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43篇 |
免费 | 1208篇 |
国内免费 | 31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92篇 |
农学 | 4261篇 |
基础科学 | 2555篇 |
4588篇 | |
综合类 | 7916篇 |
农作物 | 1513篇 |
水产渔业 | 1199篇 |
畜牧兽医 | 3825篇 |
园艺 | 880篇 |
植物保护 | 16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95篇 |
2022年 | 796篇 |
2021年 | 1205篇 |
2020年 | 1003篇 |
2019年 | 989篇 |
2018年 | 720篇 |
2017年 | 1065篇 |
2016年 | 929篇 |
2015年 | 1178篇 |
2014年 | 1274篇 |
2013年 | 1476篇 |
2012年 | 1860篇 |
2011年 | 1748篇 |
2010年 | 1772篇 |
2009年 | 1554篇 |
2008年 | 1504篇 |
2007年 | 1547篇 |
2006年 | 1520篇 |
2005年 | 1358篇 |
2004年 | 677篇 |
2003年 | 572篇 |
2002年 | 491篇 |
2001年 | 492篇 |
2000年 | 559篇 |
1999年 | 666篇 |
1998年 | 617篇 |
1997年 | 499篇 |
1996年 | 494篇 |
1995年 | 460篇 |
1994年 | 357篇 |
1993年 | 341篇 |
1992年 | 299篇 |
1991年 | 205篇 |
1990年 | 200篇 |
1989年 | 188篇 |
1988年 | 162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93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61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47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4篇 |
1972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6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中国木材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规模经济效应与产业成长的关系,分析了木材产业规模化经营对产业变革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木材产业规模化经营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实现中国木材产业的规模化经营进行了战略设计,并提出了战略实施的相关支持性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大兴安岭林区沼泽-森林人工造林效果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研究大兴安岭22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沼泽林的群落结构、蓄积量、植物多样性及其沿沼泽-森林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天然沼泽森林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对沼泽-森林人工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沼泽-森林的分类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天然沼泽林群落建群种沿沼泽-森林过渡带环境梯度发生明显的更替,而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均以落叶松为优势种;天然沼泽林的垂直结构比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完整;2)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蓄积量沿着沼泽到森林方向的环境梯度呈增加趋势(4.3497~6.990 5 m3·hm-2a-1),而天然沼泽林呈减少趋势(6.689 8~1.411 8 m3·hm-2a-1);3)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较相应生境地段天然沼泽林提高9~25种,而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Jsw均匀度指数却较天然沼泽林下降了0.221 4~0.858 2和0.234 3~0.404 2;4)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地下水位和泥炭层厚度较天然沼泽林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5.5~36.1 cm和9.6~25.2 cm);5)在沼泽-森林过渡带内培育落叶松人工林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2.4~1:9.6);6)沼泽森林的分类经营模式为:典型草本沼泽生境应保持原始状态,沼泽-森林过渡带的中下部生境应培育毛赤杨沼泽林,过渡带的中上部生境可以培育人工落叶松沼泽林.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地榆中的有效成分,分别以地榆中黄酮、皂苷和鞣质提取率为指标,考察同时提取这三种成分的影响因素(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粒径)和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以60%乙醇为溶剂,药材粉碎粒径为20~40目,溶剂倍量为60,80℃下浸提1.5h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能够最好的兼顾三种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95.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直接或间接以声音为元素的景观营造比比皆是。作者通过传统诗词、美学理论以及古典园林中的实例,阐述了声景的概念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构成,并从植物、地形和建筑等园林设计要素层面探讨了古典园林声景的营造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声景设计提供值得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西部地区文冠果种群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测定,对我国西部地区8个文冠果天然群体的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文冠果种群的种子横径为1.05~1.51cm,纵径为0.86~1.38cm,种形指数为1.07~1.32,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陕西延安种群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均最大,分别为1108.4g和48.28%,显著高于甘肃和青海种群;8个种群的种仁含油率均在53%以上,且不同种群间差异显著;文冠果种仁油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40.90%~46.12%),其次是油酸(29.21%~31.25%);含有17种氨基酸(22.53%~27.58%),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7.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随经度的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千粒质量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干燥度呈显著负相关;种仁油含量随地理经度的减小而降低,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仁氨基酸含量与地理经度及无霜期相关性显著,随经度和无霜期的增加而增大,即东部地区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华北石质山区2种果农复合模式水分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扬花-灌浆期和成熟期4个生育期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华北石质山区4年生株行距3m×4m的核桃-小麦和石榴-小麦复合系统以及单作小麦的水分利用。研究得出核桃间作小麦(WIW)、石榴间作小麦(MIW)和单作小麦(MW)的δ13C和WUE分别为-27.151‰,-26.788‰,-27.338‰和12.780,13.285,12.622mmolC·mol-1H2O。在整个小麦生育期,δ13C和WUE都以石榴间作小麦的最大。WIW和MIW的WUE在拔节期分别比MW显著提高13.84%和10.86%。产量和总生物量都是MW显著高于WIW和MIW。WIW和MIW的总耗水量为185.92mm和175.27mm,分别比MW(253.81mm)少耗26.75%和30.94%,间作系统可显著降低小麦的耗水量,比单作小麦分别减产26.79%和32.19%。产量和生物量呈正相关且两者都与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WUE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小麦耗水越多形成的生物量和产量越多。核桃-小麦和石榴-小麦间作系统在果树的第4年果实收获与清耕果园差异不明显,间作小麦尽管减产但仍有较好的作物收益并且耗水少,可以继续发展林农复合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