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02篇
  247篇
综合类   698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文综述了贝壳类废弃物钝化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介绍了其钝化重金属的机理、效果以及提升材料性能的加工处理方式。贝壳类废弃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机理主要包括石灰效应、沉淀效应和吸附效应,但微观固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采用物理(如粉碎、球磨)和化学(如煅烧、溶剂反应)法的处理工艺可以大幅提高贝壳的吸附能力及中和土壤酸性的能力。另外,贝壳废弃物与高效、专性、安全的重金属钝化材料进行复配,可提高钝化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贝壳材料钝化重金属的稳定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972.
金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肉鸡经由饲料摄入不同剂量金霉素后其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处理条件下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肉鸡分别摄入含金霉素204.23 mg-kg-1和589.66 mg·kg-1饲料,分别有62.37%和79.84%的金霉素被排入排泄物;排泄物中的金霉素残留浓度分别在6和8 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到50和72 h分别降到检测限以下.金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93 7) .排泄物中金霉素的降解方式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和光解,并且与排泄物中金霉素含量有关,金霉素含量越高,降解半衰期越长.灭菌和避光处理明显减缓了金霉素的降解速率,灭菌兼避光处理组半衰期为138.62 d,避光未来菌组半衰期为63.01 d,光照未灭菌处理排泄物中金霉素含量从高到低为33.57、20.34和10.49 mg·kg-1,其半衰期分别为67.29、37.87和13.46 d.这表明肉鸡经饲料服用金霉素后有较高比例金霉素以原形形式随排泄物排出,且不易被降解.提示排泄物中高含量金霉素残留存在较大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73.
观察茌梨套绿色聚乙烯(PE)薄膜袋和无纺布袋栽培的果实果点及果皮亚显微结构,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基因表达量等,探究不同套袋处理对茌梨果点及果实贮藏失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套绿色PE薄膜袋的果实,果面粗糙,果点大;而套无纺布袋的果实果面光洁,果点小。果实发育后期,套绿色PE薄膜袋的果实果皮中PbPAL2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套无纺布袋果实,其贮藏期间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对照,果皮较薄,表面蜡质少且龟裂翘起;而套无纺布袋果实质量损失率较低,果皮厚且表面蜡质多,蜡质晶体形态多样。采前套袋通过调控PbPAL2的表达进而影响果点的木栓化,并改变了果皮角蜡层结构影响其贮藏失水。采前套无纺布袋有利于提高茌梨果实的外观品质,延缓其贮藏失水。  相似文献   
974.
为实现兰州百合的标准化、规模化、高效繁育,以兰州百合鳞片为试材,研究不同消毒剂及其处理时间、基质配比和扦插方法对鳞片扦插的小籽球发生率、小籽球直径、生根数、根长和平均繁殖系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多菌灵1000倍液处理10 m i n为最佳消毒方法,其小籽球发生率最高,达93.3%,小籽球直径、生根数、根长和平...  相似文献   
975.
外生菌根菌的分离与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生菌根菌在生态、经济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大型真菌领域研究及发展的主要对象。归纳了真菌研究过程中基础且关键的步骤即分离与培养,从分离材料、分离方法、分离部位、分离过程、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的筛选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结合已分离培养成功的外生菌根菌的例子,旨在为未培养成功的外生菌根菌提供参考,以及为外生菌根菌的深入研究和资源拓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76.
王少敏  冉昆  魏树伟  王宏伟  张勇  董冉  董肖昌 《园艺学报》2020,47(Z2):2889-2890
‘鲁杏6号’是以‘金太阳’杏为母本,‘巴旦水杏’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杏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6.6 g,果皮底色黄色,阳面着红晕;果肉金黄色,汁液丰富,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 ~ 13.5%,可食率96.0%,离核,仁甜。在山东泰安,果实6月中上旬成熟,发育期70 d左右。早果性、丰产性强,栽植第4年折合产量34.2 t • hm-2。  相似文献   
977.
四川省,重庆市人工林鼠害危害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的研究区划,四川省人工林鼠害的发生状况可明显划分为 3 个区:即岷山山系以东的黑腹绒鼠危害区,邛崃山系的赤腹松鼠- 云南绒鼠危害区和凉山山系的云南绒鼠- 中华绒鼠危害区。不同鼠害区的鼠种组成及危害树种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978.
脂氧酶是大豆产生豆腥味的主要原因,培育脂氧酶完全缺失大豆新品种可以从加工源头上解决加工去腥难题。在F2分离世代筛选脂氧酶缺失体是无腥味大豆育种的关键。本研究对现有的ISDS-PAGE电泳技术筛选方法进行改进,在苗后子叶展开期,取鲜子叶20 mg,快速无损测定脂肪氧化酶,由过去的播前切粉取样,改为苗后鲜子叶取样,改良后的方法不仅能清晰鉴别Lox-1,2,3三种同工酶缺失与否,同时确保含目标性状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大豆脂氧酶缺失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9.
对一株致病性的非结核分支杆菌(NTM)即偶发分支杆菌(M.fortuitum)建立基因组文库,选用同尾酶Sau3 A I和BamH I分别酶切基因组DNA和载体pUC18,回收1 kb~7 kb大小范围的插入性DNA片段,与已经酶切去磷酸化的载体用T4连接酶连接,并转化入DH5а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蓝白斑和氨苄抗性筛选,...  相似文献   
980.
Green tea polyphenols, (-)-epicatechin (EC), (-)-epigallocatechin (EGC), (-)-epicatechin gallate (ECG),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all showed antioxidative effect in liposomes for lipid oxidation initiated in the lipid phase (antioxidant efficiency EC > EGCG > ECG > EGC) or in the aqueous phase (EC ? EGC > EGCG > ECG) as monitored by the form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For initiation in the lipid phase, β-carotene, itself active as an antioxidant, showed antagonism with the polyphenols (EC > ECG > EGCG > EGC). The 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TEAC EGC > EGCG > ECG > EC) correlates with the lowest phenol O-H bond dissociation enthalpy (BDE) as calcul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ducing power of the phenolic hydroxyls in corroboration with DFT calculations. For homogeneous (1:9 v/v methanol/chloroform) solution, the β-carotene radical cation reacted readily with each of the polyphenol monoanions (but not with the neutral polyphenols) with a rate approaching the diffusion limit for EC as studied by laser flash photolysis at 25 °C monitoring the radical cation at 950 nm. The rate constan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polyphenol HOMO/LUMO energy gap (DFT calculations), and β-carotene was not regenerated by an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 (monitored at 500 n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β-carotene radical cation is rather reacting with the tea polyphenols through addition, as further evidenced by steady-stat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LC-MS), in effect preventing regeneration of β-carotene as an active lipid phase antioxidant and leading to the observed antago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