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8篇
  免费   1298篇
  国内免费   2005篇
林业   1340篇
农学   1028篇
基础科学   1164篇
  2366篇
综合类   9657篇
农作物   1415篇
水产渔业   1016篇
畜牧兽医   3809篇
园艺   1391篇
植物保护   1025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1000篇
  2021年   1018篇
  2020年   897篇
  2019年   902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1027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1079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1368篇
  2012年   1745篇
  2011年   1846篇
  2010年   1776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518篇
  2007年   1382篇
  2006年   1107篇
  2005年   914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61.
用60Co~γ射线辐射麝香百合WhiteFox的鳞片获得变异后代,从分子水平上检测60Co~γ射线对WhiteFox遗传物质的影响。运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12株变异株和对照进行分析研究,从2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2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8个,占62.1%。结果表明:经过60Co~γ射线辐射获得的变异百合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962.
含磷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Pb、Cu、Zn复合污染土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2种含P材料即重过磷酸钙磷肥(TSP)和磷灰石矿尾料(PR)钝化修复Pb、Cu和Zn3种重金属并存的复合污染土壤,通过化学提取和土柱淋溶方法评价修复效果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理。土壤添加P材料4星期后,所有3种P处理(PR、TSP和PR+TSP)均有效地降低了毒性提取态的Pb和Cu,其分别下降了15%~70%和10%~18%;水提取态的Pb和Cu分别下降了16%~43%和46%~58%。添加含P材料对土壤中Zn的稳定化影响较小,甚至TSP处理使水提取态的Zn提高了15%。P处理抑制了Pb和Cu在土壤剖面的径向迁移,但对Zn的影响较小。Pb和Cu的固定可能主要是由于形成了磷酸盐沉淀,而Zn的稳定性可能与表面吸附或络合作用有关。P处理未明显改变土壤pH值,尽管总P有所增加,但未观察到其径向迁移的现象。P处理对于稳定P Pb和Cu很有效,对Zn稳定效果有限,甚至有被活化的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应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63.
首次发现了浮苔属Ricciocarpus在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新分布,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及生境,并对其绘图.  相似文献   
964.
对"德拉勃"、"荷兰船长"、"头巾"、"滨莎"4个荷兰水仙品种进行了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荷兰水仙具有化感作用,化感作用强度顺序为:德拉勃〉荷兰船长〉头巾〉滨莎,鳞茎片水提液对白菜、萝卜、生菜、高羊茅、黑麦草种子胚根和胚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发芽期的高羊茅和黑麦草的叶绿素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以乙醇、丙酮、甲醇作为提取剂,鳞茎片乙醇提取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甲醇次之,丙酮最弱。  相似文献   
965.
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对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4种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快速湿润使大部分团聚体崩解为细小的团聚体,慢速湿润和湿润振荡2种处理对5—2 mm大团聚体的影响最大,崩解后集中分布在2—0.5 mm范围内。(2)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为桑园地>苜蓿地>荒草地>菜地,快速湿润作用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都较小,慢速湿润处理的MWD和GMD总体较大,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而黏粒膨胀对团聚体破坏的作用最小。(3)在持续模拟降雨下,4种旱坡地产流产沙量大小为:菜地>荒草地>苜蓿地>桑园地,产流产沙过程与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相耦合;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产流率和产沙率在第1小时降雨历时相关系数大于第2 小时,快速湿润下MWD值分别和径流总量与侵蚀泥沙总量呈显著负相关,降雨侵蚀产沙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孔隙内部空气压力对土壤团聚体的破碎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形式。【结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差,紫色土旱坡地侵蚀产沙量和径流量越大,降雨前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侵蚀产流产沙相关性最高,MWD能更好反映紫色土土壤团聚体与侵蚀产沙和产流间的关系,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内部空气压力破坏是土壤团聚体破碎侵蚀产沙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66.
澳大利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给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有益的信息。[方法]利用SDS-PAGE技术对澳大利亚64份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研究,明确其HMW-GS构成,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质亚基的材料。[结果]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9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有Null、1等位变异类型,以1为主要类型,频率为59.37%;Glu-B1有7、7 +8、7 +9、14 +15、17 +18 5个等位变异类型,以7 +8为主要类型,频率为56.20%;Glu-D1有2 +12、5 +10等位变异类型,以2 +12为主要类型,频率为70.30%。同时发现共有12种亚基组合,以"1,7 +8, 2 +12"为主要类型。所有品种品质得分范围为4 ~10,平均得分为7.4。[结论]64个供试品种品质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967.
原料差异对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餐厨垃圾、果蔬垃圾、麦秸3种不同原料分别进行厌氧消化,研究了各反应器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的消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VS产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餐厨垃圾(756.4mL·g-1VS-1)、麦秸(696.5mL·g-1VS-1)和果蔬垃圾(433.5mL·g-1VS-1),甲烷含量在51.5%~55.1%之间,利用PCR-DGGE技术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原料消化系统内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构成及差异。结果表明,虽然3组样品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存在相同的优势微生物,但其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也较为明显,细菌中以拟杆菌(Bacteroidetes)以及古菌中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和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均为样品共有的优势微生物。  相似文献   
968.
基于Box-Jenkins方法的黄河水质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Box-Jenkins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黄河上游甘肃兰州段、中游吴堡和下游山东利津段的水质进行了趋势分析和预测。选取对水质产生影响较大的两个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CODMn)和溶解氧(DO)1994—2003连续10a的月平均水质监测数据,借助Matlab和SAS统计软件,建立了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并分析了这两个污染因子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模型能够用于短期水质预测,并且预测效果较好。黄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质总体状况呈逐渐下降趋势,上游水质一般为Ⅱ和Ⅲ类,而中游和下游水质基本为Ⅳ、Ⅴ和超Ⅴ类。  相似文献   
969.
应用带有His6尾的pET原核表达系统对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进行表达,将禽流感A/Turkey/Wisconsin/66(HgN2)的HA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确证其插入,并且阅读框正确,获得重组质粒pET30a-H9.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宿主菌BL21中,用诱导剂异丙基硫代...  相似文献   
970.
不同产地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HPLC法,以UltimateTMXB-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A)-0.1%乙酸(B)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在330nm波长下以迷迭香酸为参照物测定了9个不同产地的紫苏叶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建立了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