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55篇
  182篇
综合类   902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171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对新疆龙蒿整个生长周期的动态观测,发现新疆龙蒿在5月下旬~7月初进行花芽分化,其过程可分为花轴分化期、花序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顶生花芽和侧生花芽均由营养锥分化而成;舌状花为雌花,管状花为两性花.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了宁夏果树设施栽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并用传统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肥力因子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设施果树栽培土壤的容重增大10%以上,总孔隙度小于正常水平;灌淤土养分状况良好,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较高,尤其是速效磷在土壤中的积累较多;6个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盐>有机质>pH值;为了增强测土配方施肥的精确性,土壤pH值、有机质、全盐和速效钾的采样数量可适当减少,而速效氮、磷的采样数量应增加.  相似文献   
13.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土壤全氮、有机碳和碳氮比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是进行土壤碳氮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  以江西省丰城市为案例区,通过实地采样获取2018年139个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普通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南方丘陵区县域尺度下耕地土壤全氮、有机碳和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  研究区土壤全氮 (TN) 含量介于0.74~3.80 g/kg、土壤有机碳 (SOC) 含量介于8.14~36.67 g/kg、土壤碳氮比 (C/N) 介于6.31 ~15.15,均值分别为2.24 g/kg、22.52 g/kg和10.15,变异系数分别为25.45%、26.24%、14.38%,均呈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N、SOC、C/N的块金效应分别为44.44%、56.97%、19.57%,这表明TN、SOC和C/N的空间分布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土壤TN和SOC具有相似性,总体表现出由中部向南北递减的趋势;土壤C/N空间分布与TN和SOC有所不同,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pH、氮肥施用量和土壤质地对土壤全氮,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pH对土壤有机碳,土壤类型对土壤碳氮比影响极显著 (P<0.01)。  【结论】  成土母质对土壤TN和SOC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28.1%和23.2%;土壤类型对研究区土壤C/N的独立解释能力达到了13.2%。因此,成土母质是引起研究区土壤全氮、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类型则是引起研究区土壤碳氮比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效应是反映生态移民生态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态移民水土保持效应的价值评估是关系到生态移民的功能有效性、农户补偿力度与政府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不足的现状,以山西省吉县4个乡镇7个行政村为研究案例区,采用"3S"方法、费用-效益分析、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土样室内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移民迁出村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吉县研究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带来了较为显著的水土保持效应,这种效应主要源于土壤肥力损失的减少,同时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选用167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依据叶长/宽比值将其划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 分析叶型相关性状与荚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长/宽比均与每荚粒数显著相关(r = –0.69和0.64,P<0.001)。选用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连锁群上的65个SSR标记分析资源材料的群体结构,并用目标区间内13个SSR标记与叶型相关性状和荚粒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显示,标记20-285与每荚粒数显著关联,推测控制每荚粒数的基因可能位于标记20-285附近;标记20-26和20-45间的标记几乎都与叶长/宽比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推测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标记20-26和20-45之间。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证实大豆叶型与荚粒性状存在密切关系,并缩小了每荚粒数和叶型候选基因的区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恒温(25℃)避光培养试验,研究了黑土环境中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特征。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将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常规、灭菌、选择性抑菌剂加入等处理后培养并测定土壤乙草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结果显示:在灭菌土壤中乙草胺的残留量较未灭菌土壤显著增加,未灭菌土壤中乙草胺残留数量与微生物量变化密切相关,表明微生物活性是影响乙草胺降解的主要因素。适当的水分有益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从而促进了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加入青链霉素后乙草胺残留量远大于放线菌酮和常规培养,表明细菌比真菌具有更强的降解乙草胺的能力。随着乙草胺的施药量增加,初期微生物量显著降低,是导致乙草胺总降解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褐煤在氧化氨解反应后特性的变化及其在退化土壤造林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探索褐煤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氧化氨解工艺能有效地提高褐煤的阳离子交换量、腐殖酸总量和富里酸含量,降低胡敏素含量.反应生成的氮改性褐煤,全氮含量为5.8%,且呈不同形态(铵态、酰胺态和紧密有机态氮态)的分布,能在土壤中保存较长的时间.半干旱退化土壤中的应用试验表明,在土壤中掺入氮改性褐煤(每株137 g或274 g)可使樟子松林分造林成活率提高20%~25%,而施用相应含氮量的尿素对林木成活率几乎没有作用.随着立地条件的改善和植被的恢复,施用氮改性褐煤林分的土壤碳汇、土壤微生物总量以及脱氢酶、脲酶、β-葡糖苷酶、碱性磷酸酶等的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证实了氮改性褐煤可以作为一类生态和环保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在驯化后的3种活性污泥中筛选优势菌株,并以筛选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群用于毒死蜱的降解.[结果]以毒死蜱为碳源,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3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菌株(Paracoccus MLCa-1、Klebsiella MLCp-2、Serratia MLCs-1),并对3种菌株进行复配,构建了复合菌群MLCF7.复合菌群MLCF7对100 mg/L毒死蜱降解率达82.84%.[结论]复合菌群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表明其在农药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代铅锌矿渣中细菌的重金属和抗生素抗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年代铅锌矿渣堆化学性质的改变同细菌群体重金属和抗生素抗性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堆积年代的延长,矿渣堆5~10cm和25~30cm层面的化学性质差异增加。与这种空间上的环境因子分化相对应,312株随机分离的细菌菌株和97株节杆菌菌株在5种重金属和4种抗生素的抗性比例上也发生了变化:堆积时间在80a左右的C矿渣抗性菌株比例同较年轻的矿渣A(约10a)、B(约20a)有较大差别,但有趣的是矿渣A和矿渣C在层面上的差异都较矿渣B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