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73篇 |
免费 | 4743篇 |
国内免费 | 30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32篇 |
农学 | 2257篇 |
基础科学 | 2256篇 |
4482篇 | |
综合类 | 18687篇 |
农作物 | 2719篇 |
水产渔业 | 2172篇 |
畜牧兽医 | 7136篇 |
园艺 | 3002篇 |
植物保护 | 17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933篇 |
2023年 | 993篇 |
2022年 | 2002篇 |
2021年 | 1922篇 |
2020年 | 1850篇 |
2019年 | 1734篇 |
2018年 | 1286篇 |
2017年 | 2004篇 |
2016年 | 1341篇 |
2015年 | 1951篇 |
2014年 | 2174篇 |
2013年 | 2548篇 |
2012年 | 3478篇 |
2011年 | 3522篇 |
2010年 | 3245篇 |
2009年 | 2897篇 |
2008年 | 2893篇 |
2007年 | 2572篇 |
2006年 | 2081篇 |
2005年 | 1683篇 |
2004年 | 1085篇 |
2003年 | 643篇 |
2002年 | 609篇 |
2001年 | 557篇 |
2000年 | 554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8篇 |
1956年 | 2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酸性矿石废水短期污染对水稻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受酸性矿石废水(ARD)污染1年的水稻田为研究对象,根据“ARD–土壤–水稻”体系中Cu、Cd、Pb和Zn等重金属含量,评价污染风险,分析ARD初期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特性;并分析土壤酸化潜力、理化性质和土壤脱氢酶含量,研究其与土壤重金属间的关系,探讨土壤污染特征,为酸性矿石废水(ARD)短期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RD的p H在2~3,其Cu和Cd分别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8.53倍和13倍。受ARD污染1年后,土壤中已有不同程度的Cu的富集,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污1土壤中Cu(64.0 mg/kg)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0.0 mg/kg),但污染土壤上水稻中的重金属大部分富集在根中,稻米中的重金属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ARD污染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酸化和功能衰减,污1样地酸化和功能衰减最严重,其土壤p H和净产酸量(ANG)分别为3.5和H2SO4 12.4 kg/t,土壤脱氢酶活性已降为TBF 0.002 mg/(kg干土?24h)。此外,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土壤酸化及土壤其他理化性质有一定关系,如土壤中总Cu和有效态Cu均和土壤中p H、NAGPH、Fe和SO42–极显著相关(P0.01),而土壤中Cu和Cd均和有效硅和电导率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2.
在连续4年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试验基础上,设置不同冬小麦品种研究氮肥类型(无机肥氮、 有机肥氮以及有机肥氮与无机肥氮配施)和用量(N 0、45、90、120、180 和 240 kg/hm2)对冬小麦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穗型品种石麦15和大穗型品种潍麦8的子粒产量和各项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其中石麦15 的产量、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比潍麦 8 高12.62%、5.09%、5.85%、25.35%,而粗蛋白、 湿面筋和吸水率则比潍麦8 显著低11.03%、15.51%、 5.49%。子粒产量、 粗蛋白、 湿面筋和沉降值及形成时间与植株吸氮量极显著正相关,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与植株吸氮量的相关性较差。单施无机氮180 kg/hm2(0/180 处理)和240 kg/hm2(0/240 处理)及有机无机氮配施 240 kg/hm2(120/120 处理)植株吸氮量最高且三者差异不显著,而单施有机氮240 kg/hm2(240/0 处理)植株吸氮量显著低于0/180、0/240 和120/120 处理。施氮量小于240 kg/hm2 时等氮量比较,单施无机氮吸氮量大于有机无机配施,单施有机氮最小;且施氮量越低,不同施氮类型间吸氮量差异越小。两品种均在单施无机氮180 和 240 kg/hm2 时产量最高且各项品质指标最优,有机无机氮配施120/120 处理对比等量无机氮单施 0/240 处理产量不降低且品质指标不下降,单施有机氮240/0 处理产量和子粒品质都较 0/240 和120/120处理差;施氮量低于240 kg/hm2 时,单施无机氮处理的产量和各项品质指标优于有机无机配施,有机无机配施又优于单施有机氮,这与有机肥供氮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3.
树木枯落叶在河流水体中的分解及氮、磷释放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东风渠为试验点,选择法国梧桐枯落叶为对象,利用分解袋法,在为期39d的分解试验中,研究了落叶分解及氮、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解过程中,样品质量变化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试验期间质量损失约11.6%,理论完全分解时间约8.21a。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落叶中的氮、磷含量变化波动较大。试验初期(0-9d),氮含量快速降低;然后又表现为逐渐升高,在分解后期(29-39d)又呈现下降趋势。落叶中磷含量在分解初期呈下降趋势,随后又逐渐升高,到分解中期,磷含量又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至分解末期,再次出现下降。落叶中氮素的累积指数NAI和磷素累积指数PAI整体上表现出以释放为主。随分解时间,大体上呈现释放-积累-再释放的规律。 相似文献
34.
35.
采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作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鱼肠道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est,IFAT)、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技术。IFAT结果显示阳性信号覆盖整个菌体,明亮,清晰,荧光信号呈长弧形且两端钝圆,与鱼肠道弧菌形状一致。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共10条蛋白带发生免疫反应,其中6条蛋白带结果较清晰,显示出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阴性对照组无条带。IFAT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说明所建立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出鱼肠道弧菌。 相似文献
36.
选取仔猪(7.06±0.18)kg、生长猪(44.54±9.04)kg和肥育猪(78.93±7.37)kg军牧一号去势公猪各15头,用于3个生长阶段的动物试验,每一阶段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以Glycinin或β-Conglycinin的提纯产物作为日粮唯一大豆蛋白来源,每组5个重复。仔猪在28日龄断奶,试验分组之前,猪均不接触任何豆科日粮。7 d试验期过后,收集消化道各段食糜,测定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Glycinin或β-Conglycinin降低仔猪或生长猪的生产性能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在消化道各段的表观消化率(P<0.001),最终导致回肠养分表观消化率的绝对值与对照组相比减少3%~6%。2个生长阶段猪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只在胃中受抗原蛋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Glycinin,P=0.005;β-Conglycinin,P=0.001),仔猪的下降程度大于生长猪。 相似文献
37.
以苜蓿品种甘农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苜蓿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摸索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所选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UM+0.1mg/L NAA+0.5mg/L KT为诱导体细胞胚的最佳培养基。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条件为:下胚轴预培养3d,农杆菌菌液侵染15min,然后在培养基上铺一层灭菌滤纸共培养3d后清洗,选择压为卡那霉素(Km)75mg/L,抑菌浓度为头孢霉素(Cef)300mg/L。本研究为制备防治小反刍兽疫转基因植物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供铁水平对不同苹果基因型生长及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金海棠 (MalusxiaojinensisChengetJiang)和山定子 (MalusbaccataL .Borkh)为试材 ,研究供铁水平对其生长及根系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幼苗生长量、新叶叶绿素含量、营养液pH日变化、根系活力、根系ATP酶活性诸方面 ,存在基因型差异。同一供铁水平 ,小金海棠有明显的铁胁迫反应 ,而山定子铁胁迫反应较弱。低铁胁迫处理 ,小金海棠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ATP酶活性皆明显高于山定子。根系活力及根系ATP酶活性可用作铁高效基因型植物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以Ogura晚抽薹不结球白菜薹ms等为材料,通过观察和比较熊蜂对不同白菜品种访花次数和访花滞留时间的差异,选择出能吸引熊蜂访花且访花滞留时间长的Ogura薹ms植株。对选择出植株的蜜腺大小和开花结实特性进行了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选出的薹ms株蜜腺发达,开花结实正常,为选育优良晚抽薹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烟台市拉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 1 998~ 2 0 0 0年对拉美斑潜蝇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寄主植物有伞形花科等 1 6科 68种 ,温度是制约其发生的主要因子 ,不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 ,但可在冬暖大棚内越冬和继续发生为害 ,成为露地发生主要虫源 ,通过自然传播扩散 ;②控制为害的关键技术是 ,选用以生物农药为主的农药品种 ,对冬暖大棚及伞形花科、豆科及葫芦科等受害重的菜田进行集中治理 ,做到早防治和连续防治的综合措施 ;③ 3年共累计防治面积 50 0 0 0hm2 ,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