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96篇
  199篇
综合类   1171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393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31.
根据ae基因序列设计21对引物,对4个常规玉米自交系和4个具有aeae纯合基因型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进行特异性PCR鉴定。结果表明,引物8可将具有AeAe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与具有aeae基因型高直链淀粉玉米区分开来,为将普通玉米自交系快速改良成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2.
岩土工程计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包括高等数学、数值分析、计算机程序、弾塑性力学和岩土力学与工程等等学科知识.本文着重对该计算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弾塑性理论加以阐述,并讨论岩土计算中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部分课题.  相似文献   
33.
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对围栏7年和不同放牧强度的草地进行了物种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围栏7年的高寒草地鲜草产量为425.8 g·m-2,显著高于夏季中牧159.3 g·m-2和夏季重牧91.0 g·m-2,但与冬季轻牧、夏季轻牧差异不显著。围栏条件下的物种数为26.3种·16 m-2,显著低于其他放牧条件下的物种数,但显著高于夏季重牧条件下的物种数23.0种·16 m-2;轻度或重度放牧都会使物种数减少,夏季中牧下的物种数最高(33.5种·16 m-2)。在0~10 cm的表层土壤中,围栏7年的草地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在0~10 cm土壤中呈下降趋势,在30~40 cm土壤中则表现为升高趋势。围栏7年的土壤容重低于其他放牧强度下的土壤容重,但差异不显著;夏季重牧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围栏7年和其他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壤碱解氮增加,围栏7年草地最低。围栏封育可有效改善和恢复草地植被,但不能长时间禁牧不进行放牧利用。合理的放牧能够维护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营养的均衡。  相似文献   
34.
 从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转录组中获得一条与罗汉果甜苷Ⅴ生物合成相关的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的unigene片段,以罗汉果授粉后70 d的果实RNA为模板,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UDPG全长基因,将克隆得到的SgUDPG1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上,构建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以及Western-blotting和质谱鉴定蛋白产物。结果表明,获得了1条SgUDPG1,全长为1 95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65 bp,编码1条454 aa的肽链,理论分子量为51.2 kD,等电点为5.39,具有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糖基转移酶特有的保守结构域PSPG-box motif。SgUDPG1在授粉后50 d和70 d的果实中表达逐渐升高,是对照授粉后3 d的5.16倍和13.12倍,与果实中甜苷Ⅴ含量呈相同趋势。此基因的ORF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且可以纯化出比理论分子量大5.3 kD的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blotting和质谱鉴定,确定该蛋白属于罗汉果葡萄糖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35.
对普×爆(丹232×N04)组合F7、BC1S5和BC2S5后代选系的膨爆特性、穗粒和植株性状表现及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类选系间所有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普×爆组合的F1代与爆裂亲本回交可以较快恢复膨爆特性,同时显著改良穗粒性状;不同选系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在后代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各类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构建及其产业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视频会议系统、显微图像采集等多学科技术,并集成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数据库、疾病病原数据库和水产药物数据库,构建了我国北方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系统包括中心站、地区分站、会诊终端站、流动式终端站、技术专家组以及基层技术人员。利用该系统可实现中心站、分站与养殖企业间的水产疾病异地实时诊断,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同时,这套系统还可用于水产养殖技术工艺、疾病发生及防治等信息的远程教育、学术交流、远程传输、数据共享和在线检索等功能。  相似文献   
37.
小体鲟血清卵黄蛋白原和 Ca2+浓度与卵巢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方法、分光光度计法和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年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血清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Vg)、血清钙离子(Galcium Ca2+)含量与卵巢发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Vg浓度、Ca2+浓度与卵巢的发育时期相关;在卵黄沉积期内,血清中Vg浓度与Ca2+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2=0.926 4);卵黄生成前期和沉积初期,血清中Vg浓度和Ca2+含量较低;卵黄沉积期内,卵母细胞由沉积初期的0.56 mm 增大到卵黄沉积末期的2.0l mm,血清Vg质量浓度由110.65 μg/mL 上升到242.22 μg/mL,血清Ca2+浓度由2.34 mol/L增大到2.72 mol/L.对同年龄的雌、雄小体鲟血清Vg浓度和Ca2+浓度测定表明,根据血清中Vg和Ca2+含量差别,可以区分出沉积期小体鲟的性别.  相似文献   
38.
采用大田试验,在正阳县酸性砂姜黑土和清丰县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研究了磷肥与不同增效剂(腐殖酸、 复合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5%常规施磷与腐殖酸、氨基酸和草 酸配施对花生产量的作用效果受土壤类型影响,砂姜黑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82%、4.66%和-1.68%,砂 质潮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40%、3.18%和12.08%,砂姜黑土区和砂质潮土区分别以85%常规施磷+腐植 酸和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对花生生长和增产的促进效果最好。施磷增效剂也提高了花生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 率,其原因在于磷增效剂促进了土壤难溶性磷组分转化为活性较高磷组分,与85%常规施磷相比,砂姜黑土区85% 常规施磷+腐植酸和砂质潮土区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的花生磷积累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6.31%和22.89%,磷肥 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7.74%和4.99%,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54 g/kg和5.39 g/kg。因此,酸性砂姜黑土区磷肥减 量15%配施腐殖酸,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磷肥减量15%配施草酸,可提高磷肥利用率,确保花生不减产,实现磷肥减 量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39.
以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周围分离得到的卵丘细胞作为猪体细胞核移植的供核细胞,研究了卵母细胞不同去核方法(盲吸法、活性荧光染色去核法、盲吸法和活性荧光染色法联合去核法)的去核率差异,并比较了卵丘细胞透明带下注核和胞质内注核两种重建胚构建方法的胚胎裂解率、4 8细胞发育率和桑椹胚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以荧光染料染色法的去核率(87.18%)最高,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盲吸法去核所用时间最少(1.2 min/个),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透明带下注核比卵母细胞质内直接注核的卵裂率(40.11%/29.75%)和4 8细胞率(11.86%/6.81%)高,差异显著(P<0.05);桑椹胚率(1.75%/1.79%)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0.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ric acid on the maturation 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murine bone-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 in vitro.METHODS: BMDCs were cultured with GM-CSF, IL-4, LPS and uric acid. Cell phenotype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MT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uric acid on the function of BMDCs in stim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T cells. IL-12 released by BMDCs was also detected. RESULTS: BMDCs were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Uric acid at concentrations of 200 mg/L and 400 mg/L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molecules (CD11c, CD83, CD86, IA/IE) on BMDCs surface and the IL-12 level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s (P<0.05),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T cells at the T: DC rate 5∶1, 10∶1, 20∶1 (P<0.05). However, uric acid at concentration of 70 mg/L had no effect on above molecule expression (P>0.05), no effect on T cell proliferation with BMDCs (P>0.05)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Uric acid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matu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the IL-12 production in BMDCs and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BMDCs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 cell in a specical dose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