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2篇 |
免费 | 228篇 |
国内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4篇 |
农学 | 135篇 |
基础科学 | 146篇 |
275篇 | |
综合类 | 1780篇 |
农作物 | 250篇 |
水产渔业 | 178篇 |
畜牧兽医 | 438篇 |
园艺 | 253篇 |
植物保护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269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79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猪肉储藏时间的电子鼻区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子鼻对不同储藏时间(0~6 d)的猪肉样品进行区分,并确定电子鼻区分不同储藏时间肉品的较佳实验参数.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表明:对于固定容器的猪肉样品,不同的样品质量对电子鼻响应信号的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样品在烧杯内的密封时间.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区分度指标检验,得出猪肉在500 mL烧杯内的最佳参数为样品质量10 g、密封时间5 min.采用以上参数,对储藏0~6 d的猪肉样品进行辨别,结果发现不管是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PCA)还是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 minant analysis,LDA),电子鼻都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储藏天数的猪肉样品. 相似文献
62.
通过昆诺藜接种鉴定和ELISA检测,从梨和苹果上分离获得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23个分离物.采用TC-RT-PCR对这些分离物进行扩增,均获得特异的扩增片段,PCR产物经5%PAGE电泳,出现大小约500、530和600bp的3种迁移率不同的泳动带型.根据PCR产物电泳迁移率的差异,选取3个来源于梨的分离物P-L4、P-6-1-17和P-3-2-67的PCR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经BLAST搜索,3个分离物的扩增片段与苹果分离物P-209的CP基因3′端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2%、90.4%和88.4%.3个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也有较大差异,P-L4/P-6-1-17为95.5%、P-L4/P-3-2-67为90.4%、P-6-1-17/P-3-2-67为88.6%. 相似文献
63.
饲喂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饲喂经高温高压处理的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选择15头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组,放牧);低饲喂量组(L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100 g/yak·d)和高饲喂量组(H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200 g/yak·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0 g/yak·d油菜籽对牦牛的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没有影响,饲喂200 g/yak·d油菜籽能显著提高乳产量以及各乳成分的产量(P<0.05);(2)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9-C18:1)是放牧牦牛乳脂中含量较高的3种脂肪酸,饲喂油菜籽显著提高乳脂中硬脂酸(C18:0)的含量(P<0.05);(3)N、L和H组中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含量分别是1.23%,1.15%和1.18%,饲喂油菜籽对各组CLA的含量和脱饱和酶指数无显著影响,牦牛乳中c-9,t-11-CLA的含量较高,平均为总CLA含量的98.60%. 相似文献
64.
怀山药种质资源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65.
采用灯下诱蛾和田间幼虫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种群数量特征和消长动态,并建立其发生趋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08-2013年灯下诱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中旬至下旬(4月14日至29日),其中2010-2012年相对较迟,峰期持续时间、蛾量受当年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呈相应的变化,2008年和2011年为最高峰期虫量,2013年明显低于历年同期;田间幼虫发生量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年度间均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峰期主要出现在6月下旬,少数年份推迟至7月上旬,第4代灯下成虫与田间幼虫量均下降较快。在此基础上,以枇杷黄毛虫的田间系统监测资料及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等气象因素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回归影响的24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建立了第1代至第3代枇杷黄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其中影响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为种群基数和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经检验,各代次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均达到99分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相符,能准确地预测出其发生量和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66.
[目的]阐明西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广西及中国西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广西及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和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quot;地图汇&quot;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以基于省域的广西及中国西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国西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是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和广西等9个省区,华中和华东产区为中国西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南、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产区近年来在瓜果类生中优先发展西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以研究结果为依据,确定西瓜为广西近期发展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优化广西西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提升西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健康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67.
68.
洪拓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4)
69.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在猪孤雌囊胚玻璃化冷冻后恢复培养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第5天的猪孤雌激活囊胚为材料,将新鲜和冷冻囊胚分别在含10%FBS(V/V)的胚胎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8 h,即分为新鲜组(Fresh)、新鲜+FBS组(Fresh+FBS)、冷冻组(Vitrified)、冷冻+FBS组(Vitrified+FBS)。观察各组囊胚的扩张和孵化能力,检测胚胎的细胞膜损伤、凋亡细胞数目、总细胞数目、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活性以及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Fresh和Vitrified组相比,Fresh+FBS和Vitrified+FBS组的完全扩张率、孵化率和囊胚细胞总数均显著提高(P<0.05),细胞膜损伤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Fresh组相比,Vitrified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Fresh+FBS和Vitrified+FBS组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Vitrified+FBS组的线粒体活性显著高于Vitrified组(P&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