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8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林业   535篇
农学   581篇
基础科学   467篇
  852篇
综合类   1919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1093篇
园艺   301篇
植物保护   29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8篇
  1968年   5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蕨类植物的综合利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蕨类植物资源,从蕨类植物的食用、药用、园林绿化和观赏,生产上的指示作用、绿肥、饲料用途及工业用途等多方面作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82.
锥台形液压锥阀过流面积CFD可视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液压插装阀的主阀都采用平底断面,但在计算流量时却采用按完整锥面锥阀导出的过流面积计算公式,从而造成非常大的计算误差、不能准确指导设计的问题,采用CFD流场可视化仿真对锥台形锥阀的出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阀内流场参数分布特征,判断锥阀过流断面位置,提出了转折开口度的概念。得出锥台形锥阀的阀芯在大行程范围移动时过流断面面积变化存在关键的转折点,不同行程范围不同内外流流动状况过流断面位置不同,相对应的面积计算公式也不同。采用新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锥台形锥阀的过流面积和通过阀的流量。同时,对比内外流流动状况的阀内流场特征,结合确立的过流断面,指出对于锥台形锥阀流动应考虑孔口节流损失和进出阀口局部损失的混合作用,内外流流动时进出阀口局部损失的不同是内外流流量特性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83.
根系是作物固定植株并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其表型特征直接影响作物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优化根系表型被认为是实现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根系的隐匿性、复杂性和可塑性极大地制约着根系表型鉴定效率,导致根系优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地上部器官。随着光谱成像、机器学习和三维重建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根系表型鉴定方法逐渐由传统取样观测向原位、无损、自动化检测转变,评价依据由二维形态指标向立体构型参数拓展,促进了根系表型鉴定效率大幅提升,根系表型数据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海量数据也带来了信息冗余及利用率低等问题,对根系表型研究提出了规范化和共享化的时代新要求。本文概述了现行主要根系表型鉴定方法的原理和技术要点,从精准度、通量和成本等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系统比较,并从使用许可、运行平台和分析方式等方面对常用根系表型量化软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即开发高效的田间根系表型鉴定方法,建立根系可塑性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加强根系解剖结构的鉴定和利用,强化分子检测技术在根系表型鉴定中的应用,推进根系表型鉴定技术规范化和数据信息共享化,以期为合理选用和改进作物根系表型鉴定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促进作物根系改良。  相似文献   
84.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根据感受器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将触角感受器分5种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机械感觉毛Ⅰ、机械感觉毛Ⅱ。这5种类型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不同部位,毛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分布于鞭节,而机械感觉毛Ⅰ、机械感觉毛Ⅱ主要分布在柄节和梗节。对雌雄虫触角各种感受器数量比较发现,雄成虫毛形感器数量极显著(P<0.01)多于雌虫的,而雌虫锥形感器Ⅰ的数量极显著(P<0.01)多于雄虫的。  相似文献   
85.
室内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广西不同小菜蛾种群对印楝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小,LC50值在0.07 ̄0.23mg/L之间,与敏感性最低的石埠种群相比,相对毒力指数为1 ̄3.29;对阿维菌素对的的敏感性差异较大,LC50值在2.08 ̄17.02mg/L之间,与敏感性最低的仁乡种群相比,相对毒力指数为1 ̄8.18。  相似文献   
86.
光合细菌是在自然界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特殊厌氧微生物,其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使得其在环境修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近年来光合细菌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有机磷农药降解及养殖水体的净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光合细菌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重要生防菌。为了探讨盾壳霉胞外蛋白酶在寄生核盘菌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明胶平板法对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菌核产生的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进一步采用福林酚法定量测定蛋白酶活性,研究盾壳霉产生胞外蛋白酶的培养条件及影响蛋白酶活性的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被盾壳霉寄生的核盘菌菌核中检测到蛋白酶活性,表明蛋白酶可能参与盾壳霉重寄生作用。发现核盘菌菌核浸出液培养基适合盾壳霉产生胞外蛋白酶,摇培(20℃、200r/min)5d时蛋白酶活性最高,达到0.22U/mL。盾壳霉胞外蛋白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7.0。当温度不高于40℃时,蛋白酶酶活较稳定。5mmol/L的金属离子Mg2+、Zn2+、Ca2+、Cu2+、Mn2+、Li+和K+等对蛋白酶酶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Fe2+(5mmol/L)显著(P<0.05)提高了蛋白酶活性。盾壳霉蛋白酶对苯甲基磺酰氟(PMSF)敏感,说明盾壳霉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可能主要是丝氨酸蛋白酶。这些结果为盾壳霉胞外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频振式杀虫灯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西双版纳稻米品质,减少农药残留,科学合理的虫害防治方法是重要的解决手段之一。频振式杀虫灯是当前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理诱杀害虫的工具,具有广谱、高效、无污染的特点。试验设立灯控不施药区、灯控施药区、非灯控施药区和非灯控不施药区,安排随机区组试验,调查虫害发生动态,适时开展化学农药防治和跟踪测产。试验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单灯每晚诱虫量在6.7~224 g之间,灯控不施药区、灯控施药区和非灯控施药区与非灯控不施药区相比,对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和螟虫的防效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初步掌握了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控害效果,表现在水稻虫害发生量减少、防治成本降低、水稻增产增收等方面的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9.
张猛  林辉  龙湘仁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4):257-264
高精度湿地制图对湿地生态保护与精细管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传统湿地分类方法的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全卷积神经(Fully Convolutional Neural,FCN)网络与集成学习的湿地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全卷积神经网络(SegNet、UNet及RefineNet)对GF-6影像的语义特征进行提取与融合,然后利用Stacking集成算法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判别和分类。结果表明,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与Stacking算法能有效提取湿地信息,总体分类精度为88.16%,Kappa系数为0.85。与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与单一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SVM)与k-近邻(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湿地分类方法在总体分类精度上分别提高了4.87,5.31和5.08个百分点;与采用单一全卷积神经网络(RefineNet、SegNet、UNet)与Stacking算法下的湿地分类结果,该文提出的湿地分类方法在总体分类精度上分别提高了2.78,4.48与4.91个百分点;该方法一方面能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遥感影像深层的语义特征,另一方面通过集成学习根据各分类器的表征性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并重组,从而提高分类精度及其泛化能力。该方法能为湿地信息提取及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本课题组研究了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在蝗虫种群中的流行规律,和蝗虫的行为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蝗虫微孢子虫的人工大量增殖技术等;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开展蝗虫微孢子虫田间应用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制出了适合我国不同草原蝗虫蝗区(干旱草原、半干旱草原、高原典型草原)和不同农区飞蝗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稀树草原蝗区)中的蝗灾持续治理对策和技术系,示范应用近130万hm^2,挽回经济损失3亿元,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我国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