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6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571篇
林业   517篇
农学   690篇
基础科学   268篇
  627篇
综合类   1978篇
农作物   359篇
水产渔业   202篇
畜牧兽医   750篇
园艺   278篇
植物保护   2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植物对磷饥饿的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土壤中有效性最低的一种营养元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但是我国耕地中有59%的土壤缺磷。农作物的产量常受到缺磷的影响而受损。土壤缺磷并不是土壤中总磷量低,而是土壤中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含量低。植物在磷饥饿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以尽最大可能满足自身对磷的需求。植物对缺磷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过程。大约有100多个基因参与了植物对缺磷的反应。其中主要的有磷转运蛋白基因、核糖核酸酶基因、磷酸酶基因等。植物在吸收外界的磷的过程中磷转运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植物磷转运蛋白基因按照序列相似性可以划分为H+/Pi共转运家族(Pht1家族)和Na+/Pi共转运家族(Pht2家族)。按照吸收动力学的标准可以分为高亲和力磷转运蛋白和低亲和力磷转运蛋白两种。磷饥饿时植物对磷吸收能力的增强的原因之一是增加了磷转运蛋白分子的合成数目。目前尽管人们对植物吸收磷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植物对磷的具体调控机制、磷的跨液泡膜运输等重要方面仍然没有明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In this paper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onstructing open ecosystem in moder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 history of the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characters of modern settlement environment.The ecological crisis,change of the modern life and the citizens' needs and the ecological system character show,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o construct open eco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abitation and the city room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open ecosystem.Then,i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modern settlement,the ecological viewpoint and method should be applied.  相似文献   
93.
94.
Based on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and Lagrange interpolation an optimal design model of plane cascades of 3D blade in an arbitrary surface of revolution is established. Using wavelet theory to solve the model, and lots of numerical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velet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95.
微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自制清选系统试验台,选择影响清选性能指标的5个主要参数,分离筒上锥角、筒体高度、导向片数量、吸杂风机转速和扬谷器转速作为设计变量,通过正交试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和优化设计,得出了各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微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引黄灌溉经济效益显著,但是灌区管理单位的财务收益却入不敷出。根据经济效益分析与水费收交情况,作者认为应加强水费回收,多方面集资以及深化水费改革等,以利于灌溉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7.
高速柴油机曲轴扭/弯/纵三维振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开发的轴系扭 /弯 /纵三维振动测试装置 ,对典型的直列 6缸车用柴油机进行了轴系扭 /弯 /纵三维振动的测试研究。通过对轴系振动的测试结果进行幅频特性分析以及相干函数分析 ,从试验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轴系扭 /弯 /纵三维振动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同时 ,研究了轴系的三维振动与机体裙部振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基于势场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慢和人工势场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栅格地图为环境模型,在蚁群算法搜索过程中加入针对具体问题的人工势场局部搜索寻优算法,将人工势场法中力因素转换为局部扩散信息素,使蚁群倾向于具有高适应值的子空间搜索,减少了蚁群算法在盲目搜索路径过程中产生的局部交叉路径及蚂蚁"迷失"数量,提高了蚁群对障碍物的预避障能力。对不同参数组合下2种算法及其它改进算法仿真结果做了比较,验证了基于势场蚁群算法的全局路径规划能够加快寻优过程且具有较强的搜索能力,收敛速度提高近1倍。  相似文献   
99.
邛海盆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昌市邛海盆地为研究区域,随机均匀布点采集386个耕作层土壤样点,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邛海盆地表层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方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区域内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1.85±0.51)g/kg和(138.5±47.7)mg/kg,属较丰富水平,变异系数分别为27.52%和32.24%,属中等差异强度;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均以随机变异为主,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在西北-东南方向上空间变异相对剧烈;研究区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位于西昌市的东南郊区,并以此高值中心向南、向东和向北3个方向逐步递减,低值区主要出现在邛海北面近湖岸地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城镇、河流、邛海湖对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空间变异具有显著影响,而道路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SA)修正的改进型粒子群算法(SA-PSO)的转阀参数优化方法。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转向系统模型、高速"路感"模型和转阀能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给出了低速转向轻便性、高速转向"路感"和能耗的量化指标;提出了以轻便性、"路感"和能耗量化指标的平方和根最小值为目标函数,以各参数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构建了基于模拟退火修正的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SA-PSO)的自适应度函数,运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获得了转阀参数的全局最优解;SA-PSO与PSO的优化结果对比表明,SA-PSO的全局收敛性强、收敛速度快;通过优化参数与另外两组参数双纽线、高速中间位置小转角转向、转阀能耗仿真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化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分别进行了转阀参数优化前、后的双纽线、高速中间位置小转角转向、转阀能耗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阀使转向轻便性、高速转向"路感"和节能性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