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73篇
  免费   1098篇
  国内免费   1669篇
林业   1420篇
农学   1169篇
基础科学   734篇
  1683篇
综合类   9352篇
农作物   1476篇
水产渔业   857篇
畜牧兽医   2612篇
园艺   1469篇
植物保护   668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805篇
  2021年   846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602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575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1171篇
  2012年   1604篇
  2011年   1618篇
  2010年   1540篇
  2009年   1402篇
  2008年   1405篇
  2007年   1301篇
  2006年   1045篇
  2005年   796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以桉树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dNTP浓度、Mg2+浓度及退火温度对桉树随机引物PCR反应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PCR反应体积中,10×Buffer2.0μL,Mg2+(25 mmol/L)1.28μL,dNTP(10 mmol/L)0.4μL,Primer(10μmol/L)2.0μL,Taq(5 U/μL)0.2μL,DNA2.0μL;最优扩增程序:94℃预变性2 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变性30 s,36℃退火30 s,72℃延伸2 min),最后72℃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42.
探索了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点,优化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方法,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粪样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呈半透明边缘不整的白色菌落,接种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分别出现伴有卵磷脂酶乳光浑浊带的粉红色火山口状菌落和伴有双溶血环的灰绿色勋章样菌落。生化试验结果确认这些分离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粪样检测发现,阳性率分别为13.04%(3/23)和19.51%(8/41)。说明本研究建立的麋鹿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方法简便快速,确实可行;麋鹿产气荚膜梭菌自然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麋鹿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3.
文章通过对黔西北山区春兰、线叶春兰、春剑、蕙兰、送春、建兰、兔耳兰、多花兰、墨兰9个种类的野生兰花资源特征特性和栽培适应性的论述,提出了黔西北山区野生兰花资源的保存途径和开发利用前景.毕节地区从低海拔的赤水河流域到2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均有兰花生长,花色品种齐全,资源丰富.加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现有野生兰花资源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4.
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简称RSV)自然发生程度严重,通过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而2010年在局部又出现重发,上海市发生面积约12 093.33 hm2,平均病株率0.66%,严重田块病株率达20%以上.主要因素是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麦田和绿肥田混茬种植、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峰期与水稻苗期吻合期长等.根据发生因素分析,提出了麦收后及时耕翻和灌水、适当推迟播期、避开稻麦共生等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5.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 kg 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 492.3~12 209.2 kg•ha-1,两优293为6 984.0~11 679.5 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但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收获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收获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正相关,而与每穗粒数表现为负相关。【结论】超级杂交稻存在适宜的种植区域,且在施肥量为135~225 kg N•ha-1的范围内,施肥量不是超高产栽培的限制因子。超级杂交稻的库容量大,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是获得超高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6.
测定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华中猴头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中的粗蛋白、粗多糖和水溶性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并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的粗蛋白、粗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以及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猴头菌子实体中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小菌剌期比前一时期有所增加),而多糖含量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小菌刺期比后一时期高),β-葡聚糖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裂期粗多糖在浓度500 μg/mL时对RAW264.7释放NO的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7.
二次聚类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日光温室温度二步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预测日光温室温度是实现对温室精准调控的前提。由于温室是复杂非线性系统,受室内外众多环境因素影响,且部分因素难以准确测量和建模,因此,难以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室外因素精确影响室内温度的物理模型。而现有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仅基于数据的方法预测准确度也较低。本文提出连续时间段聚类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二步日光温室温度预测方法。首先,进行二次聚类,对室外温度情况相似的日进行聚类,并将全年划分为若干个类似时间段,根据连续时间段内相似日的数量进行聚类,将全年内的连续时间段归入若干类别。其次,对不同类别的时间段,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室外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和温室室内温度间的关联模型,通过数据训练,能够较为准确的根据室外环境数据预测室内温度。通过涿州实验农场2年数据试验验证,通过二次聚类,全年连续时间段可划分为3类,通过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并分别训练,结果表明本方法预测误差仅为6.23%,与现有未分类的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对比,本文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准确度,平均误差降低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8.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量。通过比较2006年至2008年37块样地赤松胸径的增长量,赤松胸径在不同虫口密度为害下,增长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局部而非整体,在短期内仅从赤松枝条的生长上难以评判其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明确不同LED光照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白茶加工全天候和标准化光照萎凋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无光萎凋作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采用气味活度值(OAV),系统研究LED红光(630 nm)、黄光(570 nm)、蓝光(430 nm)和日光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光照萎凋的贡眉白茶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均高于无光萎凋,其中黄光组的香气得分(89.1分)最高,呈现花香,其他3种光质以清香为主。所测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醛类、17种醇类、10种酯类、11种酮类、10种碳氢化合物及其他香气成分等共计68种,其中各处理共有成分58种。4种光质均可提高贡眉白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量,其中黄光萎凋下贡眉白茶的香气成分总量(279.736 μg/L)最高,且醛类(46.787 μg/L)、醇类(173.163 μg/L)、酮类(16.889 μg/L)、杂氧化合物(6.823 μg/L)、碳氢化合物类(12.574 μg/L)、醚类(0.388 μg/L)及含硫化合物(3.608 μg/L)的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光质和无光处理。顺-氧化芳樟醇、反-氧化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苯甲醛、苯乙醛、癸醛、β-环柠檬醛、顺-柠檬醛、丁醚和二甲硫等有益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香气成分均为黄光组的含量最高。共得到5个OAV相对较高的香气成分,依次为β-紫罗酮、芳樟醇、壬醛、二甲硫和反-2-癸烯醛,对所测样品的香气形成贡献较大。【结论】LED黄光萎凋最有益于提高贡眉白茶的香气因子得分,可增加香气成分总含量,形成良好的香气品质特征,可优先考虑作为白茶全天候加工制作的补偿光源。  相似文献   
150.
对海南多个景观水体的水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浮床栽培技术对多种植物进行水培试验,结果植株在污染水体培养的植物长势和景观效果优于自来水体,富贵竹、闭鞘姜、黄花蔺等植物在浮床栽培技术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运用于热带地区水体景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