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4篇
  免费   1699篇
  国内免费   1296篇
林业   1580篇
农学   1417篇
基础科学   924篇
  2086篇
综合类   7709篇
农作物   1236篇
水产渔业   799篇
畜牧兽医   2708篇
园艺   1266篇
植物保护   864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766篇
  2021年   846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570篇
  2017年   805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857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1147篇
  2012年   1466篇
  2011年   1524篇
  2010年   1391篇
  2009年   1244篇
  2008年   1173篇
  2007年   1056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为探究铁元素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吸收积累规律,从而为马铃薯的品质改善提供合理依据,以马铃薯品种‘延薯4号’、‘东农311’、‘克新13号’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到收获的全生育期内,进行块茎中铁元素吸收积累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期的推进,不同的品种块茎中铁元素浓度表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第1次取样时,并在整个取样期间表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但不同品种升高降低的时期不同;至最后一次取样,块茎铁含量为‘东农311’>‘克新13号’>‘延薯4号’>‘克新18号’,范围为41.8~51.2 mg/kg。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整体呈升高的趋势;4个品种块茎的铁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42.
研究热水处理对草莓采后病害的抑制作用及对贮藏品质的影响。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38℃、15 min,44℃、10 min,48℃、5 min对新鲜草莓进行热处理,处理后的草莓置于常温下((20±1)℃),每隔12 h观察草莓的腐烂情况,并对草莓品质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热水处理能够有效地起到抑制草莓采后病害的作用,热水处理对草莓的失重率、硬度、可滴定酸度等水果品质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热水处理后草莓的细胞膜透性与对照相比没有升高。  相似文献   
243.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加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广西粉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粉葛产区,种植面积达10201 ha,其中梧州、桂林和贵港为广西粉葛产业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粉葛种植总面积的70.6%。广西从事粉葛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众多,且发展了粉葛+花生、粉葛+沙姜、粉葛+苦瓜和粉葛+毛节瓜等间作或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线下及电商销售葛根鲜薯、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酒、葛根蛋黄酥和葛根粒等葛根产品,经济效益良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广西粉葛产业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选育种工作滞后,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优良的高葛根素粉葛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葛根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粉葛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粉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44.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用ADM模型、ADAA模型、AD模型[1],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F2代各28个组合的黄萎病抗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不存在母体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因而采用AD模型分析,加性效应占52.43,显性效应为9.01,均达极显著水平;广义遗传率为83.04%,狭义遗传率为70.87%。  相似文献   
245.
为研究木质生物炭对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的影响,以玉米秸秆、牛粪作为发酵底物,以灌木生物炭、杨木生物炭、混合木屑生物炭作为添加剂,通过控制生物炭的种类、粒径以及灰分含量等关键因素,进行了批式厌氧发酵强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厌氧发酵系统有重要影响,且粒径越小,产气能力越强.其中,杨木生物炭对厌氧发酵系统影响最大,不仅提升...  相似文献   
246.
董莹  顾杰  周亚伟  颜东旭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141-144,154
为了研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以河北省满城区某矿山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地形测绘、三维激光扫描、物探勘查等方式,以查清研究区内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占压及损毁等.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可以新增平台及边坡绿化面积约49792.76m2,新增坡面绿化面积97287.73m2,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47.
电渗析技术在大豆低聚糖溶液脱盐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甜浆中提取的大豆低聚糖粗提液中含有很多的盐类,影响糖液的纯度。该试验通过离子交换膜辅助的电渗析法对大豆低聚糖模拟溶液进行脱盐处理,确定了较好的试验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电渗析法对大豆低聚糖模拟液进行脱盐是可行的,且脱盐效果较好,脱盐率达到96.07%;该试验条件下较佳的工作电压为20 V,流量为60 L/h,样品稀释倍数为15倍。通过以上条件处理后,大豆低聚糖的保留率达到83.82%。  相似文献   
248.
陕西省化肥施用时空分异及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陕西省化肥施用现状,科学评价化肥施用环境风险,为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陕西省1987-2016年30年化肥施用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该省化肥施用时空分异特点,并采用相关分析模型对其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1987-2013年陕西省化肥施用量、施用强度整体呈现递增趋势,而2013年之后全省化肥施用量、施用强度稳中有降。1987-2016年氮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磷肥和钾肥比例稳步提高,氮磷钾施用比例由1987年的1∶0.20∶0.06逐步调整为2016年的1∶0.41∶0.46。2016年陕西省化肥施用强度达799.48 kg/hm2,属于高度过量水平;陕西省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异明显,其中关中化肥施用强度最高,陕南次之,陕北最低。2016年陕西省总肥施用风险指数为0.76,化肥施用风险总体属于重度风险等级,其中关中风险最大,陕南次之,陕北最小。【结论】陕西省化肥施用强度高,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大,且不同区域空间分异明显。在确保作物产量的基础上,为有效实施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管控,陕北可基本维持现有施肥强度,但在施肥结构上应注意减氮增磷补钾;关中应以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为抓手,在减肥的基础上注意稳氮提磷减钾;陕南应在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基础上继续优化施肥结构,注意减氮增磷补钾。  相似文献   
249.
利用灌木林地封山育林具有投资省、化工少、效益高、成林快的特点,形成的是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250.
【目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不同毒株间存在明显差异,DEV疫苗株的UL2基因在195bp后连续缺失528bp,导致第65位氨基酸后连续缺失176aa[1]。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插入DEV UL2基因中,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以研究UL2基因对DEV生物特性的影响和探讨DEV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行性。【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DEV细胞适应株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病毒UL2基因上下游序列并克隆入pMD-18T载体;以UL2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插入靶点及同源重组臂,将CMV启动子控制的含有GFP-gpt基因表达盒克隆入DEV UL2基因中,构建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载体pT-UL2-GFP-gpt;用脂质体将其与DEV细胞适应株共转染CEF细胞,待80%细胞出现病变后,冻融3次,接种到新鲜CEF细胞单层的6孔培养板中,用含5%血清、1%双抗、1%琼脂的M199培养液覆盖,在荧光显微镜下挑取单个有绿色荧光的蚀斑,再接到新的细胞上,重复蚀斑筛选、纯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利用PCR、基因测序技术鉴定重组病毒;重组病毒接种CEF(moi=0.01),每12h取出1瓶接毒细胞,分别收集上清和细胞,测量其病毒含量,绘制一步生长曲线;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代20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用PCR检测GFP的传代稳定性;重组病毒免疫4周龄SPF鸭后14d,肌肉注射接种DEV强毒(CVCC AV1221),观察免疫保护情况。【结果】经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转移质粒载体pT-UL2-GFP-gpt,将其与DEV共转染CEF细胞后8h,即可见转染细胞中有带有绿色荧光的梭形细胞,经过8轮蚀斑筛选,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rDEV-△UL2-GFP-gpt;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GFP标记基因成功地插入到DEV基因组中,替换了DEV UL2基因的196-723位核苷酸;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在细胞和上清中的病毒含量分别在36h和72h达到峰值,为106.2TCID50/0.1mL、105.5TCID50/0.1mL,与亲本毒无明显差异;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代,1-5代可以稳定表达GFP基因,第6代起,开始出现少量没有荧光的细胞病变,15-20代中绝大部分细胞病变无绿色荧光,GFP在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变;重组病毒以103.0TCID50/只免疫麻鸭,免疫后14d能完全抵抗DEV强毒株的攻击,与亲本毒免疫原性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DEV,首次证实UL2基因缺失不影响其在细胞中的复制,也不影响其免疫原性,为DEV UL2基因功能、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