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9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2篇 |
农学 | 84篇 |
基础科学 | 55篇 |
182篇 | |
综合类 | 902篇 |
农作物 | 109篇 |
水产渔业 | 41篇 |
畜牧兽医 | 253篇 |
园艺 | 171篇 |
植物保护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消化系统和部分器官中μ受体(mu opioid receptor)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短蛸腕、漏斗、外套膜腹面、口球、嗉囊、胃盲囊、肠、直肠、前唾液腺、后唾液腺、肝胰脏均呈μ受体阴性,但食道内上皮、外膜、结缔组织和胃角质层有μ受体分布,外套膜背面、腕间膜的上皮或近上皮部位呈μ受体阳性。μ受体在短蛸不同部位分布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器官的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玉米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嫩单10为材料,比较TRIzol法、CTAB法和SDS法改进法提取总RNA的效果。结果表明,SDS法改进法能有效去除多糖和蛋白,提取的RNA中28S rRNA亮度约为18S rRNA的两倍,OD260/OD280值介于1.7~2.2;CTAB法提取的RNA 28S rRNA明显缺失,泳道模糊不清,杂质多;TRIzol法RNA降解严重,沉淀方法以无水乙醇配合LiCl沉淀RNA节省时间,反转录和RT-PCR效果好。改良的SDS酸酚法适合玉米总R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5.
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研究了豫西褐土区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钾量(K2O)在0~112.5 kg/hm2的范围内,随施钾量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各生育期总茎数及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施用钾肥对旱地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7.9%~15.7%,最高产量(4 336kg/hm2)的施肥量(K2O)为114.2 kg/hm2,经济最佳产量(4 275.7 kg/hm2)的施肥量为77.4kg/hm2。 相似文献
996.
997.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一般形成磷(P)、钙(Ca)、镁(Mg)缺乏和铁(Fe)、铝(Al)富集为特征的土壤,但在磷酸岩地区则发育形成了磷和其他营养元素富集的土壤。这些富磷和贫磷土壤立地,为检验植物叶形态性状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提供了理想条件。在本研究中,在富磷和贫磷立地上分别选取9种共有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叶干重(leaf dry mass,LM)、叶面积(leaf area,LA)、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长(LL)、叶宽(LW)、叶长宽比(叶形指数,leaf index,LLW)等指标,并测量其所在立地土壤C、N、P、K、Ca、Mg、Mn、Fe、Zn、Cu、Na、Al等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富磷区落叶阔叶植物LM、LA、LL和LW均显著小于贫磷区,而富磷区常绿针叶LM和LL显著小于贫磷区。常绿阔叶叶形态指标在贫磷和富磷立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仅叶长宽比和土壤Na元素含量相关。叶形态特征与土壤N和P之外元素呈现正向或负向的显著相关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形态性状对土壤养分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蓝莓茎段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北高丛蓝莓品种‘杜克’为试材,春季一年生新梢茎段为材料进行组培快繁.[结果]进瓶最佳灭菌时间为8 ~ 10 min,成活率达75% ~ 8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WPM +ZT 1.0 mg/L,增殖系数为12.8,生长健壮,平均株高4.8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WPM+ IBA1.0 mg/L,生根率达100%,平均根长2.1 cm;最佳移栽基质是草炭土+蛭石,成活率达92.6%.[结论]该研究对蓝莓快速繁育和推广种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明1988年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与时空演变特征,为地力提升和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结合水稻土实际情况,并参考生产力模型、土壤质量系数模型等修正得出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BPI)的计算公式并验证,同时以全国水稻土监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将统计所得的各肥力指标和权重因子采用数值归一化处理,运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方法综合分析;并进一步与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相结合验证,从而定量地分析出中国粮食主产区间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8-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以及华南4个区域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P<0.05)与土壤生产力PI值(P<0.01)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区的BPI值增幅最大,从0.031上升至0.108,增幅为248.4%,其次为华南区,从0.127上升至0.289,增幅为128.0%,东北区的BPI值到2012年为止,增幅为71.7%,西南区BPI值从0.028上升至0.046,增幅为65.8%;而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西南区和华南区土壤生产力水平(PI值)平均每年分别升高0.0015、0.0042、0.0022和0.0113。各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与相对应的施肥区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即各施肥区水稻产量随着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而呈增加趋势,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可以实现土壤生产力的提高。25年来4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水平(BSPI值)以长江中下游区为最高,华南区土壤基础地力最低,而西南区略高于华南区,但二者差异较小;而最近10年(2003-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区的BSPI值也明显高于其他3区,西南区土壤基础地力水平最低,东北区与华南区无明显差异;并且区域间BSPI值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基础地力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结论】近25年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稻田土壤生产力均随时间不断提升,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和华南4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与相对应的施肥区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还可以实现土壤生产力的提高。提出了全国尺度上土壤基础地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近10年来(2003-2012年)农民习惯性耕作施肥管理水平下,各区域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顺序为: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华南区>西南区;而在全国尺度上,稻田BSPI值越高,无肥区产量也越高,基础地力贡献率也越高;反之,基础地力越低,水稻产量也就越低,基础地力贡献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