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74篇
  185篇
综合类   839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273篇
园艺   182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为了筛选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于2005-2006年,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余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桂林,湖南常德和江苏南京褐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猛杀威、丁硫克百威等8种药剂对褐飞虱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替代高毒药剂的候选品种。采用稻茎浸渍法对1个室内褐飞虱种群用吡虫啉筛选23代后,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从筛选前的200.1倍上升至筛选后的1298.5倍(上升了5.5倍);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对氯噻啉、噻虫啉和啶虫脒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而对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则无明显的交互抗性。 还讨论了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72.
通过肝微粒体体外孵育实验,研究黄芩、柴胡、连翘、吴茱萸和野菊花5种中药提取物对异育银鲫肝微粒体CYP450的影响。体外给药测定IC50以及相关酶动力学参数,并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 5种中药对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 (CYP1A标志酶)的抑制程度为黄芩>连翘>野菊花>柴胡≈吴茱萸,半抑制浓度(50)依次为0.27,2.88,7.62,16.20和16.42 mg/mL,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Vmax 和Km为(83.33±11.32) pmol/(min·mg)和(3.05±0.89) μmol/L。据此计算黄芩、连翘、野菊花、柴胡和吴茱萸的抑制常数分别为0.16、0.39、0.61、0.40和0.59 mg/mL;黄芩、连翘和吴茱萸对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CYP3A标志酶)有很弱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90.9,70.8和43.5 mg/mL。柴胡和野菊花未检测到对ERND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中药对CYP酶的影响因亚型不同而差别较大,对CYP1A的抑制均较显著,而对CYP3A的抑制则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它们对CYP1A的抑制机制,推测黄芩、柴胡和吴茱萸对EROD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野菊花和连翘则是反竞争性抑制。建议这5种中药与其他渔药合用时,要注意其引起其他渔药的药动学的变化,使疗效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73.
研究了单一和二元的重金属体系中棕壤吸附Cu2+和Pb2+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可以很好地描述两种体系中土壤吸附重金属的热力学过程,棕壤吸附2种重金属离子的能力顺序为Cu2+>Pb2+。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单一体系相比,二元体系中Cu2+和Pb2+吸附量明显下降。土壤对Cu2+和Pb2+的吸附表现为共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974.
利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大穗型品种"烟辐188"和"淄麦12"、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济麦20")对比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小麦群体内部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显著改善了小麦冠层内光的垂直分布状况,使冠层内不同垂直高度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传统平作,并显著提高了小麦冠层内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垄作栽培能够显著降低多穗型小麦品种冠层温度,而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作用不明显;垄作栽培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多穗型小麦品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明显改善小麦生长状况;垄作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增加穗粒数,使小麦的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垄作栽培方式更适合分蘖成穗率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975.
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试验种群净繁殖率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甘蓝品种喷施3次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后,小菜蛾试验种群的净繁殖率(R0)总体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茚虫威不同浓度处理下R0总体表现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以品种紫钻最为明显,药后15 d其40 mg/kg处理R0增至55.90%;小菜蛾试验种群成虫产卵量与农药的品种、浓度和药后时间有关。与各自对照相比,79.17%的处理药后4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下降,87.50%的处理药后15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上升,喷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后8 d比对照上升的处理数居多,而喷施茚虫威后则相反;单一多次施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可引起小菜蛾再猖獗,其机制可能与农药直接刺激小菜蛾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冬小麦联合施用FA早地龙和保水剂试验,分析了对土壤含水率、小麦产量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使用旱地龙和保水剂增产增值效果非常明显,总体来看HB75(保水剂75 kg/hm2,旱地龙1.5 kg/hm2)和HB45(保水剂45 kg/hm2,旱地龙1.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77.
定期、定点采集邕江网箱养殖密集区上游(称进水口)及下游(称出水口)周年水样,定性、定量分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浮游植物门、属、密度和生物量的增量分别为1门、11属、1.42×105 ind/L和0.286 mg/L,增幅分别为14.29%、26.19%、24.23%和20.27%;浮游动物属、密度和生物量的增量分别为4属、25.40 ind/L和0.382 mg/L,增幅分别为14.29%、25.97%和38.12%.结果表明河道密集网箱养殖对浮游生物具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978.
广西(桂)是我国柑橘果园面积和喀斯特峰丛洼地分布最广的省份。目前,对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峰丛洼地橘园土壤的入渗特征还缺乏了解。为了更好的支撑喀斯特峰丛洼地柑橘产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桂林地区典型白云岩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表置式环式入渗仪结合染色(亮蓝)示踪方法开展土壤入渗试验,定量刻画了洼地和梯田橘园土壤基质入渗与优先流入渗特征。结果表明:(1)基质入渗是该地区橘园水分入渗的主要方式;(2)基质稳定入渗速率差异显著且表现为洼地橘园(91.60~145.75 mm/h)大于梯田橘园(35.02~44.78 mm/h),优先流稳定入渗速率差异同样显著且表现为洼地橘园(79.78~118.30 mm/h)大于梯田橘园(12.63~23.18 mm/h);(3)优先流入渗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土壤染色面积并不是随土层的深入而递减;(4)梯田染色深度(17.4 cm)显著小于洼地(25.5 cm),梯田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5 cm范围内的染色面积占总染色面积的61.23%,洼地相同范围内染色面积仅占38.95%;(5)梯田与洼地相比,优先流路径更少,优先流发育程度更低,潜在的增加了橘树对土壤水分的可利用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喀斯特峰丛洼地橘园的水文过程,并为峰丛洼地橘园的土壤水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9.
目的:研究连翘提取物对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将连翘提取物按不同浓度作用于细胞炎症模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MTT法测定各孔的光吸收值。结果:连翘苷和连翘黄酮对照组细胞形态镜检观察未见明显变化,OD值略比空白对照组低;黄酮对照组细胞几乎全部破碎;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对照组细胞破裂、聚集成团,作用显著(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细胞形态的改变愈加显著。结论:连翘提取物对炎性细胞有不同程度保护,与同浓度菌液对照组相比,保护作用显著(P<0.05),在100μL浓度菌液中保护作用尤甚,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80.
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著增加了氮利用率和荚果产量。两种根瘤菌接种模式下,不同氮肥管理中均以50%N基施+50%N开花期追施和100%N基施处理的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百果重、氮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50%N开花期追施+50%N结荚期追施处理,说明要实现花生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需在花生生育前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比较根瘤菌拌种和土施2种接种模式,以根瘤菌拌种配施氮肥对花生的增产效果较好,但与根瘤菌土施配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采用氮肥50%基施、50%开花期追施配合根瘤菌拌种的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