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88篇
  253篇
综合类   1365篇
农作物   267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368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石蜡切片及电镜扫描技术,对白杜(Euonymus maackii)花序及花的发生过程进行观察。白杜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从花芽分化到雌蕊形成,整个过程可分为花序原基分化期、苞片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7个时期。白杜花序可能通过败育达到结构上的简化;大量小花的雄蕊发育异常是影响白杜结实率和观赏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评价97%氰氟草酯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效应.[方法]参考《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97%氰氟草酯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效应,计算半效应浓度LC50和生物富集系数BCF.[结果]97%氰氟草酯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中毒,生物富集等级属于中等富集性.[结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氰氟草酯应严格控制其用量,尽可能减少对斑马鱼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白菜-结球甘蓝二体异附加系。【方法】以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单体异附加系为材料,对其自交后代进行细胞学及SSR鉴定。【结果】37株自交后代中2n=22植株的比率为10.81%,通过对4个2n=22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及SSR鉴定,确定其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后期Ⅰ虽然出现染色体落后现象,但在后期Ⅱ中染色体的分裂方式以11-11-11-11为主,其比率为69.55%。【结论】获得了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其外源染色体与甘蓝07连锁群相对应;该二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以附加1条的染色体为主(n=11),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二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为研究芸薹属A、C基因组的亲缘关系,以及向大白菜中导入结球甘蓝的优良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屠伟杰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6):71-73,84
对北仑区各乡镇(街道)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北仑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速效养分有效磷总体过量,区域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全区土壤酸化程度严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普遍偏低,保肥能力差。同时,笔者提出了实施酸性土壤改良,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轮作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5.
应用质粒pKD46介导的Red同源重组系统,以质粒pKD3为模板,设计irp2基因序列敲除引物,引物5'端有51 bp的拟敲除基因的同源臂,3 '端为扩增引物,扩增两侧含FRT位点的氯霉素抗性基因,通过第1次同源重组将拟敲除的irp2基因替换为氯霉素抗性基因,再通过重组酶质粒pCP20在FRT位点发生第2次同源重组,消除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利用该重组系统成功敲除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为深入研究irp2基因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研究日粮蛋白能量比对8—10月龄中国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方法】选用18头平均月龄7.70±0.48、平均体重234±21.85 kg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后备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饲喂蛋白能量比(g.Mcal-1)分别为46.2﹕1、54.2﹕1和62.0﹕1日粮,试验期90 d。分别在正式试验的第21—28天、第51—58天、第81—88天,采用酸不溶灰分法(AIA法)进行营养物质的消化试验。【结果】奶牛平均日增重依次为0.90、0.89和0.90 kg.d-1(P0.05),8—10月龄各生长指标变化曲线相似。8—10月龄中国荷斯坦后备牛,随着日粮蛋白能量比增加日粮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增加;随着日龄增加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增加,9月龄后趋于稳定。随着日粮蛋白能量比增加血清尿素氮含量升高。【结论】蛋白能量比为46.2﹕1(g.Mcal-1)的日粮可满足8—10月龄中国荷斯坦后备牛ADG为0.80—1.0 kg.d-1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47.
为研究在烟-稻复种制下烟杆还田对后作晚稻的效应,设置了分别在全层翻耕和少耕条件下3种烟杆不同还田量处理,考查烟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土壤养分变化及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杆还田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单位面积茎蘖数和成穗率,以翻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效果最明显,最高茎蘖数和成穗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5%和7.9%;2)促进干物质积累,还田量越高,促进作用越大,在成熟期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2.6%和13.1%;3)有利于提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延缓叶片早衰,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孕穗期分别较对照提高10.4%和10.7%,在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41.6%和30.8%;4)烟杆还田能够同步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利于提高产量,还田量越高,增产越明显,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4.1%和11.4%;5)烟杆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状况,表现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比对照高;6)烟杆还田对控制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效果,各时期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8.
7株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株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对这7株解磷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GenBankaccessionNo:S2,AY651922;S3,AY661923;X1,AY651925;Y1,AY651924;H1,AY663435;H2,AY663436andHe,AY663436)。其中S2、S3、X1和He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Y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H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H2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进一步通过G C含量和DNA-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S2、S3和X1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Y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相似文献   
149.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对广西和福建两省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的养分吸附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广西贵港市土壤对P的吸附率平均为44.3%,K为43.6%,B为19.5%,Zn为18.7%,S为2.1%;玉林市P为50.0%,K为33.2%,B为32.1%,Zn为20.5%,S为6.1%;钦州市P为51.4%,K为22.2%,B为17.7%,Zn为22.5%,S为36.2%。可见,贵港市和玉林市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大小均为P>K>B>Zn>S,而钦州市为P>S>Zn>K>B。(2)广西荔枝园土壤对P的吸附率平均为49.5%,K为30.2%,S为18.9%,B为22.6%,Zn为21.1%;而福建P为30.4%,K为23.4%,B为18.5%,S为15.6%,Zn为21.0%。可见,两省荔枝园土壤对磷的吸附均很强(两省荔枝园土壤均属铁铝土,而铁铝氧化物含量丰富),而对钾、硼、锌和硫的吸附能力均相对较弱。广西荔枝园土壤对P、K、S和B的吸附能力显著强于福建(由南向北,铁铝土的富铝化风化程度减弱),而对Zn的吸附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50.
云南水稻传统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云南水稻传统品种内不同样本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以及空间隔离和种子介导的基因流在水稻传统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维持过程中的作用,利用24对微卫星(SSR)引物,对来自云南不同地区和村寨的6个水稻传统品种66个不同样本群体的共660份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24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33个等位基因,都为具有中度或者高度多态的位点,期望杂合度(He)为0.66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表明云南水稻传统品种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AMOVA)分析的结果表明云南水稻传统品种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地区内样本群体间(58%),地区间为(31%),样本群体内具有为11%的遗传多样性。品种间和地区间有一定水平由种子介导的基因流(Nm)。聚类分析表明,66个水稻样本群体在遗传距离为1.1水平上分为两大类,基本上相同的品种聚在一起,地理来源相近也聚在一起,但有些品种有明显的地区间交叉。Mantel检验的结果表明,每个品种样本群体的之间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不具相关关系,揭示出云南水稻传统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可能是其环境异质性、空间隔离、种子介导的基因流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