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12篇 |
免费 | 2542篇 |
国内免费 | 163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92篇 |
农学 | 912篇 |
基础科学 | 1226篇 |
2463篇 | |
综合类 | 9871篇 |
农作物 | 1440篇 |
水产渔业 | 1083篇 |
畜牧兽医 | 3898篇 |
园艺 | 1433篇 |
植物保护 | 10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535篇 |
2023年 | 553篇 |
2022年 | 1053篇 |
2021年 | 1047篇 |
2020年 | 950篇 |
2019年 | 917篇 |
2018年 | 667篇 |
2017年 | 1033篇 |
2016年 | 715篇 |
2015年 | 1085篇 |
2014年 | 1010篇 |
2013年 | 1372篇 |
2012年 | 1742篇 |
2011年 | 1846篇 |
2010年 | 1769篇 |
2009年 | 1537篇 |
2008年 | 1517篇 |
2007年 | 1371篇 |
2006年 | 1091篇 |
2005年 | 898篇 |
2004年 | 559篇 |
2003年 | 315篇 |
2002年 | 365篇 |
2001年 | 320篇 |
2000年 | 307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适宜于水利渔业的冷水鱼类主要是鲑科和胡瓜鱼科的一些种类,如大银鱼、西太公鱼、虹鳟、高白鲑等。我国修建水库后对冷水鱼渔业资源的利用认识不足。水库修建使水深加大,春末至秋季多形成温跃层。下层水温下降,下游河道和梯级水库水温降低,创造了冷水鱼渔业发展的条件。同时,高纬度和高海拔水库,也多有发展冷水鱼渔业的可能。平原中纬度水库也可利用坝下渗水或设网箱季节性饲养冷水鱼。 相似文献
92.
93.
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筛选噬菌体展示抗原对小鼠血吸虫病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筛选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共获得10种阳性噬菌体克隆。本研究选择其中5种噬菌体克隆单独或联合免疫小鼠,观察其对血吸虫成虫合抱的影响以及对血吸虫病的免疫预防效果。结果显示,19号克隆单独免疫和6号、18号混合免疫在预防实验中分别取得了40.53%和31.14%的减虫率及35.31%,44.65%的肝脏减卵率。研究结果提示,19号、6号和18号噬菌体展示的EST序列编码基因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生殖免疫效果,在血吸虫疫苗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4.
在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惠民村进行水稻3414肥料田间试验研究,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二元二次施肥模型、一元一次施肥模型分别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采用三元二次模型计算的氮、钾肥最佳施肥量偏高,由磷、钾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得到的磷肥最佳施肥量偏高,综合考虑得出水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施N 200 kg,P2O590 kg,K2O 120 kg;N,P2O5,K2O施用比例为1∶0.45∶0.6.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3种性诱捕器诱捕苹果蠹蛾效果比较及成虫的时序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种苹果蠹蛾性诱捕器诱捕效果的比较,发现板式性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盆式与瓶式之间无差异;对苹果蠹蛾成虫综合防治果园和未防治果园中的时序变化以及防治措施对成虫动态变化的研究发现,在综合防治果园中苹果蠹蛾成虫的数量明显降低,第1代和第2代成虫每单位诱捕器3 d内诱捕虫头数在2头以下,盛发期前后的2次化学防治为越冬代成虫防治的关健时期. 相似文献
99.
100.
膜下滴灌棉田生物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膜下滴灌棉田间作苜蓿(Ⅰ)、孜然(Ⅱ)和碱蓬(Ⅲ),并以未间作的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效果。结果表明:间作盐生植物的棉田在生育期内可以达到保水和抑制盐分累积的效果,土壤含水量峰值基本保持在40 cm深度,其中以间作苜蓿(Ⅰ)和孜然(Ⅱ)的保水效果较好,在0~40 c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了29.80%和14.49%;间作苜蓿(Ⅰ)和孜然(Ⅱ)的处理抑制盐分累积的效果也较好,在0~40 cm深度范围抑盐率分别为125%和70.38%。同时,通过在膜间种植盐生植物,棉花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籽棉产量也有相应的提升,其中以间作孜然和苜蓿的处理提升较多,分别比对照组提升10.45%和7.74%。由此可见,膜下滴灌棉田间作盐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措施,而盐生植物的选择对改良的效果影响较大,综合试验结果对比,间作孜然和间作苜蓿的生物改良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