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8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林业   598篇
农学   627篇
基础科学   348篇
  911篇
综合类   2494篇
农作物   570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1191篇
园艺   288篇
植物保护   3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链霉菌702所产抑真菌物质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链霉菌702所产的抑真菌物质纯品进行了极性试验和官能团反应。极性试验表明该物质属于中性的非水溶性Ⅰ型抗生素;在官能团反应中,Molisch反应和Hopkins—Col反应呈阳性,表明该物质含有糖基和色氨酸,为进一步对该抑菌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提供了有益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2.
七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接种离体枝条试验及田间病斑涂抹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了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5%以上,20倍稀释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80%以上。显微观察发现,Hhs.015 (BAR1-5)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可导致病菌芽管、菌丝畸形。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离体枝条病斑扩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AR1-14、Hhs.015 (BAR1-5)和TGYXCSA-7处理5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3.2%、69.7%和85.6%。田间刮除病斑后涂抹放线菌发酵原液也可明显抑制病斑复发,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33.
含氯离子土壤有机质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用提前加H2SO4的方法来消除氯离子对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干扰。  相似文献   
934.
松香改性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松香改性的醇酸树脂多元醇与TDI反应合成聚氨酯预聚物,与羟基醇酸树脂交联制备聚氨酯涂料。讨论了醇酸树脂多元醇、氨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等因素对预聚物性能的影响,涂膜性能测试表明,该漆干燥快速、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935.
用弗兰克氏菌 ( Frankia) 90 2 2菌株和 2 87菌株的 3种菌剂类型、2种保藏方法对木麻黄苗木接种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90 2 2菌株的 3种菌剂类型以室温保藏 6~ 9个月的蛭石菌剂的接种效果最好 ,2 87菌株则以 4℃保藏 6~ 9个月的干海藻酸钙菌剂的接种效果最好 ,其苗高生长、生物量、结瘤量和侵染率最高。室温保藏的 90 2 2菌株和 2 87菌株的干海藻酸钙菌剂接种效果最差。应用MPN方法测定了经过 2 4个月室温保藏的 90 2 2菌株蛭石菌剂的活菌数量为 4.8× 10 3个 .g-1。  相似文献   
936.
落叶栎林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落叶栎林的特点,着重分析了落叶栎林与森林火灾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栎林不仅存在着较强的潜在地表火,而且存在着潜在树冠火危险,是栎林火灾的最大隐患之一。同时还简要分析了栎类由于长期的自然适应而对森林火灾产生的抗火机制。  相似文献   
937.
杨树花粉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毛新杨(Populustomentosa×P.boleana)为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基础上,对花粉染色体加倍中减数分裂的有效处理时期以及作用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秋水仙溶液处理所获得的花粉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形态较大的花粉,最高可达88%。这种大花粉经花粉染色体检查为2n=38,且均能正常萌发。(2)一般只要是在水培40h左右,花药由淡绿色转为绿黄色以后且未变红前,也就是由细线末期到终变期之前处理,均能取得较好的加倍效果。(3)在有效处理时期内,处理次数与花粉得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考虑2n花粉比率及花粉量得率,处理次数以3~5次,每次间隔5~7h为宜。  相似文献   
938.
毛白杨起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其同源染色体联会较差,在终变期、中期Ⅰ可见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价体,在后期Ⅰ、末期Ⅰ亦可经常见到落后染色体的存在,证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毛白杨属杂种起源.进一步依据毛白杨、新疆杨和它们的杂种毛新杨染色体的联会情况及花粉育性等推断,银白杨或新疆杨有可能作为起源亲本之一参与了毛白杨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939.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940.
研究了六种金属离子对糖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离子对糖化酶活性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除Mg2+有激活作用外,其他五种离子都有抑制作用。此外,还采用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 法,探讨了Cu(2+),Zn(2+),Mn(2+)抑制糖化酶活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