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83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47篇
  104篇
综合类   506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云南省内采集89份酸角样品,测定单果重、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种子质量百分比、果肉质量百分比、果实长度等9项品质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直线长间相关性极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厚宽比间相关性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质量百分比间负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51%,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9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中的欧氏距离平方、类间平均链锁法,9项品质指标聚为4类,最终将9项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和厚宽比4项具有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2.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2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半胱胺(CS)和海南霉素(HM)对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90头,随机分成3组:组I饲喂基础日粮,组Ⅱ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00 mg/kgCS,组Ⅲ添加5 mg/kg HM.60 d后每组随机选10头宰杀,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肌肉中CL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比半腱肌高62.3%(P<0.05),每100mg肌肉中CLA含量比半腱肌高41.9%(p<0.05);半胱胺和海南霉素对山羊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半胱胺能够有效提高羊肉中CLA含量.半胱胺处理组半腱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26.5%(P<0.05);日粮添加海南霉素使背最长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提高10.1%,但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计算2011年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按照耦合协调度的高低将13个城市划分为4大类;每个大类内部再按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指数的关系,分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和城镇化滞后的2个亚类。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但并非同步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城镇化耦合程度基本上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水平总体不高,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5.
在2012年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HiWATER)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卫星的地表温度产品计算观测点的垂直温度差及温度的日较差,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上温度差与浅层土壤相对湿度(包括土层深度2 cm,4 cm和10 cm的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为检验温度差在区域含水量监测中的效果,利用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温进行插值。同时为消除温度的区域性差异,将各温度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将归一化后的垂直温度差区域分布与土壤相对湿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差中,地表温度和气温计算的垂直温度差与浅层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好;在时间尺度上,温度差与浅层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各土层深度中,温度差与4 cm的浅层土壤相对湿度相关性更好;在气温插值中,在纬度和海拔高度基础上插值出的气温与实测值之间更为接近;区域尺度上,归一化后的垂直温度差有效地解决了地理位置和下垫面对垂直温度差的影响,可以很好地监测月尺度上土壤湿度的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26.
为探索旋流泵固液两相流内部流场及变浓度输送特性,分析了旋流泵固液两相流动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在32WB8-12型样机上完成输送清水及菜籽体积分数CV分别为6%、10%的外特性实验,得出泵流量-扬程、流量-轴功率、流量-效率和流量-临界汽蚀余量性能曲线。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及RNG k-ε湍流模型,对旋流泵在清水最优工况流量qv=9. 31 m~3/h下输送菜籽固液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求解采用SIMPLE算法,得到3个轴面静压、速度矢量和固粒体积分数分布图。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准确性得到了验证。综合分析了泵外特性变化与内部流场之间的定性因果关系,并提出了两相流泵优化设计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7.
选用167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依据叶长/宽比值将其划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 分析叶型相关性状与荚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长/宽比均与每荚粒数显著相关(r = –0.69和0.64,P<0.001)。选用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连锁群上的65个SSR标记分析资源材料的群体结构,并用目标区间内13个SSR标记与叶型相关性状和荚粒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显示,标记20-285与每荚粒数显著关联,推测控制每荚粒数的基因可能位于标记20-285附近;标记20-26和20-45间的标记几乎都与叶长/宽比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推测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标记20-26和20-45之间。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证实大豆叶型与荚粒性状存在密切关系,并缩小了每荚粒数和叶型候选基因的区间。  相似文献   
28.
高吭  李玉柱  佟金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7):220-222,190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东方蝼蛄膜翅的表面形态.在OCA20型接触角测量仪上测量了水与东方蝼蛄膜翅展开表面各部位的接触角,分析了东方蝼蛄膜翅表面几何微结构与润湿性的关系.研究表明,东方蝼蛄膜翅展开后各部位的几何微结构各不相同,水与东方蝼蛄膜翅展开表面各部位的接触角平均值为94.4°~118.6°,表现出疏水性能.东方蝼蛄膜翅表面几何微结构与疏水性能的综合作用是其折叠后表面不沾土壤和水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9.
土壤有机质光谱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土壤有机质光谱响应特性研究是光学遥感定量化的基础性研究.研究利用VF991地物光谱测量仪对八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样本剖面上的各个土层进行光谱测量,得到各个土层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并测出各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通过研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反射光谱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在紫外区的376.795nm波段、可见光区的616.506nm波段和近红外区的724.0975nm波段附近有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微型自吸施涡管道泵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场要求,构思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旋涡管道泵。文章了阐述其工作原理、自吸机理及水力设计方法,通过对样机20GL1.5-10-0.25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泵的设计方面的可取性和独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