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118篇
  147篇
综合类   421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桃溪蜜柚果实品质好,经济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存在差异,研究通过探究不同大小桃溪蜜柚果实的品质特性和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桃溪蜜柚的高品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树势基本一致的5年生枳砧桃溪蜜柚为材料,果实成熟后采收,根据桃溪蜜柚单果质量,分为<600 g,600~700 g,700~900 g,900~1100 g,>1100 g 5个等级,通过测定桃溪蜜柚果实的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和风味品质,对不同等级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等权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加权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大小的桃溪蜜柚果实品质存在差异,随着单果质量增大,果实的横径、纵径、种子数和可食率增大,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则下降.果实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囊瓣数、出汁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在不同大小果实中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桃溪蜜柚果实大小与果实的横径、纵径、种子数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1、0.981、0.978和0.976,与果实的可溶性固性物呈显著负相关水平(P<0.05),相关性系数为0.945.3种综合评价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权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可作为不同果实大小桃溪蜜柚品质综合评价方法.果实单果质量700~900 g的综合品质最佳,其次是单果质量>1100 g,然后是单果质量900~1100 g,单果质量600~700 g、单果质量<600 g.[结论]果实大小对桃溪蜜柚果实的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和风味品质均有影响,其中大果的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和可食率优于中小果,而中小果的风味品质优于大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果的综合品质最佳,其次是大果和小果.该研究结果可为桃溪蜜柚果实分级标准修订和花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桃溪蜜柚果品商品率和果品品质,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为提高华北落叶松抚育剩余物的利用率,探索不同处理方式对抚育剩余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加快抚育剩余物分解速率,恢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力,使其保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  方法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剩余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粉碎、尿素、EM菌和木醋液4种处理方法,进行4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剩余物进行25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方式随时间变化对华北落叶松抚育剩余物分解的影响。  结果  分解率最高的9号处理(0.3 ~ 0.5 cm的颗粒直径,9 kg/m3的尿素溶液,稀释倍数为1 000的EM菌,稀释倍数为0的木醋液)是分解率最低的22号处理(大于1.0 cm的颗粒直径,3 kg/m3的尿素溶液,稀释倍数为0的EM菌,稀释倍数为1 000的木醋液)的2.04倍。4个因素对剩余物分解最有利的水平分别是:0.3 ~ 0.5 cm的颗粒直径,3 ~ 9 kg/m3的尿素溶液,稀释倍数为500的EM菌,稀释倍数为600 ~ 800倍的木醋液。从最优9号处理组合中可以看出,各个因素的水平不一定都在最有利的水平之内,推测其中可能存在综合效应的影响,但还需进行试验证明。  结论  通过研究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处理抚育剩余物,得出颗粒直径对剩余物分解率的影响最大,而4个因素共同作用对分解率的影响普遍大于单一的尿素溶液、EM菌和木醋液的处理。为加速人工林抚育剩余物分解,以保持林分较高的生产力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为进一步完备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障碍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从幼苗更新特征方面,揭示或反映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2020年,对不同强度间伐作业(于2010年6月完成)的27年、31年和47年共3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下幼苗群体展开调查研究。  结果  (1)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在经过35%极重度间伐、30%重度间伐、20%中度间伐和15%轻度间伐作业以及自然稀疏后的9 ~ 10年里,林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更新苗层次均为幼苗,无落叶松幼树存在。幼苗以1年生幼苗为主,多年生幼苗的年龄多为2年。在幼苗更新频率的表现上,更新能力与林龄间呈反比,以27年华北落叶松林的表现最好,47年人工林的最差。(2) 幼苗苗龄分布中,1年生幼苗占比高,更高苗龄的幼苗占比极少,1年生和2年生幼苗的损失较大,在向多年生幼苗的过渡过程中存在更新断层。(3) 幼苗地径和苗高在不同时期以及林分间的差异均较小(P > 0.05)。经过一个生长季,幼苗地径明显减小(P < 0.05),苗高则存在不显著增长(P > 0.05)。(4) 连续2年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等级的观测结果均为更新不良。林龄和林分密度对更新密度的影响较大(P < 0.05),2年内均以31年落叶松林整体更新密度最大(P < 0.05),更新密度则与林分密度间整体呈现正相关(P < 0.05)。相较于2019年,绝大部分样地内更新密度在2020年的表现均存在一定程度地下降(P > 0.05)。(5) 连续2年生长季内幼苗密度的动态变化在3个人工林中相对一致,7月底为萌发高峰期,幼苗损失主要发生在冬季。(6) 生长季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在不同人工林间的差异较小(P > 0.05)。2019年27年落叶松林中生长季成活率要显著优于2020年的(P < 0.05);越冬成活率则在各人工林中均显著低于生长季成活率(P < 0.05)。  结论  塞罕坝地区3个龄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经过4种强度间伐后的9 ~ 10年里,各人工林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通过影响林下幼苗的更新频率和更新密度影响到天然更新;而对于林下幼苗的年龄分布、生长状况、更新动态以及成活率等更新特征的影响则较小。即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幼苗数量来影响林下更新状态。相对而言,对结实能力更强的幼、中龄林,可通过间伐促进母树生长,提高林分整体的种子产量。并可能通过加大间伐强度和缩短轮伐期等方式,增加间伐对于林分的整体种苗品质、林下更新的环境因子和塞罕坝地区幼苗生长季期限等方面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4.
5种植物根系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根系固土力学机理,于2019年5月初,分别对5种植物0~6 mm直根的相同根径施加70%平均极限抗拉力,进行原位瞬时轴向拉伸受损试验.3个月后,根据其愈伤后存活率、活力值、直根极限应变、弹性模量的变化,与平行对照(未受损)进行比较,分析5种植物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的共同规律及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愈伤3个月后,试验根存活率、活力值较平行对照均有明显下降,降低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沙棘、柠条、杨柴、沙打旺、紫花苜蓿.5种植物在代表根径级为0~1.5 mm时,其在愈伤后直根极限应变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14.89±0.98)、沙棘(13.35±0.95)、杨柴(12.68±0.82)、沙打旺(12.66±0.76)、柠条(8.68±0.43);平行对照的直根极限应变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27.76±2.16)、沙棘(16.95±1.36)、杨柴(16.39±1.17)、沙打旺(16.13±1.18)、紫花苜蓿(12.59±0.69).愈伤自修复后直根弹性模量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沙打旺(4.12±0.35)、杨柴(3.61±0.12)、紫花苜蓿(2.79±0.14)、柠条(2.21±0.21)、沙棘(1.64±0.13);平行对照的直根弹性模量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3.89±0.23)、沙棘(2.74±0.19)、杨柴(2.47±0.18)、沙打旺(2.22±0.07)、紫花苜蓿(0.86±0.073).5种植物根系在受拉受损后经愈伤自修复后发现,草本植物根系恢复抗拉能力比灌木、半灌木强.  相似文献   
55.
用地高辛标记的PCR-ELISA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含有小鼠重金属螯合蛋白(mMT)基因启动子及人生长激素(hGH)基因的鱼样品,以Qiagene核酸纯化技术对鱼组织DNA进行纯化。常规PCR检测显示,mMT启动基因和hGH基因的PCR产物分别为240bp和130bp,与设计相符。PCR产物的核酸测序结果证实其扩增产物具特异性。地高辛-PCR(Dig-PCR)标记反应显示,2个基因均产生1条Dig标记的特异产物带。Dig-PCR-ELISA检测敏感性试验显示,对mMT启动子和hGH基因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3,与常规PCR结合琼脂糖胶电泳检测方法相比,检测敏感性可提高至100-1000倍。试验证明,针对mMT和hGH基因所建立的Dig-PCR-ELISA技术特异可靠。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和樱桃谷鸭多巴胺受体D1 (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130-587 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樱桃谷鸭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樱桃谷鸭和兴义鸭DRD1基因编码区130-587 bp区域内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和AB,2个等位基因:A和B;AA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6和0.5643,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8539和0.720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184和0.3217,分别处于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樱桃谷鸭群体中该座位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兴义鸭群体则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序列比对发现2个SNPs位点,其中c.189 T>C为同义突变,c.507 T>A为错义突变,导致丝氨酸(S)变成精氨酸(R)。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B基因型樱桃谷鸭个体的8周龄重和12周龄体斜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10周龄重、12周龄重和12周龄胸深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揭示该多态座位可能是影响鸭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提高光敏剂的光稳定性,延长光敏剂在环境中的半衰期。[方法]该研究以典型光敏剂α-三联噻吩为模板,利用生物等排原理,以苯环代替噻吩环,合成了光敏剂2,5-二苯基噻吩和2,5-二乙炔苯基噻吩,并研究了所合成的光敏剂的对斜纹夜蛾细胞的光活化毒力、单线态氧及光稳定性。[结果]光敏剂2,5-二苯基噻吩对斜纹夜蛾细胞的24和48 h的抑制中浓度IC50值分别为0.22和0.16μg/ml,2,5-二乙炔苯基噻吩斜纹夜蛾细胞的24和48 h的抑制中浓度 IC50值分别为0.06和0.04μg/ml;在紫外光照下,光敏剂2,5-二苯基噻吩和2,5-二乙炔苯基噻吩产生的1O2能力分别为1.0475和1.5294μg/mmol;2,5-二苯基噻吩和2,5-二乙炔苯基噻吩在甲醇中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Ct=5.2271e-0.061t和 Ct=5.0842e-0.0973t,其半衰期分别为111.79和7.12 h。[结论]所合成的光敏剂2,5-二苯基噻吩具有良好的光活化激发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对斜纹夜蛾SL细胞具有良好的光活化毒杀作用,克服了光活化杀虫剂见光易分解等不足,因此2,5-二苯基噻吩具有开发成光活化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8.
将电磁微波共轭杀青工艺应用于乌龙茶杀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电磁杀青滚筒温度、转速以及微波磁控管开启个数、微波杀青带速等因素对乌龙茶杀青叶理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微波共轭杀青较佳工艺参数为:高温滚筒杀青温度310℃,滚筒转速为10 r·min-1,低温滚筒温度150℃,配套微波杀青,微波电磁管开启6个,输送带带速为0.14 m·s-1,且共轭杀青最佳含水率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5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laboratory study investigating larval settlement and metamorphosis of Pinctada maxima in response to both natural and artificial inducers. Natural biofilms induced larval settlement and the inductive effect appears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bacteria in the biofilm.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in nature, bacteria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ttlement of P. maxima larvae.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gents were also tes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s were generally similar to those found with other marine invertebrates, particularly mollus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me pharmacological agents are potent artificial inducers of larval settlement for P. maxima.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larval settlement of this species, which i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hatchery industry of this pearl oyster.  相似文献   
60.
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浅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是打击制假贩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人才公平竞争的需要,应抓住电子注册工作的关键环节,建立思想、配置和信息保障措施,不断适应新形势需要,提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