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95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57篇
  98篇
综合类   735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两方面探讨了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效果,即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卵巢卵泡直径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进行成熟培养,测定其成熟率。COCs级别不同,培养成熟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A级COCs成熟率为63.81%,B级为47.81%,显著高于C级和D级(P〈0.01)。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与采集COCs时的卵泡直径关系密切。中等卵泡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61.82%,显著高于小卵泡和大卵泡(P〈0.01)。试验结果表明:A级和B级COCs是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主要资源;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宜选择卵泡发育水平基本正常的中等卵泡采集COCs,而不宜选择发育过大或过小的卵泡。  相似文献   
22.
外泌体(EVs)也称作胞外囊泡,是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1983年,研究人员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最初认为外泌体只是细胞代谢废物,但随着对其生物来源、物质构成、运输、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在体液中分布等方面深入研究,发现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肿瘤早期诊断、肿瘤转移和扩散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有可能成为新型药物载体应用在肿瘤治疗方面。随着外泌体功能和生物学特点的深入研究,这种新型药物载体技术也有可能应用到抗寄生虫病,为寄生虫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5')-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利用水培试验对接种7株不同根瘤菌的柱花草进行3个磷浓度的处理,通过对柱花草干重、植株含氮量、根瘤数、固氮酶活性的测定及分析确定磷对共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不利于柱花草及根瘤菌共生体系的生长;菌株YM11-1,FS3-1-1在高磷时固氮促生效果最佳,菌株LZ3 2,RJS9-2,BS1-1,CJ1则在中等磷条件下固氮促生效果最佳,磷对菌株PN13-3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4.
草地植被冠层截留是草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再分配的主要过程,属于草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组分之一。由于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常在草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中被忽略而导致蒸散发组分的划分中存在误差。因此,讨论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对草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通过对目前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测定方法和主要的影响因素(环境因子和植被特征)2方面论述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水特征、气象条件、放牧和植被特征等方面,各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仍然非常缺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探讨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饲粮分为低(7.5%)、中(10.5%)和高(13.5%)3个蛋白质水平。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5.63±3.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即中蛋白质饲粮组(对照组)、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2 d低蛋白质饲粮—2 d高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2 d高蛋白质饲粮—2 d低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预试期16 d,正试期12 d。通过全收粪尿法、嘌呤衍生物法和同位素灌注法测定山羊氮代谢、内源尿素氮循环以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增加(P<0.05),粪氮、尿氮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沉积氮/摄入氮显著降低(P<0.05),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量显著降低(P<0.05);2)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后,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进入尿中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返回鸟氨酸循环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用于再合成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  相似文献   
26.
以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NO与Ca2+和钙调素(CaM)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Ca2+鳌合剂、Ca2+通道阻塞剂和CaM拮抗剂预处理均抑制了水分胁迫诱导的NO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提高,同时也能抑制水分胁迫诱导的叶片线粒体NO产生,而对叶绿体NO产生并没有影响;NO清除剂羟基2苯基4,4,5,5四咪唑1羟基3氧化物(2-4-carboxypheny 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能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Ca2+和CaM的产生以及CaM1基因表达,但对水分胁迫最初诱导的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原生质体Ca2+和玉米叶片中CaM1基因表达以及CaM含量增加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NO和Ca2+/Ca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7.
影响波尔山羊超排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4只(次)波尔山羊采用C IDR+FSH+PG法超数排卵(以下简称超排),发情配种后第6天采用手术法从子宫角采胚,采胚成功率为92.16%(188/204),头均获胚(16.68±7.89)枚,其中头均获可用胚(14.11±8.37)枚,可用胚率84.66%(2 654/3 135)。对不同国家产FSH、不同剂量FSH、注射LRH+P4、不同季节、重复超排、左右侧卵巢等因素对波尔山羊超排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日本和国产(动物所)FSH超排效果为佳,头均获可用胚分别为(15.66±8.26)枚(n=89)和(15.39±6.91)枚(n=23);日本产FSH 14~16 mL组效果最佳,头均获可用胚(19.63±8.96)枚(n=19);注射LRH+P4组头均获可用胚(16.04±8.84)枚(n=80),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2.16±7.68)枚(n=62);春季、秋季、冬季超排头均获可用胚分别为(10.86±5.10)枚(n=7)、(11.30±8.29)枚(n=23)、(11.00±6.17)枚(n=10),差异不显著;重复超排(间隔12月)第1次头均获可用胚(15.08±5.12)枚(n=26),第2次头均获可且胚(16.92±8.32)枚(n=26)。  相似文献   
28.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以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径流场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监测所得径流泥沙资料,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次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率均随着雨强的增大线性增大,入渗速率与降雨历时呈幂函数关系。油松林的径流系数(15.97%~19.88%)最大,小麦地(10.91%~17.32%)和沙棘林(9.51%~17.47%)次之,冰草地(4.62%~8.30%)和苜蓿地(6.82%~10.66%)的径流系数最小。径流系数(1%~28%)与降雨量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P<0.05)。径流含沙量平均值排序依次为小麦地(16.49~22.71 g·L-1)>苜蓿地(12.66~16.91 g·L-1)>沙棘林(7.04~11.8 g·L-1)>油松林(6.95~7.78 g·L-1)>冰草地(5.53~7.71 g·L-1)。径流含沙量和土壤侵蚀率均与降雨侵蚀力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分别采用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进行定量描述。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针对中国高寒荒漠草原区牧草种植模式单一、产量水平低下的草业畜牧业生产现状,探究更为有效的灌水模式以提高牧草产量,以实现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7种调亏灌溉模式(拔节期轻度亏水BW1:65%~75%,拔节期中度亏水BW2:55%~65%,拔节期重度亏水BW3:45%~55%,开花期轻度亏水KW1:65%~75%,开花期中度亏水KW2:55%~65%,开花期重度亏水KW3:45%~55%,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水QW0:75%~85%为对照)对混播草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及牧草株高、茎叶比、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均土壤贮水量随灌水亏缺程度的提高呈降低趋势,同一亏缺度条件下,拔节期亏水与开花期亏水间无显著差异。2)水分亏缺处理的平均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且水分亏缺度一定时,拔节期亏水处理的平均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开花期亏水处理。3)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较播种前呈降低趋势。与充分灌水相比,开花期轻度亏水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而中度或重度水分亏缺不利于牧草对土壤速效磷和钾的吸收。4)同一灌水模式下,燕麦株高、茎叶比和产量均显著高于箭筈豌豆。7种灌水模式的草地耗水量为386.1~502.6 mm,与处理QW0相比,处理KW2的灌水量减少20.6%,牧草总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31.5 kg·hm-2·mm-1)、灌水利用效率(81.0 kg·hm-2·mm-1)、氮素吸收效率(0.99 kg·kg-1)和氮肥偏生产力(191.1 kg·kg-1),是高寒荒漠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节水、增产和高效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0.
氮素在苜蓿产量累积与品质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不合理添加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加剧环境污染,且其添加效应因试验区域、添加模式和种植管理等因素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氮素添加对苜蓿产量与品质(粗蛋白含量、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素相比,添加氮素可显著提高苜蓿产量与品质,其中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分别平均提高12.6%(置信区间9.0%~16.2%)和7.3%(置信区间4.1%~10.6%),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平均降低5.6%(置信区间3.5%~7.8%)和3.0%(置信区间1.0%~4.9%)。在甘肃,年平均气温<8℃和年平均降水量200~400 mm的地区,采用硝酸铵分次施肥及灌溉和播种量为26~30 kg·hm-2时,更有利于添加氮素对苜蓿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提高效应及对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降低效应;但适宜的施氮量及生长年限在产量与品质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可为苜蓿生产力提升及氮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