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101篇
  255篇
综合类   1030篇
农作物   140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186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对其中肠和血液蛋白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剂量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后,家蚕中肠和血液中蛋白酶的变化.并对不同浓度剂量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后对家蚕发育的影响和不同组织中所含微孢子虫孢子的浓度等作了初步的研究.从本实验中可以看出,感染不同浓度微孢子虫的家蚕,体内相同组织的微孢子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感染相同浓度微孢子虫的蚕,不同组织中微孢子虫的数量也有差异,中肠的微孢子虫数量远高于其他部位.感染微孢子虫后,家蚕血液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中肠的蛋白酶的活性变化不显著,而感染微孢子虫的数量对血液和中肠中的蛋白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新疆地区蚊类携带西尼罗病毒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新疆地区蚊体内携带西尼罗病毒的情况,从2005年-2007年每年的7月~10月采集新疆不同地区的蚊子共计16000余只,并提取总RNA,通过RT-nest 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西尼罗病毒。结果表明,调查样品中没有检测到西尼罗病毒,但不能就此推测新疆是否存在西尼罗病毒,至少对新疆地区和全国制定针对不同动物和人的积极防御政策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
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9个晚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多点比较试验,以两优2163作对照。通过多点试种结果表明:在产量、抗性、米质等综合性状表现比两优2163好的品种为:宜优673、宜优99、Ⅱ优3301、乐优94、两优816。  相似文献   
24.
基于功能系统分析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立足于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农业园区基本功能包括生态功能、生产功能、游憩功能和生产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逻辑构架。农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前期研究、发展策略、空间规划和实施策略等4个方面。上述规划方法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5.
为太湖地区凤眼莲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以江苏地区人工围养生长的凤眼莲群落为研究对象,在8月份其旺盛生长季节,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其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功能叶片在不同光照度和温度时的光合曲线。结果发现,倒3~倒6叶都是成熟的光合功能叶片,其中倒4叶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E)分别为(34.50±0.72)μmol/(m2.s)、(20.25±3.6)μmol/(m2.s)和0.053 2±0.001 4,均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凤眼莲光饱和点为(2 458±69)μmol/(m2.s),也明显高于水稻,与玉米接近。认为江苏地区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是限制凤眼莲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6.
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塔里木河中游胡杨"肥岛"的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周围的土壤养分向冠幅内聚集,具有较强的富积强度,形成了明显的"肥岛"特征.大胡杨冠幅下4种养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冠幅外高64.94%,72.87%,61.70%和185.20%;中胡杨为5.36%,5.39%,47.02%和93.43%;小胡杨为27.96%,10.20%,67.48%和218.59%;但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养分的富积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有机质表现为极显著,碱解氮和速效钾表现为显著,而有效磷没有显著差异.单株胡杨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属中等强度,半方差函数模型除碱解氮为高斯模型外,其他为球状模型, 块金值/基台值[C0/(C C0)]的比值均在25%附近,表明空间相关性强烈,整体看来土壤养分的变异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胡杨养分的"肥岛"作用范围(7.5~11.1 m)大于冠幅半径(5 m);通过克里格插值图分析,胡杨立地土壤养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肥岛"效应.  相似文献   
27.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28.
根据植物对钾的吸收主要通过钾的专性通道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2种途径的钾吸收转运机制,利用钾专性通道抑制剂,研究3个耐盐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在盐胁迫下通过NSCCs转移钾的贡献.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根系通过NSCCs的钾转移均受到Na~+的影响,耐盐性最强的小麦品种.其通过NSCCs的钾吸收作用受到的影响较小,对盐最敏感的小麦品种受影响最大,其NSCCs对K~+的吸收受到明显抑制,吸钾贡献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9.
以双层棚架式栽培条件下的7个日本梨(Pyrus pyrifolia Nakai)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各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梨品种喜水、新高、清澄为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能力较高、水分需求量较多的类型,秋荣较低,筑水、幸水、丰水的光合能力和水分消耗都属中等,而秋荣属于光合能力和水分消耗均较低的类型.建议在日照充足、灌溉条件好的地方发展日本梨可选喜水、新高、清澄,而灌溉条件较差的地方可选秋荣.整形方式可采用双层棚架式.  相似文献   
30.
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菲、芘对蚕豆的氧化胁迫;利用彗星实验分析了菲、芘对蚕豆DNA的损伤效应;将蚕豆幼苗根经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暴露于菲、芘污染,研究了DNA损伤与氧化胁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条件下菲、芘污染导致蚕豆幼苗SOD、POD、CAT活性提高和MDA含量上升,且MDA含量与菲、芘浓度均显著正相关;蚕豆根尖细胞DNA损伤随菲、芘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0~50 mg·kg-1菲污染条件下彗星图像尾矩(TM)值从46.41μm(阴性对照)增加到122.04μm(50 mg·kg-1菲污染处理),增大了162.96%。50mg·kg-1芘暴露下TM值从阴性对照的44.30μm增至110.36μm,增大了149.21%。经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蚕豆的DNA损伤程度减小。综上可知,菲、芘对蚕豆产生氧化胁迫并造成根尖细胞DNA损伤,菲、芘诱导的DNA损伤与氧化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