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35篇
  免费   2032篇
  国内免费   3528篇
林业   2300篇
农学   1912篇
基础科学   1896篇
  3726篇
综合类   17285篇
农作物   2472篇
水产渔业   1896篇
畜牧兽医   6065篇
园艺   2781篇
植物保护   1462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773篇
  2022年   1771篇
  2021年   1685篇
  2020年   1594篇
  2019年   1559篇
  2018年   1122篇
  2017年   1785篇
  2016年   1193篇
  2015年   1750篇
  2014年   1954篇
  2013年   2266篇
  2012年   3163篇
  2011年   3223篇
  2010年   2979篇
  2009年   2664篇
  2008年   2675篇
  2007年   2387篇
  2006年   1938篇
  2005年   1550篇
  2004年   998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513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酸枣仁提取物是镇静安神的传统中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成分是其中的皂苷和黄酮类。该提取物逐步受到中兽医的关注,在畜牧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作者主要综述酸枣仁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其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影响,为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2.
兔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兔的培育和商品兔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既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科学养兔、实现养兔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推广兔的人工授精技术,是加快兔种改良步伐,充分发挥优良种兔配种作用,促进养兔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归纳出我国在兔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同时也对推广兔人工授精技术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3.
大豆秸秆菌糠喂牛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大豆秸秆菌糠替代50%,70%和100%粗饲料(干玉米秸)饲喂鲁西牛。结果表明,大豆秸秆菌糠替代粗饲料的比例以50%为宜,日增重比 对照组高131g,提高29.91%,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4.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混播草地牧草为材料,按照90%苜蓿+10%鸭茅、70%苜蓿+30%鸭茅、50%苜蓿+50%鸭茅的比例进行青贮,通过分析对比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感官青贮效果等,以期优化最佳混合青贮的豆∶禾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和鸭茅混合青贮后,气味、质地、色泽感官评定均为优良,且pH呈下降趋势,青贮效果优于苜蓿和鸭茅的单独青贮。混合青贮降低了苜蓿青贮中氨态氮含量的36.4%,鸭茅青贮中乙酸、丙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提高了苜蓿青贮中乳酸的含量,有效抑制了丁酸的产生,苜蓿+鸭茅饲草混贮比例为7∶3和5∶5处理结果未检测出丁酸。3个混合青贮组合的粗蛋白含量高出鸭茅单贮31.9%,酸性洗涤纤维低于鸭茅青贮12.6%。在青贮发酵过程中,苜蓿+鸭茅以7∶3比例混合青贮,有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55.
DGAT基因包括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前者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基因家族,后者属于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基因家族,分别编码微粒体酶DGAT1和DGAT2,这两种酶控制着甘油三酯的合成,均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其膜拓扑结构具有与其他蛋白质和细胞器相互作用的能力,影响脂肪代谢及脂类在组织中的沉积,参与调节动物机体的能量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心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代谢;同时DGAT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牛乳中脂肪的含量及泌乳量。因此,了解DGA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述了DGAT基因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基础应用,如参与哺乳动物生产调控的脂肪沉积、乳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6.
青海省草地鼠害现状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在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和居民生活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当前鼠害防治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鼠害防治策略和举措。  相似文献   
157.
纳米氧化铜对小白鼠铜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40只20 g左右的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1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在基础日粮中以硫酸铜的形式添加铜10mg/kg;3组在基础日粮中以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10mg/kg;4组在基础日粮中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10mg/kg.采用全收粪法,研究纳米氧化铜对小白鼠铜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铜组、氧化铜组、纳米氧化铜组小白鼠铜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4.74%、48.30%、71.88%,纳米氧化铜组铜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5),极显著高于氧化铜组(P<0.01).试验表明,与添加硫酸铜和氧化铜相比,日粮中添加纳米氧化铜能提高小白鼠铜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58.
孙彦  张芸芸 《草业科学》2011,28(11):1909-1914
通过生化培养箱模拟北京地区的高温高湿环境,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粗茎早熟禾(P.trivialis)这5种冷季型草坪草在热胁迫过程中的外观质量指标每株绿叶数、生长高度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昼夜35 ℃/30 ℃的高温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草坪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在高温环境中变化趋势不一致,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匍匐剪股颖和粗茎早熟禾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草坪草的SOD、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POD和CAT活性下降的幅度增大。在高温胁迫过程中,5种草坪草每株绿叶数和植株生长高度降低。 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种草坪草大致聚为3个耐热级别:1级(相对耐热)高羊茅;2级(中等耐热)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匐剪股颖;3级(相对敏感)粗茎早熟禾。  相似文献   
159.
探讨人参皂苷Rb1(GSRb1)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内游离钙离子瞬时变化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ATP引起的RMMECs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及Rb1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确定了能够引起RMMECs细胞内游离钙离子释放的ATP的最低量为0.5μg·mL-1,瞬时升高差异显著的剂量是0.7μg·mL-1,能够影响RMMECs细胞内钙离子变化的GSRb1的最低量为8μg·mL-1。RMMECs经8μg·mL-1 GSRb1孵育后,能够刺激细胞内游离钙离子释放的ATP的最低量升高为1.5μg·mL-1。本研究说明,提高微血管自律运动振幅的中药成分GSRb1能够通过对RMMECs胞内钙离子的影响,提高RMMECs对ATP的耐受能力(ATP的刺激量由0.5μg·mL-1升高到1.5μg·mL-1)。  相似文献   
160.
本试验对由患慢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1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SCVs)进行形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保守基因片段(nuc、nucA、16S rDNA) 多重PCR扩增鉴定、药敏试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补偿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该菌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特异性基因nuc和nuc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 25923的抑菌圈大小明显不同;菌落形态主要表现为菌落细小、生长缓慢、溶血能力下降;凝固酶活性下降;耐盐能力降低;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补偿试验鉴定该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胸腺嘧啶依赖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胸腺嘧啶依赖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引起的奶牛慢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