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1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344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91篇
  198篇
综合类   1319篇
农作物   164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355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综述了超高压杀菌机理、影响超高压杀菌效果的因素(技术参数、化学因素、微生物种类和特性)及杀菌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现代设施草莓高架育苗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草莓栽培品种章姬为试材,对高架育苗与地栽育苗两种不同育 苗模式下草莓子苗的株高、叶柄长度、新茎粗、叶面积、SPAD 值等植物生长量以及根长、根鲜质量、植株鲜质量及干质量等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两种育苗模式的子苗移栽至蓄热式立体草莓栽培系统后的长势进行了分析。此外,分别测定了两种草莓育苗温 室的太阳辐射能量、植株叶冠层温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高架育苗温室盆钵草莓子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等各项指标均好于普通地栽育苗棚的草莓子苗,移栽后盆钵子苗的缓苗期更 短,长势更加旺盛。高架育苗棚的环境条件明显优于普通地栽育苗棚,更加有利于草莓子苗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甘肃陇东旱作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露地平播为对照(CK),研究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双垄面半膜覆盖沟播,宽膜覆盖平播,窄膜覆盖平播,全地面覆盖平播,膜侧播种等6种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叶面积指数、生育时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提高了玉米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提早成熟,整个生育期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始终大于其它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慕星  张晓明 《干旱区研究》2013,30(5):933-939
皇甫川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典型的多沙粗沙区,该区域的水沙变化对黄河下游水沙情势的改变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双累积曲线确定1954-2010年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的典型时段,对其趋势进行分析,并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来剖析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水沙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典型时段,即1954-1978年、1979-1987年、1988-2002年、2003-2010年。1954-1978年,流域治理度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为水沙的自然变化时段;1979-2010年水利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应不断增大,双累积曲线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1.8%和49.7%,径流/输沙系数还原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4.7%和48.3%。  相似文献   
995.
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棉花苗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5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增加。其中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20 g/kg效果显著,中等有机质含量土壤和低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30、40 g/kg效果显著。5种土壤酶活性施肥处理均高于对照(CK),并且土壤酶活性与施用量成正比。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 g/kg与其它处理相比变化显著,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和CMI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542*;在出苗后6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635**,其中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相关性最高。而CMI与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896**,在出苗后60 d分别为0.635**、0.842**,说明活性有机质相对于有机质与CMI关系更为密切。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与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和出苗后60 d存在显著相关,表明活性有机质与土壤酶活性能够较好的反映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996.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作用参数均低于野生型;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敏感。RT-PCR结果表明,部分BR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该突变基因与BR合成和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997.
使用自行设计的次生代谢产物诱导营养培养基发酵蛹虫草菌丝,并将发酵后的培养液制成一种新型保健饮料。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并基于此发酵液,调配并研究了甜味剂、酸味剂、发酵液添加量对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虫草素诱导营养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葡萄糖添加量25 g/L,精氨酸添加量0.4 g/L,复合B族维生素20 mg/L(每mL含维生素B13 mg、维生素B21.5 mg、维生素B60.2 mg、烟酰胺10 mg、泛酸钙1 mg),蒸馏水1000 mL,pH 6.4。在此培养基上蛹虫草菌丝生物量为9.14 g/L,虫草素含量为68.54 mg/L。发酵液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D-木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0.1%,菌丝发酵液添加量30%。制得的饮料成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颜色淡棕黄色,口味清淡,酸甜适宜,虫草素含量达到40.012~41.364 mg/L。  相似文献   
998.
农药混剂配比研究的一种实用寻优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室内毒力测定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研究农药复配制剂过程中筛选并表征最佳配比的实用方法,适用于杀虫剂的二元复配配比研究。在室内以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4龄若虫为供试昆虫,对仲丁威和乐果混配进行了最佳配比的筛选和验证,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溃坝流动无网格SPH法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滑离子流体动力学(SPH)法是一种纯拉格朗日(Lagrange)无网格方法,适于模拟具有瞬时极大变形等物理力学问题。对SPH法的基本原理、核函数及控制方程离散格式、边界处理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值水槽模型,模拟了立面二维溃坝流动问题,将所得结果与模型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下游不同障碍物挑流与消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PH法能够捕捉到流体的飞溅及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000.
江南运河驿站是我国运河遗产和江南古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址特征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修复、利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在历史文献、地方志以及已有论文等资料的研究基础上,以明代江南运河沿岸驿站为研究对象,探索驿站的发展历程、职能和管理制度,并分析江南运河沿岸驿站的线性分布、具体位置及选址的影响因素和特征。研究得出,驿递制度、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均影响驿站选址;而基本遵循"六十里制一驿"的原则,位于要冲之地和高亢之处,位于城外并临近城门,注重山水形胜,傍于商市构成驿站选址的基本特征。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江南运河驿站的选址的特征与规律,完善了运河驿站研究的理论体系。这对其他相关驿站及运河遗产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