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5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968篇
林业   929篇
农学   822篇
基础科学   706篇
  1124篇
综合类   4314篇
农作物   676篇
水产渔业   395篇
畜牧兽医   1551篇
园艺   561篇
植物保护   42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752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副结核病是世界范围流行的以危害反刍动物为主的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由于该病病原感染机体的免疫反应复杂,需要根据不同感染时期施以不同的诊断方法;目前对于该病没有理想的疫苗可用,现有疫苗对预防感染无效;需要根据不同目标采取不同防控策略,国际通用策略为"大缸奶质量保证措施"(BMPAQ)和"密集副结核程序"(IPP)。未来需要研究更加方便、高效、快捷的诊断方法,加快新型疫苗研发、减少疫苗副作用及检测干扰,进一步强化多部门联动及防控宣传。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和林草间作地)石灰土剖面化学风化特征,探讨矿质元素在石灰土剖面的分布、迁移和富集特征,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化度,元素淋溶度、迁移度和残积度的角度分析土壤化学风化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石灰土剖面氧化物含量以SiO2、Al2O3、Fe2O3为主,其他氧化物含量相对较低,均属于中等变异元素,SiO2、Al2O3、MgO含量以荒草地较高,CaO、Na2O含量以林草间作地较高,Fe2O3、MnO、P2O5、K2O以耕地较高;研究区土壤处于中等化学风化阶段,富铝化程度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荒草地土壤化学蚀变系数较强,林草间作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高;研究区土壤K、Na、Ca淋失严重,荒草地盐基离子淋失明显,林草间作地盐基离子淋失程度相对较低;土壤Fe、Al相对富集明显,残积程度高,林草间作地Al含量积累明显,退耕还草地Fe含量富集显著;实施“退耕—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度的治理模式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中国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英语演讲课有助于培养这样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994.
从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等方面分析农业科技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探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应加强农业统计学知识学习等建议,以确保农业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固始鸡肌肉在冰鲜条件下营养成分的变化,将肌肉样品在0~4℃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0、24、48、72、96、120和168 h)。分别测定并比较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等常规营养指标,以及肌苷酸、肌苷和次黄嘌呤等特质性指标。结果显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固始鸡肌肉中的呈味核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肌苷酸含量与水分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苏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四种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冰鲜时间与固始鸡肌肉的特质性营养品质密切关联,冰鲜保存时间越短,肌肉特质性营养品质越高,建议冰鲜贮存时间在3 d以内,可将肌苷酸作为评价冰鲜固始鸡肌肉新鲜度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掌握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现状,通过调研了解,黑龙江省84个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配置、人员队伍结构等情况有较大提升,但仍存在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设备陈旧老化,物资储备欠缺,人员老龄化,工作经费不足和信息化管理薄弱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动物疫病防控总体需要。这提示应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仪器设备,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健全冷链管理体系,充实专业队伍,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以期进一步推进基层动物疫控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浆结实期高温对稻米贮藏蛋白积累及其组分的影响,明确不同温氮处理组合下稻米贮藏蛋白合成积累过程与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间关系。 【方法】 以2个主栽常规晚粳品种(秀水134和秀水09)为材料,利用盆栽土培试验,在水稻穗分化期设低氮(每盆0.5 g尿素)和高氮(每盆2.0 g尿素)2个氮水平,继而通过在水稻灌浆结实期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设置高温(日均温度30℃,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34℃和26℃)和常温(日均温度23℃,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26℃和20℃),构成低氮-常温(LN-NT)、低氮-高温(LN-HT)、高氮-常温(HN-NT)、高氮-高温(HN-HT)4个处理组合,并结合水稻籽粒灌浆不同时期取样,探讨氮素穗肥对水稻高温灌浆过程贮藏蛋白积累和主要蛋白组分含量影响及其与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间关系。 【结果】 氮素穗肥和灌浆期高温均会导致稻米粗蛋白相对含量上升,但在高温处理下单位籽粒中粗蛋白的绝对量却呈降低趋势,以13 kD醇溶蛋白亚基组分在高温处理下的下降幅度最大,从而引起籽粒谷蛋白/醇溶蛋白质比值的上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编码水稻13 kD醇溶蛋白合成基因(Pro13, Pro14Pro17)在高温处理下的下调表达所致。与之相比,增施氮素穗肥(HN-NT和HN-HT)在引起稻米粗蛋白相对含量提升的同时,单位籽粒中的粗蛋白总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但对贮藏蛋白谷/醇比的影响不明显,且谷蛋白组分中的37 kD酸性亚基和22 kD碱性亚基在不同氮处理水平下的相对比例也基本保持稳定;氮素穗肥可增强灌浆籽粒中的谷氨酰胺合酶(G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但HN-HT处理下的籽粒GS、GOT和GPT活性显著低于HN-NT处理,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中后期籽粒器官中的氮转运代谢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灌浆期高温均可引起稻米整精米率的明显下降和垩白度的显著上升,但HN-HT处理的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水平、整精米率却高于LN-HT处理,且前者的稻米垩白度显著低于后者,氮素穗肥不足加剧了高温胁迫对千粒重、结实率、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等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负面影响。 【结论】 氮素穗肥对水稻高温灌浆过程贮藏蛋白合成积累起重要调节作用,增施氮素穗肥虽然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质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导致稻米贮藏蛋白相对量与绝对量增加,但对于高温灌浆下13kD醇溶蛋白亚基合成及其组分含量下降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有利于维持贮藏蛋白谷/醇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98.
园林施工图绘制课程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为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材,园林施工图绘制课程应按工作过程顺序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等问题,建立以项目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9.
麻具有药用、轻纺、保健、造纸、制作药烟、蜜源等多种经济价值.新疆塔里木盆地两河(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流域是野生麻(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白麻P.pictum、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的主要产区,其中大叶白麻分布广,面积大,储量多.按有关分类方法,将野生麻资源划分为6个群系12个群丛.野生麻分布面积23.56万hm2,有麻面积18.12万hm2,其中大叶白麻占99.51%;白麻占0.49%.鲜麻总产量59.35万t,折合干麻总产量24.41万t.为更好的利用野生麻资源,在对其种类、分布、面积、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麻的开发前景、野生麻田的保护管理及改良培育、人工麻田的建立、科技攻关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mt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多态性来研究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测定14个中国地方鸡种和红色原鸡2个亚种的25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约560bp,结果表明,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37.40%、4.40%和33.20%。共发现44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7.86%,没有观测到插入/缺失,颠换和转换之比为0.13;共具有32种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16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从0到0.964,单倍型变异度总体为0.909±0.014,整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7.276,核苷酸多样度为1.851%。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747%~3.125%之间变化,核苷酸净遗传距离(Da)为0.015%~2.633%。16个群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群体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固始鸡和仙居鸡)起源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 sgallus亚种,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茶花鸡和藏鸡等)起源于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在一些中国地方鸡种还同时具有这2种红色原鸡的遗传贡献;认为中国家鸡起源于泰国或单纯起源于中国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