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14篇 |
免费 | 1098篇 |
国内免费 | 167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24篇 |
农学 | 1191篇 |
基础科学 | 742篇 |
1683篇 | |
综合类 | 9394篇 |
农作物 | 1495篇 |
水产渔业 | 862篇 |
畜牧兽医 | 2612篇 |
园艺 | 1487篇 |
植物保护 | 6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0篇 |
2023年 | 325篇 |
2022年 | 810篇 |
2021年 | 848篇 |
2020年 | 856篇 |
2019年 | 816篇 |
2018年 | 601篇 |
2017年 | 870篇 |
2016年 | 575篇 |
2015年 | 863篇 |
2014年 | 930篇 |
2013年 | 1175篇 |
2012年 | 1613篇 |
2011年 | 1631篇 |
2010年 | 1542篇 |
2009年 | 1402篇 |
2008年 | 1421篇 |
2007年 | 1308篇 |
2006年 | 1051篇 |
2005年 | 793篇 |
2004年 | 518篇 |
2003年 | 335篇 |
2002年 | 339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70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991.
水稻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优势的研究:Ⅲ.籼爪交杂种品质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沙和三亚生态条件下籼爪交和对照杂交稻品质性状的表现。籼爪交杂交稻在长沙的整精米率极显著低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精米长、精米长宽比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在三亚的精米长、精米长宽比极显著大于对照。籼爪交杂交稻在三亚垩白面积率比长沙极显著变小、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对照组合在三亚表现为整精米率、垩白面积率和胶稠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92.
993.
农作物的红边特征与农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The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of the canopy and the leaves on the main stem for six varieties, two each of rice, corn, and cotton crop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ith an ASD FieldSpec Pro FRTM to analyze red edge characteristics for leaf area indices (LAI), aboveground biomass, as well as the chlorophyll, carotenoid, and nitrogen content, emphasizing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n the red edge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a ‘double peak' phenomenon for the red edge of the canopy spectra but not for the leaves. There were ‘increase' and ‘decrease' change rules for the red edge position, λr, the red edge slope, Dλr, and the red edge area, Sr, of the canopy spectra for all 3 crops with a ‘blue shift' for λr of the leaf spectra for all 3 crops as the development stages progressed. For rice, corn, and cotton the LAI and fresh leaf mass had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P < 0.01) so the red edge parameters λr, Dλr, and Sr of their canopy spectra. Additionally, for all crops the chlorophyll-a, chlorophyll-b, total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content of the leaves all had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1) correlations to their λr. For rice,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the leaves in g kg-1 and phytomass for a unit area of land in g m-2 also 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1) correlation to λr, Dλr, and Sr of the canopy spectra. 相似文献
994.
研究航天搭载对硅链霉菌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神舟九号飞船搭载硅链霉菌进行实验,对航天诱变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为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搭载诱变菌株和CK菌株可以利用10种碳源,也可以利用10种氮源;(2)搭载诱变菌株和CK菌株都可以水解淀粉,但都不产生H2S;(3)在4~45℃条件下,搭载诱变菌株与CK菌株均可以生长,并且生长状况差异不显著;但在55℃条件下,2种菌株均不能生长;(4)搭载诱变菌株在pH=6~10条件下生长良好,而CK菌株在pH为7、8、9条件下生长良好。搭载诱变菌株和CK菌株相比较,在碳源利用、氮源利用、水解淀粉、不产生H2S和温度耐受方面均无明显差别,表现出相似性,但在耐pH方面,与CK菌株相比,搭载诱变菌株生长的pH范围更广,有更好的耐受性,显示了搭载诱变菌株具有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995.
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保障粮食安全,基于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归纳了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得出如下结论:(1)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试验观测、统计分析和作物模型模拟等方法,其中田间观测法最直观,统计分析法可操作性强、应用最为普遍,作物模型模拟机理性强,可以定量描述气候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外推效果好;(2)近几十年来,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和辐射变化使我国北方小麦增产0.9%~12.9%,南方小麦减产1.2%~10.2%;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贡献率为-41.4%~0.4%;水稻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和辐射增强有利于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增加,增产贡献率为1.01%~3.29%,而辐射减弱对长江流域等南方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产量(长江流域晚熟稻除外)产生不利影响;(3)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小麦应从延长生殖生长期、增加籽粒数量和提高收获指数等方面培育新品种应对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耐高温和长生殖生长期的玉米品种可以用来应对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变化;水稻则应选育耐高温品种应对气温和辐射等因子的变化所带来的作物生产上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施用猪粪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磷素积累的影响,本研究在水稻施肥量N 180kg/hm~2,N∶P_2O_5∶K_2O=3∶1∶2.5情况下,比较施用化肥(NPK)、70%化肥配施30%猪粪(F7M3)、50%化肥配施50%猪粪(F5M5)、30%化肥配施70%猪粪(F3M7)的稻穗不同部位籽粒含磷量。结果发现,化肥配施猪粪肥能有效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与稻穗含磷量的下降,但猪粪肥配施与NPK处理的水稻籽粒吸磷量无明显差异;与NPK处理相比,猪粪肥配施可以显著降低一次枝梗与穗上部二次枝梗含磷量,并能有效降低不同穗位的籽粒含磷量。故猪粪肥能有效影响稻穗不同部位的磷含量,猪粪肥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97.
氮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玉米叶形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98.
[目的]探索湘中紫色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特征,为湘中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抽样方法调查湘中丘陵区草丛(G)、草灌(GS)、灌木(S)和乔灌(AS)4种典型植被,研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揭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指标间的耦合关系。[结果]研究区草丛和灌木根际土壤中细砂粒(0.25~0.05mm)含量分别显著(p0.05)低于乔灌63.84%和76.97%;粉粒(0.02~0.002mm)含量表现为草和灌木分别显著高于乔灌的38.48%和37.66%。根际土壤0.25~0.05mm微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乔灌高于其他植被,0.02~0.002mm微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灌木高于其他植被。草灌与灌木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低于根际土壤148.05%和121.92%,灌木和草灌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乔灌土壤84.28%和92.08%;草灌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壤83.33%,草灌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乔灌土壤200.83%;不同植被类型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体来看,同一植被根际土壤全磷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效磷表现为乔灌最低;乔灌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p0.05)低于草丛和草灌土壤125.15%和137.71%,除草灌外,其余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全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典范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2~1,1~0.5,0.25~0.05mm土粒含量,2~1,1~0.5mm团聚体3组理化性状间相互关系密切。[结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湘中丘陵地区生态恢复,应注重协调土壤养分、颗粒组成及团聚体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究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 CiteSpace 软件对CNKI和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 — 2023年间与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领域发文量位居全球第1,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者多侧重于牡丹化学成分的基因调控,此外,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牡丹鲜切花的保鲜技术也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00.
新安江、富春江区域水质变化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整理10年的地表水环境监测资料,综合分析了钱塘江下游干流新安江和富春江区域的水质变化规律。应用斯毕曼秩次相关性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两江流域内水质变化的趋势与联系,结果表明.两江流域内水质总体仍处于低风险水平,仅在部分区段和时段内出现个别项目超标。两江流域水质的主要胁迫因子均与社会经济活动有关,但尚未超出流域内环境容量容许范围,总体水质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说明通过合理控制污染排放,完全可能实现两江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