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2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1830篇
林业   1245篇
农学   1004篇
基础科学   816篇
  1783篇
综合类   8950篇
农作物   1305篇
水产渔业   916篇
畜牧兽医   2990篇
园艺   1537篇
植物保护   820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898篇
  2021年   884篇
  2020年   812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903篇
  2016年   611篇
  2015年   996篇
  2014年   1019篇
  2013年   1166篇
  2012年   1613篇
  2011年   1723篇
  2010年   1611篇
  2009年   1326篇
  2008年   1355篇
  2007年   1228篇
  2006年   936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对青春期和休产期皖西白鹅下丘脑和垂体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与表达进行研究。【方法】采集青春期和休产期皖西白鹅的下丘脑和垂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并结合DAB显色技术,对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反应阳性分布进行定位,并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阳性区域的累积光密度值。【结果】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青春期和休产期皖西白鹅下丘脑的弓状核、室旁核、内侧核、视上核、乳头体内侧核等处及腺垂体中;休产期皖西白鹅下丘脑和垂体中的血管活性肠肽的累积光密度值显著高于青春期。【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可能对皖西白鹅的休产状态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22.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进行小型猪全身麻醉麻醉效果,选取14头巴马猪以2.80 mL· kg-1·h-1进行静脉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对生理反射、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和循环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可以使小型猪维持良好外科麻醉状态,麻醉过程中小型猪一般生理指标、循环系统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呼吸系统指标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但均在安全范围内,小型猪麻醉过程无异常表现.乳化异氟醚能满足临床手术麻醉需要,可以作为小型猪全身麻醉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3.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在杉木幼龄林、马尾松中龄林、桉树过熟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在杉木过熟林、马尾松和桉树幼龄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磷(Pmic)在杉木成熟林、马尾松幼龄林、桉树近熟林最大,杉木Cmic、Nmic、Pmic随着林龄的递增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马尾松和桉树微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Nmic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具有显著的(P<0.05)分形关系,其余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数量均不存在分形关系。  相似文献   
924.
【目的】从玉米季节性耗水调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揭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含水量、玉米地上干物质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计算土壤温度梯度等,探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季节性耗水和产量的调节机制。【结果】全膜双垄沟播(PMF)和全沙覆盖平作(SM)对玉米生长期的水分环境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裸地平作(CK)相比,PMF和SM能提高地温最低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温度梯度和地温最高点玉米拔节前土壤温度梯度,在显著高于CK和地温最高、最低点反方向温度梯度驱动下实现了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使玉米在需水较少阶段保蓄更多的水分以供需水盛期利用;各处理玉米耗水高峰出现的时期与当年降雨分布密切相关,PMF和SM可以促进玉米拔节后耗水,其中灌浆期增加最为显著,该时期PMF和SM的耗水量分别较CK增加237.7%和83.1%,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拔节-抽雄期,分别较CK增加31.8%和27.4%,差异显著(P<0.05);玉米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32.5%和116.1%。【结论】PMF能够增大土壤温度梯度,减少前期地表蒸发为主的水分耗散,保蓄更多水分供后期使用;在后期雨季能够充分利用降水,促进籽粒形成和灌浆,表现较高的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25.
【目的】研究贵州地方山羊品种黔北麻羊、贵州白山羊和贵州黑山羊ras-related and estrogen- regulated growth inhibitor(RERG)基因第2、3和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通过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3个品种外显子SNPs位点进行检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3个供试群体中在第4外显子上都检测到4个SNPs位点,即56 bp(C/G)、826 bp(A/G)、1 434 bp(T/C)和1 798 bp(A/T)。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AA型和BB型的体重对AB型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CC型和DD型的体重对CD型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EE型和FF型的体重对EF型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1 798 bp(A/T)位点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RERG基因的56 bp(C/G)、826 bp(A/G)和1 434 bp(T/C)多态性位点可作为生长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26.
【目的】研究多年生黑麦草萌发期对低温与盐胁迫的交叉适应性,为在盐渍土壤上建植牧草提供依据。【方法】将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在3~5℃低温条件下预处理3d(T3)、5d(T5)和7d(T7),以未进行低温处理为对照(CK),并将4个处理组种子分别在质量分数为0%,0.3%,0.6%,0.9%和1.2%的NaCl溶液中进行萌发试验,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根系活力及丙二醛、脯氨酸、NO含量。【结果】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各处理组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T3与T5组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系活力间无显著差异,而两者总体上高于CK和T7组;各处理组幼苗丙二醛含量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但T7组丙二醛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各处理组脯氨酸含量随NaCl质量分数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且CK组脯氨酸含量总体上高于各低温预处理组;各处理组幼苗的NO含量在NaCl胁迫下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与质量分数0.3%NaCl胁迫相比,T5组幼苗NO含量在质量分数0.6%,0.9%NaCl胁迫下持续下降,CK、T3组在质量分数0.9%NaCl胁迫下的NO含量较质量分数0.6%NaCl胁迫时有所下降,CK、T3、T5组的NO含量均在质量分数1.2%NaCl胁迫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T7组却在质量分数1.2%NaCl胁迫条件下略有下降。【结论】多年生黑麦草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低温预处理增强了其种子萌发期的抗盐胁迫能力;低温预处理3~5d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期的抗盐能力,黑麦草在低温和盐渍胁迫之间存在"交叉适应"现象,而NO可能作为二者的共同信号受体在交叉适应中发挥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27.
选取宝石鲈肝胰脏作为样品,通过优化裂解配方及摸索裂解液与样品的最适比例,设计两个等电聚焦程序,建立和优化宝石鲈鱼肝胰脏蛋白质双向电泳实验方法,为宝石鲈肝胰脏内目标蛋白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裂解液配方:8 M Urea,2 M Thiourea,0.5%(W:V)CHAPS,40 mMTris-Base,1%DTT,2%(W:V)Pharmalyte pH 3~10,1 mM PMSF;裂解液和样品液比为1∶3时裂解效果较好;等电聚焦程序I(S1:0~500 V,500 V.h;S2∶500 V,500 V.h;S3∶500~3 500 V,10 000V.h;S4∶3 500 V,50 000 V.h,S5∶3 500~5 000 V,8 000 V.h)具有最好的等电聚焦效果。  相似文献   
928.
维生素C(Vc)又叫抗坏血酸,是鲜食糯玉米及其加工品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指标。本文研究了4个糯玉米品种鲜果穗采后籽粒中Vc在4种不同贮藏处理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鲜籽粒中Vc含量受温度影响很大,受苞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29.
The potato minitub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elite seed propagation to improve the seed potato system in China.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an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minitubers with high plant density in the protected growing conditions like plastic houses. In present research, the minitubers of a wide-grown potato variety, Favorita, were produced with the microtubers from tissue culture and the tip-cuttings of the microtuber plants. Three plant densities, 200, 400 and 600 microtubers or plants m-2 were set up with th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of 3 replications and the experiment was repeated in 4 seasons in 2009-2010. The canopy development, light interception, dry weight production and partitioning, tuberization and tuber weight were investigat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plant density affects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minitub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the tubers formed per unite area was in line with the increase in plant density. The difference in leaf area index (LAI) between the plant densities, especially in early stage of the plant growth, resulted in more radiation interception and dry weight producing in higher plant density than in lower one. However,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the cumulative intercepted radiation to plant weight and the dry weight partition rate to the tubers were constant between plant densities, suggesting that less amount of the photoassimilates partitioned to individual tubers is causal for more small tubers in high plant density. A negative exponential curve model, determined by total number of tubers produced per unit area and the mean tuber weight, fitted well to the tuber size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optimum plant density could be estimated from this model for a maximum production of the minitubers with desired size.  相似文献   
930.
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力位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简单的电控液压悬挂系统,概述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提出力位综合调节控制策略.该系统可以根据耕作情况,通过ECU实现悬挂的力和位置控制,同时实现基于模糊控制的力位综合调节反馈.通过对系统进行台架试验,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可实现理想的力位综合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