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25篇 |
免费 | 1089篇 |
国内免费 | 166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16篇 |
农学 | 1144篇 |
基础科学 | 735篇 |
1675篇 | |
综合类 | 9343篇 |
农作物 | 1463篇 |
水产渔业 | 855篇 |
畜牧兽医 | 2612篇 |
园艺 | 1467篇 |
植物保护 | 6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320篇 |
2022年 | 796篇 |
2021年 | 833篇 |
2020年 | 839篇 |
2019年 | 810篇 |
2018年 | 594篇 |
2017年 | 855篇 |
2016年 | 573篇 |
2015年 | 857篇 |
2014年 | 915篇 |
2013年 | 1165篇 |
2012年 | 1604篇 |
2011年 | 1624篇 |
2010年 | 1539篇 |
2009年 | 1399篇 |
2008年 | 1405篇 |
2007年 | 1307篇 |
2006年 | 1046篇 |
2005年 | 795篇 |
2004年 | 512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337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血清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屠宰场收集了本地水牛55头、黑白花奶牛22头的卵巢共获卵泡847枚,平均每个水牛卵巢回收3.67枚可用卵母细胞,约为黑白花奶牛(10.23枚/头)的1/3。试验分别采用添加与不添加血清的培养液体外成熟培养水牛卵母细胞,结果二者的成熟率无明显毒性差异(58.23%对56.67%),但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的8-细胞率有显著差异(35.4%对23.0%),表明体外成熟液中有无血清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没有影响,但血清对卵母细胞的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比较成熟液中不添加血清但在受精液及胚胎液中添加血清和在各个阶段均有血清参与的早期胚胎发育率(8-细胞率),表明二者差异不显著(33.8%对35.4%)。经无血清成熟培养液培养的成熟卵母细胞可以经孤雌激活后得到早期胚胎(4细胞)。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生化数据处理模型的测控软件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变国产生化分析仪器测控软件功能单一的落后状况,针对非生化检测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化数据处理模型的测控软件开发策略。详细地分析了软件总体结构、测试机理和数据库操作方面的策略内容,对于生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三种数据处理模型,并设计了其中一种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前置库技术及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无锡市亲水河进行生态修复。为了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水质改变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对2014年6-12月生态修复期间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浮游甲壳动物24种,其中枝角类10属、11种,桡足类11属、1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角突网纹溞(Creiodaphnia cornut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爪哇小剑水蚤(Microcylops javanu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亲水河生态示范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1005.00个/L、8617.1 μg/L)均出现在8月份,最小值(1.80个/L、11.4μg/L)出现在11月和12月。生态修复后,亲水河中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由前置库区的892.6 μg/L上升到生态修复区的1018.5 μg/L。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温度(r=0.530,P<0.01)、营养盐[磷(r=0.365,P<0.01)与氮磷比(r=-0.477,P<0.01)]和叶绿素a(r=0.450,P<0.01)含量等对浮游甲壳动物总丰度有显著影响。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期间,亲水河不同修复阶段的浮游甲壳动物的丰度差异较大,并且表现为生态修复区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前置库区。相关分析发现,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与水体中总磷和叶绿素含量、温度以及氮磷比等显著相关,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亲水河前置库、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消减河流中营养物质含量,提升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值得在类似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8.
作者们发现可以用低浓度苯酚作为破乳剂将油乳剂疫苗中水相分离出来,利用后者在体外进行免疫学测定。应用这个方法发现市售减蛋综合症疫苗中的血凝价为210,市售卵黄抗体中新城疫病毒血凝抑制价和抗法氏囊病病毒抗体价分别为27~29和25~27。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采集食蟹猴骨髓的操作方法及其正常骨髓象指标,试验采集了60只食蟹猴的髂骨骨髓,并测定其骨髓象、测得的骨髓象及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可以顺利的采出骨髓,雌雄之间晚幼红细胞、粒红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