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9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415篇
林业   358篇
农学   492篇
基础科学   239篇
  645篇
综合类   971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447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18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洛川、半干旱区延安和半干旱偏旱区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逐年生物量模拟值在9~17年生达到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4.29,3.62和2.73t.hm-2),之后随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1~22年生期间油松林地平均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林地0~10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波动性降低,洛川14~20年生、延安9~20年生和榆林6~19年生期间是油松林地土壤强烈干燥化阶段,年均土壤干燥化速度分别为176,111和69mm,此后油松林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0~150mm范围内的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分别从15,10,6年生开始土壤干层厚度超过3m,在19年生时均已超过10m,20年生以后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区域差异显著,林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年限约30年。  相似文献   
72.
本文简述了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从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施工阶段的项目成本控制两方面总结了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3.
74.
为了评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水平和载文质量,选取《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005年刊发的933篇论文为统计样本,对其载文量、引文及作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a间共发文933篇,其中,基金论文为787篇,基金率为84.35%;5a发文的引文总量是8356条,篇均引文8.96条;引文语种外文占总引文量的24.25%;引文类型是期刊学术论文,占72.01%。由此提出学报应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离心泵压水室内的流动特性,利用PIV技术在内同步和外同步模式下分别测量了其内部的定常和非定常流场,详细分析了压水室内部流动现象和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压水室内速度沿轴向分布均匀,随圆周角增大而减小;在叶轮和压水室的交界处,存在清晰的速度分界线;受蜗舌的分流作用,部分流体回流入叶轮流道,扩散管入口处速度显著降低;压水室内部周期性非定常流动规律明显,第VIII断面上,速度的大小和波动幅度沿径向均呈减小趋势,周向速度的波动与叶轮流道内部高速流区的位置有关,而径向速度的波动主要受叶片干扰和哥氏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压水室设计以及离心泵内部流动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6.
High N fertilizer and flooding irrigation applied to rice in anthropogenic‐alluvial soil often result in N leaching and low use efficiency of applied fertilizer N from the rice field in Ningxia irrigation reg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ound N management practices need to be established to improve N use efficiency while sustaining high grain yield levels and minimize fertilizer N loss to the environ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Nursery Box Total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NBTF) on N leaching at different rice growing stages, N use efficiency and rice yield in 2010 and 2011. The four fertilizer N treatments were 300 kg N ha−1 (CU,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urea at 300 kg N ha−1), 120 kg N ha−1 (NBTF120, NBTF treatment of controlled‐release N fertilizer at 120 kg N ha−1), 80 kgN ha−1 (NBTF80, NBTF treatment of controlled‐release N fertilizer at 80 kg N ha−1) and no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reatment (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BTF120 treatment increased N use efficiency, maintained crop yields and substantially reduced N losses to the environment. Under the CU treatment, the rice yield was 9634 and 7098 kg ha−1, the N use efficiency was 31·6% and 34·8% and the leaching losses of TN were 44·51 and 39·89 kg ha−1; NH4+‐N was 5·26 and 5·49 kg ha−1, and NO3‐N was 27·94 and 26·22 kg ha−1 during the rice whole growing period in 2010 and 201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U, NBTF120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 use efficiency and decreased the N losses from the paddy field. Under NBTF120, the N use efficiency was 56·3% and 51·4%, which was 24·7% and 16·6% higher than that of CU, and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could be reduced by 60% without lowering the rice yield while decreasing the leaching losses of TN by 16·27 and 14·36 kg ha−1, NH4+‐N by 0·90 and 1·84 kg ha−1, NO3‐N by 110·6 and 10·14 kg ha−1 in 2010 and 2011,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 treatment resulted in relatively high N leaching losses, and that alternative practice of NBTF which synchroniz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ith crop demand substantially reduced these losses. We therefore suggest the NBTF120 be a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lternative which leads to high food production but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7.
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艳芳  何俊瑜  张艳超  刘冬  王艳玲  陈会 《土壤》2016,48(4):668-674
为明确贵州省开阳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优质茶叶生产提供参考,对贵州省开阳县茶园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158个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p H偏酸,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但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缺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仅有16.46%、14.56%、20.89%和12.66%的土壤样品达到优质高产茶园标准。开阳茶园土壤IFI值平均为0.59,属于中等以上土壤肥力茶园所占的比例为61.40%,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属于良好,但土壤偏酸,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对偏低,应重点改酸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78.
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季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1(传统翻耕)、T2(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T3(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T4(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T6(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期0~40cm土层的含水量,为麦播提供较好的水分基础,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土壤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不足以对冬小麦发育进程产生影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能够有效降低耕层0~20cm和0~40cm的土壤容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处理的前3a,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从第4年开始较对照增产,2011—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2.02%、2.83%、10.93%、5.88%、1.97%。以上结果表明,通过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简耕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降水资源、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开展一场科技革命。这场革命的关键就是:使农业科技工程化、产业化,实施组装农业。其内涵是:通过硬化、固化将科学技术物化到某些产品中,农民只要依靠多项高新或常规技术产品进行简单地组装生产,就能达到高产、高效、低成本。农业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吸引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科技成果选优汰劣,促进科技成果的普及;获得更多的资金,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激活广大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80.
几种氧化铁的离子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邵宗臣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84,21(2):153-162
氧化铁是土壤中常见的氧化物,其中较为普遍的是针铁矿和赤铁矿,在某些土壤中也含有纤铁矿和无定形氧化铁.它们通常以极小的颗粒单独存在,或以胶膜状包裹在其它矿物颗粒的外面,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对许多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某些重金属离子和某些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动向和行为也深受土壤中氧化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