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7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82篇
  246篇
综合类   1339篇
农作物   265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大理州古茶树资源现状,分析其存在轻抚育管理,导致树势减弱,重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利用,缺乏资金扶持,保护措施滞后等问题,提出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古茶树资源现状,编制古茶树保护与综合开发规划;建立古茶树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使古茶树资源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培训宣传,提高茶农保护意识;建立古茶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动态监测体系等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2.
以7个杜仲无性系22-22、2-23、4-30、17-17、2-32、6-30、5-152和2个对照品种(无性系)秦仲2号(Qinzhong No.2)、龙拐(Longguai)为对象,以其2年生嫁接苗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叶片解剖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气孔结构和压力室技术测定水分生理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主要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旱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原初渗透势、气孔开度、厚角组织厚度4项主要指标,12项解剖结构参数、5项水分生理指数和5项气孔参数,均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无性系抗旱性排序为:6-30>4-30>龙拐>秦仲2号>17-17>5-152>22-22>2-23>2-32。研究结果可对进一步筛选杜仲优良无性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施肥浓度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影响规律,选用摇臂式喷头10PY2H,测量其喷灌施肥时肥液体积、施肥浓度、施肥量3种参数的径向分布.试验中,氯化钾溶液质量浓度(即母液浓度)分别为0,20,35,50,65,80 g/L.采用叠加法计算组合喷洒时3种施肥参数的均匀度CU、分布均匀度DU和统计均匀度Us.分析表明施肥浓度对摇臂式喷头的灌水施肥影响呈现非线性特点.增加母液浓度对肥液体积分布和施肥浓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施肥量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十分显著.组合喷灌加剧了不同测点的数值差异.随着母液浓度增大,施肥量径向分布变化增大,当母液质量浓度增大到80 g/L时,施肥量主要集中在20%~60%射程处,导致施肥均匀性急剧下降;当母液质量浓度小于等于35 g/L时,远端90%~100%射程处的施肥浓度相对更高,与前人得出的滴灌施肥系统施肥浓度沿管道方向递减的规律相反.3个评价指标中,均匀度CU数值最高,分布均匀度DU总体数值最低、变化最大,且以DU变化最为明显,这说明了DU能反映低值区的施肥情况.喷灌施肥等值线图表明肥液与施肥量的分布规律相似,但施肥浓度的分布情况则相反,这可能与射程远端施肥浓度更大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究开食料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犊牛开食料的合理配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平均体重为(42±2.5)kg 的60头(包括36头公犊牛,24头母犊牛)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15头(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15日龄起依次饲喂10%(10N)、15%(15N)、20%(20N)和25%(25N)NDF水平的开食料。试验犊牛单个饲养于犊牛岛,70日龄断奶,饲喂至112 日龄。每日记录开食料采食量,每两周称量犊牛的体重,于35和112日龄测量犊牛的体尺,35、70、90和112日龄空腹颈静脉抽血测定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1)70—112日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10N组显著低于25N组(P<0.5);42—70日龄,20N和25N组NDF采食量显著高于10N和15N组(P<0.05);70—112日龄,NDF采食量随开食料NDF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 (2)70—112和15—112日龄,15N组犊牛体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分别高出12.67%、43.56%、30.17%和6.16%、18.09%、15.16%;15N组体高显著高于20N和25N组(P<0.05),体斜长和胸围显著高于25N组。(3)90日龄,15N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白球比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112日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随NDF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4)35、70和112日龄,15N、20N和25N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显著高于10N(P<0.05)组,血清丙二醛浓度低于10N组。【结论】犊牛开食料中NDF水平直接影响进食量和体增重,15—112日龄荷斯坦犊牛开食料中NDF的适宜水平为15%。  相似文献   
75.
Hybrid wild boar husbandr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However, the current disease situation of these animals is largely unknown due to a lack of disease surveillanc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several important viral diseases in the hybrid wild boar popul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Between Sept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169 blood and 61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pparently healthy hybrid wild boars from farms in Jilin, Inner Mongolia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ELISA detected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pseudorabies virus(PRV),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but not agains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 with PCV2 having the highest seropositive rate(87.2–100% in different farms). RT-PCR or PCR performed on the processed samples detected only PCV2, with 33.1%(56/169) of blood samples and 32.8%(20/61) of spleen samples being positive,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widespread PCV2 infection in hybrid wild boar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15 PCV2 ORF2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y belong to genotypes PCV2a, PCV2b and PCV2d, with nucleotide and deduced amino acid homologies of 88.5–100% and 88.1–10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6.
水陆稻在水田和旱地栽培的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有代表性的陆稻(TANGARA,IAPAR9)为试材,水稻新香优80为杂交组合,R80为常规稻,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水田和旱地栽培比较试验,探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要是干旱对水、陆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栽培时,产量明显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旱栽产量低的原因陆稻主要是有效穗数不足、结实率下降,水稻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陆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4530.干旱对生育期、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和米质有一定影响.旱种时生育期较短,株高中等,叶面积较小的品种有利于抗旱,各品种米质水田栽培优于旱地的,但旱地栽培能明显提高水、陆稻品种的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7.
以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料、木屑料、棉籽壳料以及木屑 棉籽壳料栽培虎奶菇,研究不同培养料对虎奶菇菌核营养价值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明确牧草作为培养料栽培虎奶菇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圆叶决明培养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3.6%和55.4%,依次比木屑料、木屑 棉籽壳料、棉籽壳料高16.8%、12.6%、55.0%和5.1%、10.8%、4.1%。木屑料、圆叶决明料、木屑 棉籽壳料、棉籽壳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所含3种重金属(Hg、As、Cd)量均达到国家卫生指标要求,其中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Hg、Pb含量最低,仅0.083和0.001mg·kg-1。4种培养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P、K、Ca、Mg、Na以及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有所不同,但其蛋白质营养价值综合评价的位次为:木屑 棉子壳料>圆叶决明料>木屑料>棉子壳料。  相似文献   
78.
旱种条件下水稻旱稻品种(组合)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引进的4个巴西旱稻品种和1个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旱种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ngara和Iapar-9株叶形态较好,生育期适中,适于长沙地区栽培;各供试品种和组合的产量以Tangara最高,水稻杂交组合新香优80次之;根系活力以Tangara的最大;新香优80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较旱稻品种高,Tangara又较其他旱稻品种高。  相似文献   
79.
地方鸡种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建立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我国19个地方鸡种保种群进行了遗传检测,构建了各个品种的微卫星DNA指纹图谱,通过计算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基因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及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在19个地方鸡种保种群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2个,基因频率分布在0.013~0.838之间。19个地方鸡种平均杂合度在0.5824~0.7432之间。其中藏鸡最高,白耳鸡最低。20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238~0.7023之间,均大于0.5,表现为高度多态性;19个鸡种聚为6类。各鸡种的遗传距离及聚类结果与所保存的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从而表明用该方法分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