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94篇
  230篇
综合类   1086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544篇
园艺   221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rPST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生长激素(porcine somatotropin,PST)是动物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是由191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u,等电点为6。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rDNA技术生产出重组猪生长激素(recombinantporcine somatotropin,rPST)。经国内外研究证明,它可以显著改善肉品质量,为人类提供更优良的肉制品。1rPST抑制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1.1rPST抑制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的表现试验表明,给猪饲喂rPST可以明显降低背膘厚和胴体脂肪率,增加眼肌面积,提高瘦肉率。John P等[1]使用不同剂量的rPST均可以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2.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猪源约氏乳杆菌L-76和嗜淀粉乳杆菌L-102被膜态和浮游态下其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L-76和L-102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研究其被膜态和浮游态乳杆菌上清液及上清液与不同影响因素作用后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两种状态下的上清液对指示菌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L-76、L-102乳酸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被膜态和浮游态乳杆菌L-76、L-102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经蛋白酶作用后,被膜态L-76和L-102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比浮游态明显变小;经过氧化氢酶和不同温度作用后,两种状态的乳杆菌上清液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pH 3.0作用下,两种状态的乳杆菌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被膜态乳杆菌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影响略大。综上所述,两种状态下乳酸杆菌上清液中均含有抑菌物质,且被膜态乳酸杆菌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含量略多或活性略高。  相似文献   
83.
刈割扰动下半干旱区豆科牧草种间关系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苜蓿和沙打旺根据生物替代设计组成的简单混播种群为对象,通过调查2种牧草在刈割扰动下的生长反应,比较了单混播处理条件下3种播种密度刈割处理的种间关系和补偿性反应特点,探讨了种群稳定与演替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苜蓿和沙打旺在刈割条件下,土壤水分利用竞争空间上移 20 cm,并且水分利用呈增加趋势,土壤平均水分为15%。刈割诱导低密度混播处理和高密度苜蓿单播处理土壤水分最高,分别达15.6%和15.8%。单播下,刈割可诱导中高密度单播沙打旺处理产量分别增加33%和29%,而混播方式下,刈割均导致沙打旺和苜蓿株高、分枝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小于对照。在刈割干扰下,相比对照,苜蓿与沙打旺两者仍然为资源共享关系,但互利共生程度下降了21%,而混播种群中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增加了17%。不论单播还是混播,刈割均可引发2种牧草显著的补偿机制。同时发现刈割干扰可激发更强的自疏作用。2种牧草的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干旱、刈割和种间竞争或化感协同胁迫作用的结果,但共存与补偿机制有利于减缓这种负面效应。沙打旺和苜蓿的更新补偿时间上的异质性,实现资源利用生态位的分离,从而调控着2种牧草组成的种群稳定性,这对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4.
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gC膜外区部分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RV)gC膜外区部分基因的重组质粒,原核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Bartha(PRV Ba)株gC基因的序列(NC EU719641),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PRV Ba株为模板,PCR扩增出PRV gC膜外区部分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大小为35 ku的重组蛋白,命名为pET-gCN813.按照His-Bind纯化试剂盒说明书纯化表达产物,获得融合蛋白的纯化产物.  相似文献   
85.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1株ORF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PRRSV GP5蛋白非中和性表位缺失的tGP5基因,将基因定向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HindⅢ和EcoRⅠ多克隆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tGP5。转化DH5α感受态大肠埃希菌,提取质粒。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成功构建了pcDNA3.1-tGP5基因的重组体。  相似文献   
86.
采用肝素诱导获能 ,比较了 TAL P液和 BO液处理水牛附睾尾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和细管冷冻精液体外受精的效果。结果表明 ,用 BO液和 TAL P液分别处理水牛附睾尾精子 ,受精后的卵裂率分别为 4 6 .6 7%和 5 3.73% ,发育率分别为 2 1.6 7%和 2 6 .87% ,其受精效果差异不显著。综合 2种方法 ,水牛附睾尾精子的受精率为 5 7.14 % ,受精后的卵裂率为 5 0 .39% ;发育率相对于培养卵为 2 4 .4 1% ,相对于卵裂卵为 4 8.4 4 % ;与细管冷冻精液 (5 6 .0 0 % ,5 4 .31% ,2 6 .72 % ,4 9.2 1% )相比 ,差异不显著。形态学观察还表明 ,用保温干储的方法可获得活率好、存活时间长的附睾尾精子。试验结果说明水牛附睾尾精子用于体外受精可以得到与细管冷冻精液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为建立快速检测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双重PCR方法,本研究以A.veronii CY0806株和国际标准株DNA为模板,分别以16S rRNA和Aer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880 bp和430 bp的DNA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分析,16S rRNA基因片段、Aer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A.veronii ATCC35624株的的同源性均为99%。进一步试验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达到1.58×10-3ng/μL,特异性较强,只有A.veronii标准株及分离株结果呈阳性;人工模拟污染样本试验显示:该方法的检出率达到了86.7%,高于细菌分离培养的70%检出率。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框镜鲤致病性A.veronii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绿色荧光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海洋多管水母属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是目前惟一在细胞内稳定表达,在蓝光或长紫外光的激发下,不需要任何反应底物及其他辅助因子就能发出绿色荧光的新型报告基因,无种属、组织和位置特异性,且能监测基因表达、信号转导、共转染、蛋白运输与定位,以及细胞系谱分类等。GFP对细胞无毒性,且检测方法简单,结果真实可靠,目前在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就GFP的生化特性、GFP的改进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9.
草地生态系统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边疆稳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和过度的人为干扰打破了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及稳定性,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现象严重。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稳定是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凋落物分解过程是草地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对降水格局变化、大气氮沉降增加及放牧干扰的响应已有较多的研究。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发现降水、氮沉降和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以及草地类型的异质性而不同,也有针对同一地区开展的研究呈现不同结果的现象。目前对这三种干扰因素中的两因素或三因素交互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而研究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影响对正确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Yang, F., Sun, N., Sun, Y. X., Shan, Q., Zhao, H. Y., Zeng, D. P., Zeng, Z. L.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 model for florfenicol in crucian carp and oral‐to‐intramuscular extrapolation. J. vet. Pharmacol. Therap.  36 , 192–200. In this study, an oral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 (PBPK)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florfenicol in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Subsequently, oral‐to‐intramuscular extrapola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two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edible tissues of crucian carp. The oral model gave good predictions in most tissues, except for kidney and liver in which the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were underestimated at the later time points. In contrast, using the intramuscular model, the concentrations in the kidney were overestimated at the later time points. Both models had the best predictive ability in the main edible tissue, the muscle. The oral model also accurately predicted the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muscle after multiple dose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predicting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edible tissues of crucian carp using a route‐to‐route extrapol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