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25篇
  123篇
综合类   676篇
农作物   98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鮸鱼(Miichthy s miiuy)为母本、大黄鱼为父本(Larimichthys crocea)的人工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4±0.4℃、盐度为28和pH为7.99的环境中,杂交鱼卵的胚胎发育过程需21h54min,刚孵出的仔鱼全长2.18mm。3d时,杂交仔鱼开口,口径为0.288±0.067mm。  相似文献   
992.
经热变性,硫酸铵二步分级沉淀,再经Sephadex G-100分子筛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从口虾蛄肝胰脏中分离纯化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试验获得的酶紫外吸收峰在268 nm处,比活力为983.8 U/mg,提纯倍数为378.4。该酶分子量约31.5 ku,是由2个分子量均为15.6 ku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该酶在30~60℃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6.7。Li+、K+、Ca2+、Zn2+对该酶活性的影响总趋势是抑制作用。紫外灯照射使酶活性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柯飞  桂朗  李涛  张奇亚 《水产学报》2021,45(9):1491-1499
从自然感染、濒死的克氏原螯虾中分离出的白斑病毒株(Cambarus clarkii whispovirus,WSSV-Cc或Cc株)是一株基因组较小的新毒株。为寻找白斑病毒进化过程在基因组中留下的印迹,进行了显微和超微观察、基因组架构与系统发育分析及相关基因扩增等研究。选择Cc株74L、86L、87R、88R、92R和95R的6个基因,与8个白斑病毒株的同源基因所编码蛋白序列构建进化树,结果可分为克氏原螯虾病毒(Cc株、CN02株、Pc株)和海水对虾病毒(CN株、CN01株、CN03株、CN04株、TW株和KR株) 2支。再对不同毒株的同源蛋白进行多重序列比对,显示Cc-87R是与海水对虾病毒株同源蛋白差异显著、缺失跨膜区(TMD)及其相邻287 aa序列、但仍有完整PI3K_rbd结构域的病毒膜蛋白。进一步设计和使用87R-F/87R-R和238-F/87R-R两对引物,分别以淡水小龙虾病毒Cc株和海水对虾病毒CN株的基因组为模板进行核酸扩增,结果从Cc株模板中扩增到大小为709 bp,含Cc-87R全部序列的核酸片段;而从CN株的模板中却扩增到大小分别为1 600和4 810 bp,仅含Cc-87R部分序列的核酸片段,为Cc-87R是Cc株基因组中一个序列结构独特的印迹提供了实验证据。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克氏原螯虾白斑病毒病原的检测及其流行趋势预警。  相似文献   
994.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具有神经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能够损伤动物和人的肝脏、肾脏,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被列为世界各国“优先污染物”黑名单。饮食是人体暴露于PAEs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已在多种食品中检测出PAEs残留。而水产品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安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文章从国内外两方面综述了水产品中PAEs污染现状,通过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分析、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等方面论述了通过摄食途径暴露于PAEs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讨罗非鱼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技术(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及其杂交种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皮肤、肌肉和鳃等11种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采用16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带型分析结果显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及其亲本在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存在组织特异性,相同组织不同亲、子代罗非鱼间的甲基化程度亦不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以及"广福1号"各组织平均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32.21%、38.03%和29.77%,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双亲;与亲本相比,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甲基化模式除了大多数保持稳定遗传(A、B、C类型分别为19.67%、29.99%、25.42%)之外,24.92%胞嘧啶位点发生去甲基化和超甲基化,且去甲基化位点(E类型,15.73%)多于超甲基化位点(D类型,9.19%)。研究表明,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基因组DNA的低甲基化特征和甲基化模式的重调可能与耐盐杂种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中国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揭示其传播和流行规律,本实验对分离得到并鉴定的10株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分型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其次,通过斑马鱼评价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分子血清型分析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血清型,即Ⅰa、Ⅰb和Ⅲ型;MLST分型结果表明,Ⅰa型无乳链球菌均为ST7型,Ⅰb无乳链球菌均是ST261型,只有Ⅲ型无乳链球菌是ST739型。进一步分型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毒力基因型和4种前噬菌体基因型。根据4种分型结果可知,10株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虎纹蛙源无乳链球菌具有独立的分子血清型、MLST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基因型,即Ⅲ-ST739-V1-P3;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有3种,即Ⅰa-ST7-V2-P1、Ⅰa-ST7-V2-P2和Ⅰa-ST7-V3-P4;红尾皇冠鱼、鳙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相同:Ⅰa-ST7-V2-P2;卵形鲳鲹、宝石鲈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具有相同的基因型:Ⅰa-ST7-V2-P1;鲮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相同,即Ⅰb-ST261-V3-P4。致病性研究表明,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对斑马鱼均有强致病性。研究表明,两栖类虎纹蛙源无乳链球菌和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明显不同,它们之间遗传变异较大,因此,无乳链球菌在两栖类和鱼类之间相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鱼源无乳链球菌有3种基因型,且这3种基因型均在罗非鱼中流行,这表明无乳链球菌在鱼类中相互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在罗非鱼与其他鱼类之间。  相似文献   
997.
海水小瓜虫病是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数十种海水鱼类较难控制的主要疾病,它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graphy irritans)感染引发,严重威胁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2"(槟榔、川楝子、绵马贯众、大青叶、穿心莲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经过200目过筛后收集粉末)投喂大黄鱼,研究大黄鱼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变化和不同用药方式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口服"HD-2"可以促进鱼体LZM、T-SOD、AKP、ACP活性升高,以添加2%中草药组在提高4种酶活性方面作用显著,投喂后第14~21天酶活性最高。"HD-2"对体外刺激隐核虫幼虫的杀灭实验证实:4 h内在50 mg/L浓度下对幼虫没有杀伤作用,80 mg/L、100 mg/L、200 mg/L浓度分别可以杀死20%、54%、89%的幼虫,400 mg/L浓度下幼虫被全部杀死,幼虫4 h半致死浓度为109 mg/L。在室内为期15 d的大黄鱼小瓜虫病治疗实验中,A组按20 g/kg添加"HD-2"药物口服,同时按10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为50%;B组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同时按5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50.67%;C组,在无药浴情况下,仅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存活率为42.67%;A、B、C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2.67%(P0.05)。此外,A、B、C 3组中,大黄鱼胸鳍上白点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3个组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实验结束时几乎观察不到虫体;而对照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明显上升。实验过程中A、B、C 3组大黄鱼释放到体外的包囊数量明显下降,第12天时其包囊数量分别下降100%、91.1%、77.7%,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口服和药浴同时用药具有最佳效果,仅口服中草药亦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从实用性和成本考虑,建议仅进行口服处理,即能保障大黄鱼较高成活率,中草药添加量为2%,投喂时间为6~14 d。该结果为防控鱼类小瓜虫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在养殖生产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为分析2007—2015年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分子特征和流行情况,分离并收集了248株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毒力基因和前噬菌体等分型方法对248株无乳链球菌进行了分子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29株无乳链球菌(92.3%)的分子血清型是Ⅰa型,其余19株均是Ⅰb型(7.7%)。MLST分析结果表明,所有Ⅰa型无乳链球菌都是ST7型,所有Ⅰb型无乳链球菌都是ST261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29株Ⅰa-ST7型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型相同,即V1型;19株Ⅰb-ST261型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型相同,即V2型。前噬菌体检测结果表明,Ⅰa-ST7型无乳链球菌可分为两种前噬菌体基因型,分别是P1型(36株)和P2型(193株);Ⅰb-ST261型无乳链球菌的10个前噬菌体基因都是阴性,即P3型。根据以上4种分子分型方法可将248株无乳链球菌分为3种基因型,即Ⅰa-ST7-V1-P1型、Ⅰa-ST7-V1-P2型和Ⅰb-ST261-V2-P3型。2010—2011年主要流行菌株由Ⅰa-ST7-V1-P1型转变为Ⅰa-ST7-V1-P2型,其中Ⅰa-ST7-V1-P1型是2011年之前的主要流行菌株,Ⅰa-ST7-V1-P2型在2011年及之后成为主要流行菌株。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同时,根据我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特点,推测我国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是通过苗种或水体等介质进行传播的,属于输入性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99.
菘蓝试管苗玻璃化过程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组培玻璃苗发生的关系,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正常试管苗和玻璃苗为研究材料,对其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苗和玻璃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始终呈上升趋势.同一培养时期,玻璃苗中CAT、SOD活性均低于正常苗,而MDA水平远远高于正常苗.表明组培过程中有氧自由基的胁迫,而玻璃苗细胞内保护酶的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了更严重的脂质过氧化.此外,与正常苗相比,玻璃苗中POD同工酶电泳谱带出现增加、缺失等异常现象,表明玻璃苗中酶的表达失常,遗传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自交系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50、200、250 Gy 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研究其对成苗率、成株率、畸变率和苗高的影响,探讨不同自交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6个自交系中R08对辐射最敏感;其次为K305、K169、698-3和郑58;对辐射最不敏感的是48-2.以苗高降低30%作为指标,R08、K169、K305和698-3的适宜剂量为160~175 Gy;郑58和48-2分别为180~190 Gy及200~210 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