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2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篇 |
农学 | 64篇 |
基础科学 | 56篇 |
125篇 | |
综合类 | 200篇 |
农作物 | 39篇 |
水产渔业 | 53篇 |
畜牧兽医 | 91篇 |
园艺 | 34篇 |
植物保护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研究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黑豆干物质消化率(DMD)、蛋白质消化率(PD)及脲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对经过110℃和121℃下分别处理3,9和15min的饲用黑豆进行了离体干物质消化率和离体蛋白质消化率及脲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21℃处理15min的样本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最高,分别为75.13%,90.91%,脲酶活性最低,为0.04mg/min·g。作者认为:在本研究范围内,湿热处理最适宜的温度是121℃,时间是15min。 相似文献
52.
为了筛选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MSCs)分化前后稳定表达以及不受MSTN基因表达影响的内参基因,试验以野生组(WT)、转染干扰MSTN组(si-MSTN)和对照组(NC-MSTN)的牛MSCs作为样品,选取HMBS、B2M、GAPDH、TUBB、SDHA、18S rRNA、ACTB、RPL4、PPIA、HPRT1和YWHAZ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Ct值分析法对各候选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进行测定,首先利用3个独立评价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别对各候选内参基因在野生组牛MSCs增殖期(GM)和分化第3天(DM3)细胞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前5个表达相对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然后以此为基础,利用相同的方法分析MSTN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的细胞中上述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geNorm、NormFinder分析结果均显示,HMBS、B2M、TUBB、GAPDH和ACTB在牛MSCs分化前后表达较稳定,BestKeeper分析显示ACTB和TUBB相关系数(r)排序靠前,GAPDH、HMBS和B2M排序不是很高,但是GAPDH的SD值最小,因此选择这5个候选内参基因做后续试验;在牛MSCs MSTN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geNorm、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上述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GAPDH、TUBB和B2M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显示TUBB相关系数排名不是最高,但其SD值最小,综合以上分析,选择TUBB作为牛MSCs干扰组和对照组增殖期和分化第3天最适内参基因。研究结果可为以后进行牛MSCs在不同生长时期以及MSTN表达被调控后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54.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判别休闲豆干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一种能快速准确地判别豆干品牌的方法,本研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对休闲豆干样品进行测量获取横向弛豫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iminate analysis,PLS-DA)和贝叶斯正则化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yesian regularization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R-BP-ANN)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选用4个常见的休闲豆干品牌,每个品牌分别收集5个批次的样品。每个批次随机选择16小包作为测试样品,共获得320个样品。使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对这些样品进行测量,然后采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品牌判别。试验结果表明:对预测集豆干样品采用PCA进行判别分析时,从三维投影图中难以对各品牌进行人眼识别;运用PLS-DA方法对训练集样品的品牌识别率为86.3%,预测集样品的识别率为81.3%;然而使用BR-BP-ANN方法对预测集样品进行判别预测,预测值与实际期望值高度吻合,判别正确率均为100%,能够很好的实现对豆干品牌的判别。因此,采用BR-BP-ANN方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对豆干品牌进行识别,可为休闲豆干的品牌判别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灌溉耕作影响下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特征情况,以宁夏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对照土壤与耕作土壤,通过干、湿筛结合的方法,得到大团聚体(2mm)、中间团聚体(2~0.25mm)、微团聚体(0.25~0.053mm)和粉+黏团聚体(0.053mm),并测定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析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溉耕作对团聚体分布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大团聚体和中间团聚体质量分数上升,微团聚体和粉+黏团聚体质量分数下降,灌溉土壤团聚体分布趋势为微团聚体粉+黏团聚体中间团聚体大团聚体。经灌溉耕作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大于对照土壤,不同类型的灌溉土壤稳定性基本一致,对照土壤间差异明显。除0.053mm外,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在经过灌溉耕作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团聚体有机碳分布随粒级大小基本呈V形分布。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灌溉土壤高于对照土壤,其中灌溉土壤中灌淤土和潮土团聚体有机碳总量较高。未受人为灌溉耕作影响的自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总有机碳增加主要依赖0.053mm团聚体有机碳增加。引黄灌溉耕作有利于增加大粒级团聚体的比例,提升团聚体稳定,显著增加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56.
聚合氨基酸对北方水稻土中氧化铁存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水稻土中氧化铁含量特征,探明添加外源聚合氨基酸对水稻土中氧化铁形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土(棕壤型、草甸土型和滨海盐渍型)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占供试土壤干重0.05%的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处理,以不添加氨基酸作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厌氧培养30 d后,测定各水稻土全铁、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和络合程度。结果表明:供试的北方3种典型水稻土中,游离氧化铁含量为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棕壤型,络合态铁含量为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为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两种外源聚合氨基酸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氧化铁形态转化能力影响存在差异,与不添加氨基酸的对照相比,添加γ-聚谷氨酸的棕壤型水稻土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分别增加27.72%和32.25%,聚天冬氨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无显著促进作用;在草甸土型水稻土中,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均能显著增加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且与对照相比,络合态铁含量分别增加136.24%和12.00%;γ-聚谷氨酸能有效促进滨海盐渍型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的生成。总之,添加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添加γ-聚谷氨酸能有效增加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降低晶胶率,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铁含量,显著活化铁氧化物,抑制各类型水稻土中铁的结晶老化;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没有明显的激发效应。 相似文献
57.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减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堆肥添加剂,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生物质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1、B2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3挥发、N2O排放、p H值等参数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在堆肥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1、B2处理促进了堆肥初期的温度快速上升,堆肥体初次升温至55℃所需时间分别较CK缩短了2、6 d,B2处理的促升温、增温效应优于B1处理;堆肥43 d后,CK、B1与B2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78.12、117.22、94.16 mg/kg,N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13.9、26.3、23.6 mg/kg,氮素损失率分别为47.8%、34.1%,30.5%;与对照组相比B1、B2处理增加了堆肥体N 相似文献
58.
国外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研究进展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作为中国发展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的内容之一,对农药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积极意义。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美国已有应用于有人机的商业化产品,并在美国、巴西等国各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杂草防治作业中开展了大规模田间应用。该研究首先从基础研究、田间应用和优化工作等方面梳理了国外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在增加雾滴沉积、减少飘移和具备低施药液量等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植保无人机快速发展的实际对研究和应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进行思考,提出了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的研究路线,最后从采用接触式等非感应式充电方式、开发农业航空静电喷雾的测量技术,以及思考荷质比作为衡量指标的意义等方面探讨了可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中国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研究特别在植保无人机静电喷雾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参考国外经验,围绕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田间试验、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和服务指导全方面制定发展规划,把单一强调对雾滴带电的实现转向对技术系统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59.
错综复杂的土地利用模式和破碎的地物斑块制约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的精度和效率。一方面,混合像元模糊了地物的光谱信息,影响了分类精度。另一方面,如何高效利用地物的光谱、形状和纹理特征是当前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精度,该研究基于Sentinel-2A遥感影像,开展融合光谱混合分解与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研究。首先,基于地物的光谱、形状和纹理特征,在3个分割尺度通过NDWI(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SBL(Soil Background Level)等8个特征参数构建了不同地物信息的提取规则。其次,利用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提取研究区基质(SL;岩石和土壤)、植被(GV;光合作用叶片)和暗色物质(DA;阴影和水)3类通用端元。最后,尝试融合3端元光谱特征优化地物信息提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构建的光谱、形状和纹理的地物信息提取规则,使用模糊函数、阈值法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获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精度为80.83%,Kappa系数为0.76。2)融合3端元的光谱特征的提取规则将分类精度提升至90.00%,Kappa系数提升至0.88。3)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3端元的融入增强了像元内各组分信息的差异性,弥补了传统光谱指数对植被与土壤间的亮度信息解析度不足的缺陷。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是一种由易到难、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逐层剥离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技术。因此,对中高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十分友好,在土地利用/覆被的精细化分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0.
Jing Tu Fengying Lu Shuang Miao Xintao Ni Pan Jiang Hui Yu Linlin Xing Shengqing Yu Chan Ding Qinghai Hu 《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4,168(2-4):395-402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causes epizootic infectious disease in poultry an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especially to the duck industr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ts pathogenesis. The ability to acquire iron under low-iron conditions is related to the virulence of a variety of bacterial pathogens. In this study, a sip (Riean_1281) deletion mutant CH3Δsip was constructed and characterized for iron-limited growth, biofilm formation, and pathogenicity to duckl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siderophore-interacting protein (SIP) was involved in iron utilization and the sip dele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biofilm formation and adherence to and invasion of Vero cells. In addition, the sip gene was absent in 1 of 24 (4.17%) virulent strains and 2 of 3 (66.7%) avirulent strains of R. anatipestifer, and the sip gene from six R. anatipestifer strains, which belong to serotypes 1, 2, and 10, respectively, shared 100% amino acid identities to those of R. anatipestifer strains DSM15868 and RA-G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iderophore-mediated iron acquisi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iron-uptake pathway in R. anatipestifer. Anim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median lethal dose of the CH3Δsip mutant in ducklings was about 35-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ild-type CH3 strain. Thu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 anatipestifer SIP was involved in iron acquisition and necessary for its optimal virule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