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8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林业   283篇
农学   298篇
基础科学   194篇
  488篇
综合类   2471篇
农作物   428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742篇
园艺   341篇
植物保护   27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牛小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添加有ITS、丙酮酸钠、次黄嘌呤、血清、FSH、LH、E2的α-MEM基础液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氢化可的松(HC),对直径<100 ?m(平均直径61~70?m)的牛小腔前卵泡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试验I,在FSH、LH、E2浓度分别为0.25 ?g·ml-1、5 iu·ml-1、0.5 ?g·ml-1时,卵泡体外培养7 d, EGF和bFGF联合存在好于分别单独存在时的培养效果,当bFGF(25 ng或50 ng)剂量保持不变,提高EGF含量(25 ng,50 ng)有抑制卵泡发育的作用;增加bFGF的剂量有助于腔前卵泡的发育。 试验II,当FSH、LH、E2分别调整到4 ?g·ml-1、10 iu·ml-1、0.1 ?g·ml-1,并添加了氢化可的松(40 ng·ml-1),卵泡体外培养13 d,在试验3组(EGF 25ng)和试验4组(EGF 25 ng+ bFGF 50 ng),卵泡发育率和卵泡平均增长直径均显著好于试验1组(未添加EGF、bFGF、氢化可的松)和试验2组(只添加氢化可的松)。体外培养第20 d,试验3组和试验4组卵泡发育率分别为15.79 %和25.58 %,卵泡最大增长直径分别为300和320 ?m,并形成小的卵泡腔(成腔率分别为7.69 %和17.65 %),而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卵泡发育率均为0。表明体外培养腔前卵泡时,不同的培养体系对其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各种成分之间存在互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2.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 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用225 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 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 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 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相似文献   
403.
对38个杂交晚稻新组合杂种一代主要性状的整齐度与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5个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的简单相关均不显著,但株高整齐度与产量的简单相关接近显著水平。进一步通径分析发现:株高、穗长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株高整齐度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整齐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是: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  相似文献   
404.
师生交往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及其丰富内涵,并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价值世界,引导学生实现人生的理想与意义。  相似文献   
405.
 ‘CAF7’是运用单株选择和集团选择育种手段,从云南景东县地方栽培品种中选育出的木豆新品种。生育期181 ~ 190 d,平均单株荚数(863.9 ± 354.5)个,每荚粒数(4.7 ± 0.4)粒,种子百粒质量(7.74 ± 0.42)g,单株粒质量(83.20 ± 63.40)g。  相似文献   
406.
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旱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连续4年(20052008)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定位4年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早稻和晚稻平均产量分别比未施肥处理增产135%和130%。随着产量的增加,稻草与稻谷中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呈增大的趋势,表明水稻植株养分吸收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模式显著影响水稻稻草、稻谷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稻谷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在土壤中的氮、磷盈余也最少。肥料配施虽增加了支出,但提高了经济产出,其纯收益相对较高,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纯收益最高。双季稻生产实践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值得推荐且需合理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407.
瘤胃微生物数量测定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的难点之一.传统的定量方法有亨氏滚管法和最大可能计数法(MPN)两种,方法简单,但工作量大,测定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现代分子定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瘤胃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如核算分子杂交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或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定量PCR...  相似文献   
408.
自然低温胁迫下腰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腰果FL30幼苗为试材,测定在自然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探索腰果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腰果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变化规律,而下降所持续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409.
以薄皮木当年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相对含水量、基质、盐胁迫和pH值等因素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薄皮木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为26.67%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达到30%和20%;薄皮木种子具有广泛的土壤适应性,以沙子、蛭石混合物(比例1∶1)作萌发基质最为适宜;当NaCl浓度为0.5mol/L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43.43%;在pH 3.0~11.0范围内均可萌发.  相似文献   
410.
电解水浸种对苦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解水浸种对苦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水浸种对苦瓜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采用酸性电解水浸种,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明显提高;采用碱性电解水浸种,不仅能显著提高种子活力,还有有效抑制霉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