对DFs的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62.
对采自云南省元谋县的花椰菜丛枝病植原体感病植株进行组织培养。将带菌组培苗分别置于冰箱(4~8 ℃)低温保藏和光照培养箱中常温保藏,经定期观察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以感病植株的茎段作为组培材料,经丛生芽诱导培养可得到长势较好的花椰菜潜带植原体组培苗;同时,采用低温保藏可延长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每2~3月进行1次),期间每月在培养箱中补光3~7 d,在12个月后经PCR检测表明组培苗中仍含有植原体,达到植原体株系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大黄油菜在套袋自交、剥蕾自交、兄妹交、自由授粉四种授粉方式处理下,对其结角率、角粒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结角率各授粉方式间差异不显著,自由授粉的角粒数显著多于另外三种授粉方式;大黄油菜是自交结实正常的白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64.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是以97-4-6-2-1-3为母本,以引11-1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5—2017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357.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6%.在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产量6661.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平...  相似文献   
65.
选用7月龄,190kg“利鲁”杂交一代小牛18头,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小牛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试验1组)和4%(试验2纽)的复方健牌散添加剂饲喂至10月龄屠宰,其中,试验2组的日粮中不含有常规微量元素添加剂。通过本试验,研究复方健脾散对小牛的促生长作用;对小牛胃肠道非蛋白酶(瘤胃纤维素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和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对肉牛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复方健脾散对小牛的促生长不显著(P〉0.05);可以显著提高小牛十二指肠的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但对瘤胃纤维素酶、胰淀粉酶、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2%复方健脾散添加水平可显著降低肉牛血清中MDA含量和显著提高T—SOD活力(P〈0.05);但4%复方健脾散添加水平明显提高GSH—Px活力(P〈0.05)。  相似文献   
66.
云龙湖水库青梢鲌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和耳石对取自云龙湖水库的青梢鲌(Erythroculter dabryi)进行了年龄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鳞片和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时,二者的吻合率分别为59.57%和90.16%。年龄鉴定结果显示,所捕获的青梢鲌由1~8龄个体组成,主要是3~5龄个体;个体体长与耳石半径之间呈直线相关:L=9.5632R-0.1595(R2=0.995,n=175),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1.07×10-2L3.3035,其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Lt=20.4741(1-e-0.2531(t+0.8056)),Wt=229.5864(1-e-0.2531(t+0.8056))3.3035;青梢鲌生长拐点年龄为3.92龄,对应的体长为14.28 cm,体重为69.88 g;3.92龄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67.
甲基化EGCG的合成及其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原料,用硫酸二甲酯对其进行部分甲基化.甲基化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再经硅胶柱、凝胶柱和反相硅胶柱分离得到EGCG的甲基化衍生物,再经ESI-MS,MS/MS和1HNMR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分离到的甲基化EGCG和EGCG在人工模拟体胃液与肠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合成甲基化EGCG的最佳务件是:硫酸二甲基酯与EGCG的摩尔比1∶1,在60℃水浴条件下回流反应5h.通过分离,最后得到纯度为93.86%的单甲基化产物242 mg,得率约为9%,经鉴定其结构为EGCG4"Me.在人工模拟胃液中,EGCG4"Me脱去甲基,生成EGCG,起到缓释作用;而在人工模拟肠液中,EGCG4"Me由于甲基化,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68.
申粉8号番茄是由筛选出的抗病亲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其特点是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叶霉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CMV).果色粉红,高圆形,单果重190 g,畸形果率低,成熟早,早期产量高,一般产量97.5 t/hm2.  相似文献   
69.
不同甘蔗新品系光合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测定比较5个甘蔗新品系和ROC22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参数,旨在从光合生理方面筛选高光合作用、低耗水量的甘蔗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桂糖99/181、桂糖99/1107和ROC22光合能力较强,柳城03/196和ROC22水分利用率较高。桂糖99/181、桂糖99/1107和ROC22可作为育种的高光效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稻米垩白率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探讨稻米垩白率的遗传特点和不同群体检测QTL的效率。【方法】利用由粳稻品种越光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衍生的BIL群体和以越光为背景、Kasalath为供体的CSSL群体,对2005年和2006年南京的稻米垩白率QTL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 CSSL群体检测到5个垩白率QTL和2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BIL群体检测到3个QTL和4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其中,qPGWC-6a在2个群体中重复出现,1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在CSSL群体中2年均被检测到,在BIL群体中,所有QTL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P<0.01)。在第3和4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新的垩白率QTL。【结论】上位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在垩白率遗传中同样重要。垩白率QTL和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与环境的互作普遍存在,但效应小于相应的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利用不同群体分析垩白率QTL,有利于全面揭示稻米垩白率的遗传互作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