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67篇
  免费   2091篇
  国内免费   4021篇
林业   3840篇
农学   4386篇
基础科学   2682篇
  5691篇
综合类   13530篇
农作物   2413篇
水产渔业   1722篇
畜牧兽医   5123篇
园艺   1866篇
植物保护   2126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67篇
  2022年   1218篇
  2021年   1539篇
  2020年   1392篇
  2019年   1346篇
  2018年   936篇
  2017年   1534篇
  2016年   1143篇
  2015年   1656篇
  2014年   1735篇
  2013年   2110篇
  2012年   2670篇
  2011年   2781篇
  2010年   2744篇
  2009年   2452篇
  2008年   2336篇
  2007年   2174篇
  2006年   2140篇
  2005年   1810篇
  2004年   954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751篇
  2001年   698篇
  2000年   741篇
  1999年   722篇
  1998年   621篇
  1997年   512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428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269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COMPARATIVESTUDIESONTHESTABILITYOFVARIOUSFORMSOFVITAMINCLeiQingxin,LiAijie,XuWei,RenZelin(OceanUniversityof Qingdao,266003)CO...  相似文献   
922.
朱凯  戴志远  沈清  郑振霄 《水产学报》2021,45(7):1213-1224
为了研究3种不同海洋脂质-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 , EPA), 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 , 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 , DH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采用葡聚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C57BL/6小鼠为UC模型,以小鼠的体质量量减少量、疾病活动指数、结肠表观、结肠长度、结肠的重量与长度比、苏木精-伊红染色结肠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及组织学损伤评分为指标评价3种海洋脂质对UC的干预效果,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3种海洋脂质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海洋脂质均可以有效抑制UC小鼠体质量的下降、疾病活动指数的升高、结肠长度的缩短及组织损伤评分的升高,其中DPA的在抑制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升高以及组织损伤评分升高方面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者。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显示,3种海洋脂质可以有效抑制UC小鼠肠道内拟杆菌属、脱硫弧菌属、肠球菌属、埃希菌属/志贺氏菌属、乳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毛螺菌属丰度的增加,阿克曼菌属、理研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丁酸杆菌属、真杆菌属和螺旋菌属丰度的降低,其中DPA对阿克曼菌属, 理研菌属, 丁酸杆菌属和埃希菌属/志贺氏菌属具有更加显著的调控作用。本研究表明,EPA、DPA和DHA这3种海洋脂质可以显著缓解UC小鼠的病症,并且可以显著改变UC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说明这3种海洋脂质对UC的管控作用或与其对肠道特定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相关。本研究为海洋脂质,尤其是DPA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参考,并为膳食管控慢性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3.
924.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该河段设定了7个研究断面,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次调查,同时对15项水环境指标和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3种,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为16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5~3 800个/L和0.00001~1.24 mg/L,春夏较大、秋冬较小,空间上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旋口虫(Spirostomum min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65~0.83,Margalef指数为1.08~2.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0;7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pH值和重金属铬(Cr)。  相似文献   
925.
河北沿海银鲳渔业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河北沿海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河北沿海银鲳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河北海域捕捞力量和强度过大,已远远超过了银鲳资源的承受能力,银鲳资源量快速衰减;银鲳鱼群体组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趋势,且生殖年龄提前。提出了恢复和保护银鲳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6.
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蝗灾是世界性生物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20年初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再次暴发,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蝗虫防治的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蝗虫主要成灾种类、分布及其危害,总结了近年来蝗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生...  相似文献   
927.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928.
采用平板稀释法研究了湿地松幼苗1 a中微生物根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的生物防治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湿地松苗圃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湿地松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展可以大大促进其周围微生物的生长,受湿地松根系生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松苗移栽后的几个月内,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细菌比真菌的种群增长速度要快。利用生物防治细菌进行苗木猝倒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芽苗移栽后1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929.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以茄子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旨在获得茄子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是诱导愈伤组织发生的最佳时期;不同基因型之间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对花药进行变温预处理,其小孢子膨大率较对照高出6倍多;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KM附加0.2 mg/L 2,4-D、0.5 mg/L ZT、1.0 mg/L NAA和7.5%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930.
氮密互作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67 500株/hm2)、高(82 500株/hm2)密度下,氮肥对玉米单株物质生产能力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并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的。适量施氮,可促进顶部子粒发育,减少败育,使秃尖缩短、瘪粒数减少,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促进植物体吸收的氮素高效地向籽粒中分配,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使玉米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为籽粒形成提供充足的光合碳量,并促进营养体碳氮向子粒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