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136篇
  235篇
综合类   312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竹炭粉、陶土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成型、干燥和煅烧等工艺制得竹炭陶土复合材料(以下称竹炭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拉曼光谱测试仪(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测试仪等仪器,对竹炭陶的微晶构造、孔隙结构、吸附和红外辐射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竹炭微粒镶嵌在陶土基体中,保留原有以中孔为主的孔隙结构和类石墨化晶体结构,获得的竹炭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中孔为主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地吸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加入一定量的竹炭能提高竹炭陶的远红外发射率,其红外发射率均高于陶土和竹炭,结合红外吸收光谱谱图分析,竹炭陶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本质在于具有倍频吸收、分子基团振动、转动及晶格振动。  相似文献   
122.
为了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过程更加科学,评估结果更加客观,通过多种方法计算比较分析验证发现,林业上的传统成本法与其它行业的不一样,未考虑经营合理利润,其评估值只是投资的价值,而不是投资价值。结果表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成本法的折现率应该使用项目内部收益率,而不是待业基准收益率,通过这样的修正,使用一套指标,分别运用成本法...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叙述了我国黄土地区主要类型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水平、迁移积聚和剖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比值和离散程度均接近其黄土母质,但各土类间仍表现出一定的分异,在弱碱性的土壤环境里,以(UO2)^2+存在的铀比较活跃。碳酸盐能促使铀的淋滤,而有机质的存在却有利于铀的积聚。钍和镭集中积蓄在富含粘粒的土层中,但在林地土壤中钍有淋移的迹象。从各核素的剖面分布看,土壤在发育过  相似文献   
124.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特征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5.
The roots of Angelica sinensis (Danggui),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been used for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for over 2000 years in China. Three common species of Angelica roots are found in Asia: A. sinensis from China, A. acutiloba from Japan, and A. gigas from Korea. By using a molecular genetic approach, the 5S-rRNA spacer domains of the three species of Angelica were amplified, and their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Diversity in DNA sequences among various species was found in their 5S-rRNA spacer domains, which could serve as markers for authentic identification of Angelica roots. In chemical analyses,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Angelica roots including ferulic acid and Z-ligustilide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roots of A. sinensis were clearly distinct in that they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10-fold higher levels of ferulic acid and Z-ligustilide as compared to roots of A. acutiloba and A. gigas. In addition, the amounts of main constituents in roots of A. sinensis var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gions of cultivation and different methods of preservation. The chemical profile determined by HPLC therefore could serve as a fingerprint for quality control of Angelica roots.  相似文献   
126.
江苏省土壤钾素的供应能力与钾肥施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南方不少地区施用钾肥已成为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有关土壤钾素状况和钾肥施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江苏省地处我国南北的过渡带,其土壤是否缺钾,钾肥的需要程度如何,是生产实践上有待明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7.
酸和氧化还原剂对二氧化锰溶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仕华 《土壤学报》2004,41(4):530-535
由于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pH和Eh的变化而变化,利用土壤测试方法得到的锰素营养丰缺指标,通常难以代表田间锰素营养的实际状况.然而,在应用土壤pH和氧化锰溶解度的关系时,某些文献的不确切解释,引起一些误解.本实验研究了在浓HCl、HNO3和H2SO4及其稀溶液的不同浓度情况下对二氧化锰-水钠锰矿(MnO2)的溶解能力和机理,以及三种卤素还原剂(KCl、KBr和KI)在两种pH值条件下对MnO2的还原能力,从实验上和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pH和Eh对MnO2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浓HCl中,MnO2能被Cl-迅速还原而溶解.而在浓HNO3和H2SO4溶液中,MnO2不能被酸所直接溶解,只能被酸中的H2O缓慢还原,放置两年后反应仍未到达终点.在稀酸溶液中,当H+强度小于0.5 mol L-1(pH>1.0)时,三种强酸对MnO2都无明显的溶解能力;当H+强度>1.0 mol L-1时,HCl对MnO2的溶解能力显著地高于HNO3和H2SO4.三种卤盐溶液对MnO2的还原能力为KI>KBr>KCl,并随pH的降低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pH>3时,KCl对MnO2的还原能力极弱;而无论pH高低(pH3或pH5),KI在很低浓度(0.001 mol L-1)时都能有效地还原MnO2.上述结果说明,如果二氧化锰不被还原,仅改变pH则很难被溶解.然而,在较高pH条件下,如有强还原剂存在,也有相当量的MnO2被还原.低Eh和pH条件下最有利于MnO2的还原.  相似文献   
128.
涂一健  周贤群 《土壤学报》1982,19(4):375-382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兴海县的共和盆地,是青海省主要的粮油产地之一.我们于1962—1965年及1976—1980年间,曾分别在切吉、恰卜恰等地进行土壤调查和定位观察研究.兹将这个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分布特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9.
冻融期积雪覆盖下土壤水热交互效应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热时空分异特征,揭示冻融过程中的水热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复杂性。在松嫩平原黑土区,以野外实测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裸地、自然降雪、积雪压实和积雪加厚覆盖处理条件下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耦合模型,并通过对比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土壤水热变化的复杂程度,采用差异性分析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理论方法定量研究含水率与温度序列的变异波动性和分维指标,进而验证不同覆盖处理条件对于土壤水热空间变异复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期,积雪阻碍了环境因素对于土壤水热迁移过程的影响,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耦合效果较好,并且预测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的吻合,裸地、自然降雪、积雪压实、积雪加厚处理条件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42%、0.31%、0.13%和0.06%,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含水率和温度的差异性减弱,复杂程度逐渐降低;融化期,积雪覆盖区的融雪水入渗抑制了土壤温度稳定提升,含水率出现骤然升高的现象,自然降雪、积雪压实、积雪加厚条件下的含水率变化分别为14.31%、15.90%和16.91%,土壤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9~5.3、-3.6~6.9和-3.1~3.8℃,二者的互作效应减弱,并且随着积雪覆盖量的增加,土壤的水热时空迁移复杂程度逐渐增强。同时,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时间序列复杂性精度较高、结果可靠。该研究对于揭示冻土区土壤水热迁移动态规律,准确预测春播期土壤温度和墒情,合理高效地利用松嫩平原的土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