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6篇
  免费   1167篇
  国内免费   1624篇
林业   1414篇
农学   1143篇
基础科学   731篇
  1674篇
综合类   9314篇
农作物   1466篇
水产渔业   810篇
畜牧兽医   2626篇
园艺   1471篇
植物保护   658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785篇
  2021年   820篇
  2020年   820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852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1166篇
  2012年   1613篇
  2011年   1630篇
  2010年   1546篇
  2009年   1413篇
  2008年   1413篇
  2007年   1307篇
  2006年   1062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麦根际溶钾细菌对小麦生长和吸收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考察小麦根际亲和性溶钾细菌对小麦生长和小麦钾肥利用的影响,采用盆栽法栽培小麦,测定小麦干物质积累、叶片含钾量、土壤速效钾含量,考察溶钾细菌对小麦地上部分植株钾素积累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1株溶钾细菌接种处理使小麦地上部分干重超过施100%钾肥的对照CK2的水平,WS25和WS27处理的小麦干物质积累极显著高于CK2,分别比CK2高11.66%和23.34%;在小麦苗期,11株溶钾细菌处理的小麦根干重和小麦植株钾素积累量均高于CK2;在旺长期,11株溶钾细菌处理的植株钾积累量均高于施50%钾肥的CK1,3株菌(WS25、WS27、WS28)处理的小麦植株钾素积累量高于CK2,其中WS27极显著高于CK2;11株溶钾细菌处理的钾肥利用率均高于CK1和CK2,其中WS27使得小麦的钾肥利用率在苗期和旺长期分别比CK2高出17%和40%。溶钾细菌可以促进小麦植株对土壤中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992.
Healthy Cherry Valley ducks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Different doses of tryptophan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to them after being fasted 4 h (8:00 a.m.-12:00 a.m.). One hour later, they were deeply anaesthetized and perfused. The cerebellum was removed to make serial paraffin longitudinal sections. The 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SABC)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serotonin-like neurons in the cerebellum. All film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a computer-assisted image analysis system. Serotonin-like neurons are only localized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 layer. The optical density averages of serotonin-like neurons in 200 and 100 mg kg^-1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0 mg kg^-1 group (P〈0.01).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erotonin-like neurons are distributed in Purkinje cell layer and that excessive tryptophan can affect the content of serotonin in cerebellum.  相似文献   
993.
切花菊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育种方法上,有性杂交育种目前仍是切花菊育种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结合的复合育种途径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还对切花菊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切花菊优良性状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2001年对黑龙江中游施氏鲟155尾进行种群生态学特征研究。捕捞群体结构特征为:全长平均为153.9(105~232)cm,体重平均为17.07(5.95~62.65)kg,年龄平均为16.9(8~29)龄,全长体重相关关系W=6.9614×10-6L2.9281,性比为1:1.8,绝对生殖力平均为433496.7(6200~131835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为11173.3(6893~15694)粒/kg,卵径平均为3.65(3.0~4.5)mm,成熟系数平均为22.49%(12.5%~33.3%);捕捞群体数量为620尾,计12t。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的施氏鲟资源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铺地竹叶中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铺地竹竹叶中除草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并通过生物测定评价了提取物对杂草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为1∶7,提取温度为60℃,提取次数为3次时,提取率最高,达14.50%;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6,提取温度为80℃,提取3次时,所得提取物在0.4 g.L-1浓度时对结球生菜根和匍匐翦股颖根的抑制效果均达到最高水平,抑制率分别为67.83%和36.82%。  相似文献   
996.
蚕豆/小麦间作对结瘤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两年的蚕豆/小麦间作试验发现,混种蚕豆根瘤量显著高于单种,其中2001年处理比对照高36.45%,2002年处理比对照高55.51%。盆栽试验发现适度粒度土壤促进蚕豆结瘤,在5种不同粒度的土壤中,3~5mm粒度的处理其根瘤鲜重最大。利用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蚕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时期土培的50株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的蚕豆,结瘤量最大值分别为根系分泌物被稀释至125倍、625倍、25倍和25倍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绿肥适宜的种植模式,提高绿肥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在绿肥季设置了6个处理:(1)冬闲、(2)紫云英单播、(3)毛叶苕子单播、(4)黑麦草单播、(5)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6)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并在水稻季对5个绿肥处理进行减氮30%,冬闲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减氮30%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增加了鲜草产量,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处理鲜草产量最高(31 582 kg·hm-2),同时其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种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黑麦草有机质含量提升最大,较冬闲处理增幅11.25%,豆科和禾本科绿肥混播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处理;同时利用冬闲田种植利用绿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毛叶苕子、毛叶苕子+黑麦草、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种植不仅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且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在减施氮肥下仍获得稳产,是本试验区域内最优的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发现其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覆盖面偏低,合作紧密性还不强,功能和作用有限;规范性发展不足;内部治理多数不健全,制度创新任重道远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健全构架完整、功能齐全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增强发展潜力;为合作经济组织争取有效的金融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999.
文昌鸡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昌鸡线粒体基因纽(mitochondrial genome,mt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并结合Gen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红色原鸡的序列,探讨了文昌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发现,文昌鸡mtDNAD-loop区全长1231~1232bp,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9757,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74。在30只个体中,共发现20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10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0种单倍型可以分为B、C和E 3个分支。B分支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推测这两个分支可能起源于云南、缅甸附近地区的红色原鸡滇南亚种。E分支与红色原鸡(Gallus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的印度亚种分支。C分支与4个原鸡亚种聚为一类,可能有多个母系起源。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文昌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大黄油菜在套袋自交、剥蕾自交、兄妹交、自由授粉四种授粉方式处理下,对其结角率、角粒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结角率各授粉方式间差异不显著,自由授粉的角粒数显著多于另外三种授粉方式;大黄油菜是自交结实正常的白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