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368篇 |
免费 | 2045篇 |
国内免费 | 35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04篇 |
农学 | 1924篇 |
基础科学 | 1900篇 |
3748篇 | |
综合类 | 17339篇 |
农作物 | 2480篇 |
水产渔业 | 1901篇 |
畜牧兽医 | 6083篇 |
园艺 | 2796篇 |
植物保护 | 14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7篇 |
2023年 | 773篇 |
2022年 | 1779篇 |
2021年 | 1690篇 |
2020年 | 1597篇 |
2019年 | 1566篇 |
2018年 | 1125篇 |
2017年 | 1787篇 |
2016年 | 1196篇 |
2015年 | 1753篇 |
2014年 | 1962篇 |
2013年 | 2274篇 |
2012年 | 3173篇 |
2011年 | 3235篇 |
2010年 | 2985篇 |
2009年 | 2674篇 |
2008年 | 2692篇 |
2007年 | 2403篇 |
2006年 | 1949篇 |
2005年 | 1559篇 |
2004年 | 1001篇 |
2003年 | 566篇 |
2002年 | 560篇 |
2001年 | 516篇 |
2000年 | 513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8篇 |
1956年 | 19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常温饮用型酸乳的配方进行优化。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研究全脂乳粉与乳清粉的蛋白比例、琼脂、淀粉、果胶、果糖和稀奶油添加量6 个因素对酸乳黏度及持水力的影响,筛选出影响酸乳黏度和持水力的显著因素,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全脂乳粉与乳清粉的蛋白比例、琼脂、淀粉及果胶添加量是影响常温饮用型酸乳黏度和持水力的显著因素(P<0.05);经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黏度、持水力和4因素的模型,对此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佳配方为全脂乳粉与乳清粉的蛋白比例5∶1、琼脂 相似文献
142.
本研究目的是研究fimC基因的功能。基于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Ⅰ型菌毛fimC基因的已知序列,通过PCR扩增了缺失169 bp的fimC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自杀载体pCVD442中,通过接合性转导将重组自杀性质粒pCVD442∷△fimC从大肠杆菌SM10λpir转到O2(Nal^R)中。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fimC基因缺失突变菌株O2(△fimC)。结合PCR扩增、测序结果及透射电镜观察,证明正确构建了fimC基因缺失突变株O2(△fimC)。体外生长及生化反应试验中,O2(△fimC)与亲本株存在一定差异。药敏试验中,两者无明显区别。鸡气管黏膜黏附试验及雏鸡的致病性试验表明:突变株在鸡气管黏膜上的黏附能力是亲本株的1/50,对雏鸡的致病性亦明显下降。鸡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fimC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为深入探讨fimC基因在鸡大肠杆菌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Ⅰ型菌毛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fimC基因缺失突变株其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3.
三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弱毒株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江苏省鸡场分离获得3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采用RT—PCR法扩增VP2基因,将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并与IBDV代表株VP2基因的高变区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3个分离株与超强毒株、强毒株、突变株及弱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9.5%~98.9%之间,与弱毒株Cu-1和疫苗株PBG-98同源性最高,为98.9%;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代表性毒株的同源性在98.2%~99.5%之间。其中,七肽区的第三个丝氨酸残基突变为精氨酸或苏氨酸,279和284位氨基酸残基突变为天冬氨酸和苏氨酸,222、294和299位氨基酸残基分别突变为脯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上述试验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临床弱毒株。 相似文献
144.
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对黄河源区广泛分布的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在禁牧封育和自由放牧利用状态下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的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禁牧封育草甸和放牧草甸从8月-翌年4月地上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其自然损失率分别为46.2%和49.6%。封育草甸的生产力1-4月、4-5月的自然损失率分别为5.1%和5.9%;草甸进入放牧利用后,放牧草甸牧草相对于封育草甸牧草的实际利用量约占4月草地地上现存量的48.4%,约占8月草地地上生物量的24.4%。放牧草甸牧草营养成分从8月到翌年1月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增加。该草甸在夏季属“氮碳”(NC)营养型,在冬季属“碳”(C)营养型。 相似文献
145.
本研究对国内市场上几个主要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只进行血清HI抗体水平测定和攻毒,比较不同公司所产疫苗效力的效力差异,并评估A、C型二价灭活疫苗两次免疫鸡群对国内B型分离株:DL-1株和最近从免疫失败鸡场分离到的SD-1株的交叉保护作用,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A、D、E公司的疫苗免疫两次后,A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100%和95%,滴度分别为33.9、55.1和59.9,攻毒保护率都是100%.C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5%、38.5%和77.5%,滴度分别为11.4、2.7和27,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70%和80%.而B和C公司的疫苗免疫两次后A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4%、77.1%,抗体滴度分别为5.4和21.8,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和66.7%;C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1%和51.4%,抗体滴度分别为6.1和6.8,攻毒保护率分别为38.3%和50%.在五个疫苗产品中,以A、D、E的保护效力较好,B、C产品效力较差.另外,A、C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不能对B型菌的攻击提供保护,其A、C型HI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与对B型菌攻毒保护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6.
147.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RNA聚合酶亚基II(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RPB2)多基因方法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黄芩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春季发病时表现为地上部分枯死不发芽,靠近地表的根表面呈暗绿色水渍状,随后地下根木质部变软呈黄褐色腐烂,病健交界明显;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01... 相似文献
148.
A herd of 15 Chinese elephants attract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during their 2021 northward trek, motivating the government to propose establishment of an Asian elephant national park. However, planning is hampered by a lack of genetic information on the remaining populations in China. We collected DNA from 497 dung samples from all 5 populations encompassing the entire range of elephants in China and used mitochondrial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o investigate their genetic and demographic structure. We identified 237 unique genotypes (153 females, 84 males), representing 81% of the known population. However, the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was small (28, range 25–32). Historic demographic contraction appeared to account for low haplotype diversity (Hd = 0.235), but moderate nucleotide and nuclear diversity (π = 0.6%, He = 0.55) was attributable to post-bottleneck recovery involving recent population expansion plus historical gene exchange with elephants in Myanmar, Lao PDR, and Vietnam. The 5 populations fell into 3 clusters, with Nangunhe elephants differing consistently from the other 4 populations (FST = 0.23); elephants from Mengyang, Simao, and Jiangcheng belonged to a single population (henceforth, MSJ), and differed from the Shangyong population (FST = 0.11). Interpopulation genetic variation reflected isolation by distance and female-biased dispersal. Chinese elephants should be managed as 2 distinct units: Nangunhe and another combining Shangyong and MSJ; their long-term viability will require restoring gene flow between Shangyong and MSJ, and between elephants i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Our resul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orm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an iconic megafaunal species.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