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12篇 |
免费 | 2543篇 |
国内免费 | 16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92篇 |
农学 | 912篇 |
基础科学 | 1226篇 |
2463篇 | |
综合类 | 9871篇 |
农作物 | 1440篇 |
水产渔业 | 1083篇 |
畜牧兽医 | 3898篇 |
园艺 | 1433篇 |
植物保护 | 10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535篇 |
2023年 | 553篇 |
2022年 | 1053篇 |
2021年 | 1047篇 |
2020年 | 950篇 |
2019年 | 917篇 |
2018年 | 667篇 |
2017年 | 1033篇 |
2016年 | 715篇 |
2015年 | 1085篇 |
2014年 | 1010篇 |
2013年 | 1372篇 |
2012年 | 1742篇 |
2011年 | 1846篇 |
2010年 | 1769篇 |
2009年 | 1537篇 |
2008年 | 1517篇 |
2007年 | 1371篇 |
2006年 | 1091篇 |
2005年 | 898篇 |
2004年 | 559篇 |
2003年 | 315篇 |
2002年 | 365篇 |
2001年 | 320篇 |
2000年 | 307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水杨酸对渗透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和水杨酸处理玉米种子。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以及苗高、根长、根数、苗鲜重、根鲜重及根冠比都得到提高,说明水杨酸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有促进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代谢率和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其耗氧率开始逐步上升。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而胃、肠和肝胰脏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饥饿5 d组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5 d组变化明显,表现为胃腺细胞收缩,皱壁和上皮细胞高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肠胃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饥饿10 d组介于饥饿5 d组和饥饿15 d组之间,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恢复。 相似文献
46.
47.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摄食率不受饲喂频率的显著影响,饲喂频率影响黑鲷的生长是由饲料转化率的改变引起的。(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黑鲷成鱼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下降,黑鲷鱼种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3)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饲喂频率随着黑鲷鱼体重的增加而提高,黑鲷鱼种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黑鲷成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4次/d。 相似文献
48.
南四湖水环境状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及湖内15个站点的水质监测参数-叶绿素a (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从年际、年内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监测点对南四湖及其入湖河流水质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南四湖的资源保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湖区氮、磷浓度分布不均,空间分布具有非均一性;2010年与2004年相比,TN、COlMn有波动,总磷和叶绿素a分别下降了65.00%和60.59%,透明度升高了40.62%.南四湖及其周边河流水质总体有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有所好转,但远低于Ⅲ类水质标准,尤其南阳湖,有些监测点已达重度富营养.通过对该水域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9.
2008年10月,在福建宁德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杂交,观察了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大黄鱼和黄姑鱼亲鱼平均体质量和体长分别为405 g、27.9 cm和390g、24.8cm,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受精卵浮性,为单油球端黄卵,卵径1060~1500μm,油球379.8μm左右。在水温25.8~26.2℃,盐度26的条件下,经18h55min半数受精卵破膜,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肌节出现期、心跳期、肌肉效应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2.75~2.98mm,受精率约为14.4%,孵化率约为31.9%,畸形率约为30%。共培育杂交初孵仔鱼5万尾。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轮虫,7日龄开始摄食小型挠足类。 相似文献
50.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位于海陆动态交界面,具有防风固浪、沉积土壤、保护近海庄园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洋卫士”。海岸潮间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长期遭受潮水浸淹、风浪侵袭)和自然条件(高盐、高温、土壤低氧)造就了特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区具有高生产率、高分解率、高归还率的特性,成为“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生态系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它在渔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红树林对鱼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红树林的高生产率为鱼、虾等提供充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