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99篇
  191篇
综合类   681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日照市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55—2007年日照市的月降水资料,利用距平百分率和z指数旱涝指标,确定日照市降水的旱涝等级,分析了旱涝发生的时问演变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Z指数旱涝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日照市的旱涝演变情况,近53a来日照市旱年有14a,出现频率为26.4%,涝年有12a,出现频率为22.6%。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41.4mm/10a,向干旱化趋势发展。四季的Z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冬、春季略上升,为洪涝增强趋势但不明显;夏、秋季为下降趋势即干旱增强,夏季最明显,秋季次之。近53a来发生季节性旱涝的频率较高。旱涝灾害是导致农作物损失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旱涝趋势预测和防灾减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灌浆结实期是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局部地形地貌的影响,我国南方稻区在水稻灌浆结实期频频遭遇高温和伏旱的混合影响,造成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同步下降。本研究选用导入空心莲子草基因组DNA构建的籼稻耐旱变异品系H5,在灌浆结实期于人工温室进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稻米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旨在深入研究高温干旱复合逆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是适温中度干旱(OT-MD)、适温严重干旱(OT-SD)、高温正常供水(HT-WW)、高温中度干旱(HT-MD)、高温严重干旱(HT-SD)和适温正常供水(OT-WW,CK)。除对照外,其余各处理的胁迫时间设10 d、20 d、30 d和40 d。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会导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温胁迫10~40 d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CK降低了1.783~5.987个百分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比CK增加了1.178~2.741个百分点;灌浆结实期干旱胁迫同样会导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在中度干旱条件下,胁迫10~40 d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CK降低了1.956~6.270个百分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比CK增加了1.153~2.944个百分点,在严重干旱条件下,胁迫10~40 d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于CK的变异幅度比中度干旱胁迫下的更大;灌浆结实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引起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幅度均超过单一高温胁迫或干旱胁迫,且其变化幅度随胁迫因子的增加、胁迫强度的增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灌浆结实期的前20 d遭遇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是稻米品质变差的主要原因;在相同胁迫时间内,各处理对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胁迫效应按升序排列依次为:高温正常供水(HT-WW)、适温中度干旱(OT-MD)、适温严重干旱(OT-SD)、高温中度干旱(HT-MD)、高温严重干旱(HT-SD)。本研究结论可为水稻的抗旱与抗高温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以单作马铃薯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玉米套作的行数比,研究大田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和叶绿素a/b值(Chla/b),提高了马铃薯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Chla+Chlb)含量。整个生育期套作3︰2行数比LAI显著高于套作2︰2行数比,SLW块茎形成期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苗期、淀粉积累期高于套作2︰2行数比;Chla、Chlb、Chla+Chlb块茎增长期显著高于套作2︰2行数比,淀粉积累期低于套作2︰2行数比;Chla/b值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显著高于套作2︰2行数比;套作降低了3︰2行数比Chla和Chla+Chlb随生育期递减的速率。套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提高了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非气孔因素是套作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套作3︰2行数比的Pn、Gs、Tr、Ci显著高于套作2︰2行数比,WUE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与单作相比,套作显著降低了两种行数比的大薯数量和大薯鲜重;套作2︰2行数比小薯数量和小薯鲜重显著降低,但套作3︰2行数比小薯数量显著增加,小薯鲜重差异不显著;套作3︰2行数比小薯数量和小薯鲜重显著高于套作2︰2行数比。总之,套作改变了马铃薯的光合特性,并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2︰2行数比无套作优势(LER为0.88),3︰2行数比具有较强的套作优势(LER为1.24),在生产中宜采用套作3︰2行数比模式。  相似文献   
994.
生物有机肥对陇东烤烟生长的根际营养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陇东旱塬烤烟生产中存在的因长期连作和施肥不合理引起的产量持续下降、品质不高以及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通过在苗床期和大田移栽期采用根际施用生物有机肥,研究了根际营养调控对苗床期烟苗的生长、代谢和对苗床土微生物数量以及对烟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床期施用生物有机肥成苗速度快,叶片数提前达到移栽标准,最大叶叶面积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8.9%和68.0%,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91.9%和100.0%;总根长、比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61.5%、30.8%和290.2%;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以及脱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9.1%、70.2%和70.0%。苗床土中微生物总数比对照增加了36.7%,并使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比从1.54×104∶1增加至1.84×104∶1。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2%和46.5%,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了16个百分点,纯收入增加了12363元hm-2。  相似文献   
995.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窄叶青8号和京系17构建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及长宽比3个性状在北京、杭州、海南3个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检测结果表明,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8个QTLs,分布于水稻第1、2、3、4、6、8和12染色体上,其中与粒长性状相关QTL 3个,LOD值为2.69~4.75,贡献率为9.9%~18.4%;与粒宽性状相关QTL 9个,LOD值为2.43~5.77,贡献率为8.4%~25.6%;与长宽比性状相关QTL 6个,LOD值为2.44~6.02,贡献率为9.8%~22.7%。  相似文献   
996.
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黑龙江省25个市(县)的25份大豆胞囊线虫样品测定了胞囊密度,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 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胞囊密度最高为40.7(孙吴县),胞囊密度最低为1.0(海伦,哈尔滨万宝镇),大 多数地区胞囊密度介于20~30之间;3号生理小种仍为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但在安达地区所采的土样中鉴 定出4号和14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粳稻品种春江06的抗白背飞虱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感虫杂交稻汕优63相比较,研究了具有抗性的中国粳稻春江06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春江06高抗白背飞虱.迁入的白背飞虱拒绝在春江06上着陆,也不能在其上繁殖种群;而白背飞虱更趋向于在汕优63上定居,并繁殖良好.在自由选择的试验条件下,选择春江06的白背飞虱数量显著地低于选择汕优63的.白背飞虱在春江06上平均每天每只雌成虫分泌的蜜露量仅为4.8 mg,而在汕优63上为17.4 mg,表明春江06明显抑制白背飞虱的取食活动.如果让刚羽化的白背飞虱在春江06上连续取食和产卵的话,其产卵能力和卵孵化能力明显降低.白背飞虱在春江06和汕优63上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每只雌成虫42.4个和133.6个,孵化率分别为20.1%和64.5%;在春江06上孵化出的若虫数量只有在汕优63上的10%左右.白背飞虱卵在春江06的水渍状产卵部位有很高的死亡率.在卵孵化之前,水渍状褐变部位迅速形成坏死症状.卵死亡出现在产卵后的1~2 d内.这样的水渍状褐变则极少发生在卵孵化正常的汕优63上.根据以上的发现,可总结出在春江06对白背飞虱的抗性中,抑制取食和杀卵作用是关键的因素.这些作用分别与对迁入白背飞虱的忌避性机理、与居留型白背飞虱产卵能力和卵孵化能力下降的抗生性机理相关.这种品种抗虫性的双抗机理使得粳稻品种春江06具有了稳定和持久的田间抗虫性.  相似文献   
998.
光照长度对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珍汕97A、V20A、龙特浦A、博A为材料,通过暗室人工遮光处理,研究了它们的育性对光照长度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珍汕97A、V20A、博A在不同光照长度条件下,育性反应不同,龙特浦A的育性有明显反应,而且随着光照长度的增加,不育性愈好,呈幂函数关系。珍汕97A、V20A和博A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9.
桂牧1口号等三种牧草饲养山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桂牧1号、矮象草、野杂草3种牧草进行为期70d的山羊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喂桂牧1号日均只增重63.6g,对照组喂矮象草日均只增重42.8g,对照组喂杂草日均只增重35g.  相似文献   
1000.
桂牧1号等三种牧草饲养山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桂牧1号、矮象草、野杂草3种牧草进行为期70d的山羊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喂桂牧1号日只增重63.6g,对照组喂矮象草日只增重42.8g,对照组喂杂草日均只增重3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