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7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林业   435篇
农学   298篇
基础科学   166篇
  364篇
综合类   1847篇
农作物   350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580篇
园艺   291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6种植物源粉剂与复配剂防治储粮害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拌粮法,用艾蒿、茵陈蒿、黄花蒿、青蒿、白苞蒿、驱蚊草纯植物源粉剂,硅藻土 植物源粉剂 70%杀螟松,硅藻土 植物源粉剂对仓储害虫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粉荆 硅藻土 70%杀螟松,植物源粉剂 硅藻土为效果较好的植物复配剂,经处理9个月后,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未发现有仓储害虫取食小麦.纯植物源粉剂中的艾蒿、茵陈蒿和驱蚊草处理9个月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70.86%、83.38%,与其他几种纯植物源粉剂处理及空白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2.
以明虾虾仁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两种送风方式(单侧送风和双侧送风)和两种载物方式(板带载物和网带载物)对虾仁冻结过程的影响,找到使虾仁冻结时间最短的送风和载物方式。研究发现:对于虾仁冻结来说,采用双侧送风+网带载物可以使虾仁表面流场流速更大,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虾仁冻结时间,相对于其他送风方式和载物方式来说可缩短虾仁冻结时间的14%~25%;双侧送风有助于低速侧形成提高虾仁下表面流速的涡流,而网带载物可以避免在虾仁下侧面与网带交界处以及虾仁头部形成射流"真空区",上述均有助于提高虾仁表面风速,缩短虾仁冻结时长;但是冻结速度越快,虾仁冻结均匀性则越差。在本次实验中,虾仁内外最大温差出现在实验组D(双侧送风+网带载物),最大温差可达13.02℃。  相似文献   
53.
[目的]明确贵州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种类,为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贵州省修文、息烽和大方县采集感染根结线虫的猕猴桃植株,利用改良的贝曼漏斗法分离根结线虫,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猕猴桃根结线虫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线虫进行鉴定.[结果]猕猴桃根系被根结线虫侵染后产生根结或瘤状物,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直径为0.5~1.0 cm;直径1.5~2.0 mm的须根受害较重,被侵染的须根产生单个或串生结节状肿瘤,瘤状物呈椭圆或近球形.猕猴桃根结线虫雌虫的排泄孔至头端的距离是口针的1倍左右,口针微微向背部弯曲,唇盘呈哑铃状,侧唇与中唇和唇盘分开,分界明显;雄虫唇盘大而圆,比中唇高,中唇外围圆滑,与唇盘分界明显.猕猴桃根结线虫种群与GenBank的南方根结线虫MK784570、KP234265和KF041336等线虫的序列相似度达99%.[结论]侵染贵州省修文、息烽和大方县猕猴桃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相似文献   
54.
周群  徐夙侠  王振 《农学学报》2020,10(5):48-57
采用扫描电镜对三角梅42个品种的花粉形态作观察,参考已发表的三角梅花粉育性的数据,探究花粉形态和花粉育性的联系。采集42个三角梅品种的花粉,人工干燥后进行电镜形态观察,采集3000倍下的近极面观、远极面观、赤道面观、侧面观以及10000倍下的外壁网脊等图片,确定三角梅不同品种花粉的整体外观形态。测定花粉的大小、萌发沟数量,对比不同品种和不同花粉部位的芽突数量。三角梅花粉呈现单侧凹陷、单侧突出的凸饼状结构,三角梅不同品种的花粉粒直径在21.64~31.14 μm之间。少数品种的萌发沟有3个,萌发沟少于3个的品种主要集中于花粉育性低的品种中。花粉表面网脊状褶皱,褶皱上芽突数量不等,不同品种有所差别。芽突数量与植株花粉育性关系密切,花粉育性高的品种花粉表面芽突数量多于花粉育性低的品种。花粉粒表面芽突数量减少,降低三角梅花粉的附着能力,这有可能是导致该品种花粉育性极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5.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九圣禾2468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灌溉量处理的玉米生理成熟至田间收获期间子粒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等量灌溉和分配灌溉量试验,在9.0×10~4株/hm^2、12.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灌溉量增加使子粒含水量呈增加趋势,且脱水速率减慢。灌溉量从3 600 m^3/hm^2增至7 2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0.94~2.87个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溉量与种植密度双因素辅助试验,在种植密度6.0×10~4株/hm^2至13.5×10~4株/hm^2时,灌溉量从3 000 m^3/hm^2增至6 0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1.60~5.00个百分点;在灌溉量3 000 m^3/hm^2和6 000 m^3/hm^2条件下,种植密度从6.0×10~4株/hm^2增至13.5×10~4株/hm^2,子粒含水率有差异,无明显增加或降低趋势;4 500 m3/hm^2灌溉量下各种植密度处理间的子粒含水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对FACE(大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差异。方法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1)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4.17%, 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2)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常规粳稻增幅最大,并显著增加了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每穗粒数;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吸氮量平均增加21.2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 FACE和对照均以常规籼稻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增加7.3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略大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4)FACE处理降低了植株含氮率,成熟期平均下降0.105个百分点,常规粳稻降幅最大。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平均增加23.95%,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单穗吸氮量,分别增加10.79%、13.93%,但常规粳稻下降了9.60%;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群体吸氮强度,平均增加22.29%,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天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提高茎鞘、叶片、穗各器官吸氮量,叶片增幅最大,平均增加51.86%,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08.90%,杂交籼稻增幅最大;5)植株干物质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穗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吸氮量对成熟期总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天数、茎鞘叶吸氮量、移栽-分蘖和分蘖-抽穗阶段吸氮量;6)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前者平均增加24.16%,常规籼稻增加最多;后者平均降低4.7%,常规籼稻降幅最大。结论 FACE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7.
为进一步了解田间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群体中AVR-Pia基因的分布及变异,利用水稻单基因系IRBLa-C水稻品种对自云南省13个市(州)采集分离得到的471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抗性基因Pia有效性测定;利用无毒基因AVR-Pia特异性标记对471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PCR检测和测序,并分析稻瘟病菌群体中无毒基因AVR-Pia的分布及DNA结构变异;利用有效性结果和PCR检测结果对471株菌株进行反应型划分,筛选鉴定菌株;利用鉴定菌株对云南省112份地方稻种进行Pia基因鉴定。结果表明,在471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对含有Pia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IRBLa-C表现为抗病和感病的菌株数分别为139株和332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9.5%和70.5%;在471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244株和227株菌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a和不含有无毒基因AVR-Pia,所占比例分别为51.8%和48.2%,无毒基因AVR-Pia主要为完全缺失变异;在471株稻瘟病菌菌株中,A-和V+反应型菌株数分别为56株和161株,共217株,占总菌株数的46.1%,在13个市(州)稻瘟病菌群体中,A-和V+反应型菌株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其中在普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市、玉溪市4个市(州)的比例较大,分别为77.8%、57.1%、52.1%和50.0%;在112份云南省地方稻种质资源中,有20份地方稻品种含有抗性基因Pia,主要分布在9个市(州)中。表明云南省13个市(州)绝大部分水稻产区水稻Pia基因已丧抗性,含Pia基因的水稻种质在云南省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58.
59.
为了分离利用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从广东药用植物金丝皇菊根部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k1。经过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柑橘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68.5%和77.1%,且在后期能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病原真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45.55%。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在pH 4~11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产孢,最适pH为7;12 h交替光照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数量最大;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73℃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60.
舒楠  金宇宁  谢苏燕  肖家美  路文鹏 《园艺学报》2020,47(Z2):2907-2908
‘紫晶甘露’是以优质酿酒山葡萄酒品种‘左山二’为母本,‘哈桑’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能够单品种酿造干红酒的山葡萄新品种。果穗圆锥形,有岐肩或副穗。果实圆球形,果皮黑色,果肉绿色,无肉囊,种子2 ~ 4粒。生长势强,抗寒、抗病性极强,4年丰产,4 ~ 6年平均产量1 876 kg • km-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1.0%,总酸11.6 g • L-1,出汁率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